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无法久活。明智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最终还可能遇到危害;何况当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这个道理呢!
敌人存在就害怕,敌人没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备,骄傲自满,这恰恰会造成更大的祸患。敌人存在,能够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祸患;敌人不存在了,思想就会懈怠,反而会招致错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会光大,名声就会远扬。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才能够长寿;自恃强壮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纵情逞欲而不知节制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写下这篇《敌戒》诗,能够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过错和灾祸。
六国:指战国时期与秦国争雄的楚、齐、燕、韩、赵、魏。
訑訑(yíyí):骄傲自满的样子。
鄢(yān):鄢陵,今属河南。
范文:范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
造怨:生怨。
孟孙:孟孙速,春秋时鲁国大夫。
恶(wù):憎恶。
臧:臧孙纥,春秋时鲁国大夫。
药石:药物和治病的石针。
矧(shěn):况且,何况。
矜(jīn):自夸。
耄(mào):年老,昏乱。
这篇散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质外,正文基本上是韵文,隔句或逐句押韵,语言古朴精简,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戒”体文章。
《敌戒》是作者在永州时所作。这篇短文,144个字,从秦灭六国后因自满而亡、晋厉公战胜楚国后反而招致内乱,以及臧孙纥对憎恶自己的孟孙速之死发出感叹这三个事例,鲜明地指出: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历史事实证明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客观规律,批判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思想,告诫统治集团要居安思危,表明柳宗元已经认识到对立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白玉可斲明月轮,黄金莫铸知音人。子期一去不复见,惟有明月长相亲。
有时月到弹琴处,月不能言解琴趣。琴非有意招月来,月亦无心与琴遇。
我琴寥寥太古音,月色皎皎清人心。世上知音有如此,铸之何惜千黄金。
吾闻山东李翰林,金尊有月无鸣琴。又闻柴桑陶靖节,素琴有酒无明月。
何如有琴有月有浊醪,神交千载李与陶,遗世独立何其高。
娟娟隔岸山,历历临江树。摇摇独客心,漠漠沙洲渡。
褰裳送行舟,劳子远来赴。去住各艰辛,川涂莽回互。
征侨嗟不逢,芳华怅迟暮。了思良会难,始省初心误。
纡威入晚烟,不辨烟中路。饥禽解笑人,投老去丘墓。
苍苍海色上嵚岑,日落风帆白塔阴。万马潮声悲卓敬,三鹰神梦感文林。
休疑桥下窥仙镜,底事泉边斫素琴。毕竟此邦忠义著,冬青乐府纪哀音。
侯治吾封好,奎文满璧宫。台州先正事,左氏古陈风。
比屋冠裳雅,盈门桃李红。诗书敦上国,端养豫蒙童。
叱驭上险巇,披葺入菑翳。向来轻车路,豺虎有吞噬。
王事何能安,劳形心孔悸。前登崖壁峻,下陟石路细。
羸马付仆夫,蹉跌忧困弊。蛇蟠尚回转,猱度姑少憩。
梯凳迹暂离,荆棘牵衣袂。出山见樵牧,相见如相慰。
及兹履康庄,巅崖悯劳瘁。平山方寸地,坦坦无拘系。
艰难有时遭,浇漓嗟季世。人心甚太行,所遇尤可畏。
念此夜达晨,归田宜早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