这是是送别诗中的名篇。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别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对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写离情之苦。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塞山色共苍苍。”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蒹葭苍苍”两句以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的后两句是说,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写情》)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的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李益《写情》)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话语。这与前两句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末句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去边关了,那再见自然是难了,除非相遇在梦中。不过美梦也难以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新来也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痛苦之情推向高潮,此等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全诗诗情的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合尽变”(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此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内涵更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短语长事”,得吞吐之法,又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故耐人玩味。
夜泉香锻石垆红,听尽寒松带雪风。算取人间几月子,江心瓯面复瓶中。
平阳闻有邹人孙,封书上我仅万言。讨论坟典造极致,商搉古今穷深源。
文章高出苏黄辈,英雄不效秦仪志。志图仁义济元元,异比无双瑚琏器。
沦落尘埃德不孤,梅轩结友天一隅。我惜盐车困骐骥,腾骧未得踏亨涂。
瓮牖绳枢甘俭薄,饥肠雷转充糟粕。他日佳声闻九天,富贵之来不得却。
丁年黄卷乐平生,乡闾一诺千金轻。沧浪清处闲濯缨,才名高价如连城。
笔下有神诗有眼,五车书史穷编简。一举高登甲乙科,曾对阊阖持手版。
天兵一鼓下雎阳,旌旗整整阵堂堂。玉石俱焚君子隐,北渡来依日月光。
徒步黄尘千里远,犹抱遗经究微婉。天产昂藏一丈夫,三十未遇非为晚。
闻望卓冠儒林丛,灿然星宿罗心胸。驰骤大方孰并驾,绝尘奔逸其犹龙。
君似昆吾玉可切,锟铻不是寻常铁。利颖神锋人未知,宝匣空闲三尺雪。
何时搜出蛰龙鞭,一声霹雳轰青天。岁旱须君作霖雨,拔茅进用其茹连。
天子明堂求国栋,鹏飞全藉天风送。凤池波暖百花新,咏游不作江湖梦。
琼宫花发满神皋,花下吹笙紫绣袍。不学凤台秦弄玉,也歌乐府郑樱桃。
珊瑚旧梦留春枕,椒桂新香暖夜醪。辘辘羊车过别院,仰看星斗觉心劳。
珊珊环佩,果伊人来也,惊疑才定。一自香车归去后,望断大雷芳信。
尘榻空悬,金钱屡卜,倚楼灯前影。竹梢风过,打窗落叶成阵。
回忆绮阁论心,弹棋击钵,茜幔搓肩并。雨散云飞刚一霎,往事从头休问。
入梦寻诗,临流结屋,我欲偕君隐。楝花萍水,隔溪先买吟艇。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