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绕亭怪石小山幽,夹径低枝压客头。幸自一来惟不早,梅花满地诉春愁。
前年送君城东亭,今年送君城南道。年年长作送行人,每见君归被君恼。
君生何好长好诗,稛载东归揔诗草。玉延半舫最留连,共月庵前亦倾倒。
醉中劝我不如归,长说金陵山水好。人生出处谁得知,世路东西难自保。
难自保,云冥冥,日杲杲。
涂山会诸侯,万国呈玉帛。河精授图谶,开导由积石。
洪水势方割,底定于震泽。神功敷宇宙,厥民得稼穑。
恭惟我太祖,天授神圣德。神文迈三五,圣武靖南北。
唐宋岂无君,中原受胡厄。礼乐今再新,臣黎返故宅。
誓雪百王耻,乾坤重开辟。黄帝殄蚩尤,周武诛纣逆。
二帝不足言,千古功无极。征文并《禹谟》,亿万膺天历。
窗扉有生意,山间春到时。长安冠盖尘,游哉不如兹。
西畴将有事,老农真吾师。不见元鲁山,梦寐役所思。
遗山乃其后,僻处政坐诗。时复一相过,照眼珊瑚枝。
奇书多携来,为子卧听之。
畿南建节羡中丞,入典枢机骏誉腾。瀚海烽烟看昼息,潢池氛祲见宵澄。
位居北斗司喉舌,官自西台任股肱。糠秕更兼砂砾质,怜余疏拙巧相承。
酥胸露出白皑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