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注释
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
晓河:指银河。
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赏析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唐代汴州城西的板桥店。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怅惘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正像宋代秦观在一首别词中所写的那样,“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出自《满庭芳》)。“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象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如果说,一、二两句还只是在写景中微露奇幻神秘的色彩,那么三、四两句就完全进入了神话故事的意境。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用上了琴高典故。诗人把游子暗比作琴高,板桥长亭之下,正停靠着待发的小舟,游子由水路乘舟离去,就像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琴高一样。在前两句所描写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景色引发下,这里进一步生出浪漫主义的想象,将“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现实场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神话境界。所以这想象虽奇幻,却又和眼前景吻合,显得自然真实。《楚辞·九歌·河伯》中曾这样描写送行的场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子。”“水仙”句似受到过它的启发,只不过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境界带有童话式的天真意趣罢了。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写送者。句子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的典故,将游子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浪漫的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不过这句的好处似乎主要在笔意,它是从游子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一夕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这就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别,而且从夜来的分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此刻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也就都如在眼前了。

  纵观全诗,可看得出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然后组合成充满新奇浪漫情调和奇幻绚丽色彩的诗歌,这是他作诗的一贯特点。但像这首诗这样,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李商隐爱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此诗,正是体现出了李商隐这种“奇趣”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歌写于唐代汴州(今河南开封)西的板桥店。李商隐在此地遇见诗人李郢,可能还有李郢在汴州的情人。聚散匆匆,欢宴言别,于是一首奇幻绚丽的离别诗在李商隐的脑海油然而生,遂挥笔墨,写下此诗。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竹西池上有花开,日日幽吟看又回。
心忆郡中萧记室,何时暂别醉乡来。

木落髻鬟拥,湖平妆镜空。荒亡馀旧事,惨澹只悲风。

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诸君莫惆怅,吾道固当穷。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狂歌痛饮豪不除,更忆衔枚驰出塞。

芦摧苇折号饥鸿,欲傅粉墨无良工。摩挲东绢三叹息,收入放翁诗卷中。

明朝青天行日毂,万瓦生烟失琼玉。世间成坏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

泥洹金为地,祗园宝作坊。莲猊两足尊,天龙亿万王。

灯存千岁燄,垆腾百种香。精舍坐苾刍,屈曲蜂联房。

又如拘陀叶,处处荫青凉。暂栖蕴已空,弘慈不可量。

醉吟之楼高且雄,谁其作之醉吟翁。翁心豁落真宰同,作楼直欲凌苍空。

危梯缥缈豁撑拄,层轩洞达相开通。白云片片宿梁栋,青山隐隐当帘栊。

长夏绝超爽,灵风洒清响。秋蟾散影九万里,晓雪悬光一千丈。

四时风景佳,翁来日登赏。赏心苦未足,呼酒涤尘想。

一觞一咏自风流,兴酣万物良悠悠。傲睨五岳众山小,吞吐七泽三江秋。

有时醉倚阑干望八极,便欲排风御气仍丹丘。却思李杜文章伯,只今已作神游客。

举杯且复一招之,招之共饮楼头月。月光入口清心魂,唾珠洒作澄江雪。

澄江雪,何茫茫,瑶翻玉涌蛟龙翔。是时翁与二子相颉颃,搜括百怪神鬼藏。

陶镕万象造化忙。乃知醉吟楼,不让采石江边亭,浣花溪上庄。

朱楼灯烛一声歌,腊后天街月色和。
平昔黄公酒垆下,谁知跬步邈山河。
雪满空山晓会琴,耸肩驴背自长路。
乾坤千古兴亡迹,公是公非总陆沉。

泪非还魂香,空流亦何益。只愁只眼枯,还留看天日。

孤怀此夜倍悽然,明日应过半百年。瞥眼声华杯酒外,惊心节序晓钟边。

围炉对妇更残烛,帖胜呼儿觅綵笺。最是春游关意念,早时留取杖头钱。

访水寻云几日閒,君仍留此我先还。到家已是斜阳后,身在东湖却望山。

天壤一虚叟,见之梦寐中。岂必真及门,私淑恩何穷。

易说晓棂白,诗编夜檠红。终然欠参请,小草依松风。

樱桃脸自带胭脂,忽讶相逢事可疑。岂谓红颜披素练,却将艳质改冰肌。

嬉春姊妹非杨柳,凝露翩翻似雪儿。独抱灵犀同玉洁,羞从态黛斗蛾眉。

何事寻真羡十洲,崆峒奇胜倚天浮。泉流瀑布千溪润,云护丹丘万壑幽。

壁上苍苔浑岁月,洞中瑶草度春秋。关门紫气峰头现,嵩室清虚眼底收。

岭外春风摇皂盖,樽前柏叶映貂裘。使君问俗凭多睱,乘兴登临属壮游。

断壁挂枯枝,归潮卷残雪。年年富览亭,不厌沧江月。

百年古路已成荒,今日人称相国堂。
麟凤已归天上去,空留遗像在斜阳。
故人虽薄宦,往往涉清溪。凿牖对山月,褰裳拂涧霓。
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携得新茶竹里煎,晚归踏破小桥烟。一镫红出虫声外,万木黄从雁影边。

月落渐昏邻院树,钟残犹到隔江船。悬知坐待痴儿女,欲遣僮迎正未眠。

洞府神仙此是家,麻姑曾驻五云车。
峰前三尺寒泉水,犹有白莲开旧花。

鬖鬖白发一函经,曳杖还山惜暮龄。空负鞭长徒策蹇,却惭绠短虑羸瓶。

遥看楼外松添翠,近对窗前竹愈青。堪笑此中陪我老,昂藏孤鹤自梳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