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一样,皆是他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令词人深感痛苦。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作者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的睛目即现。心乱如麻,难以梳理;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此夕真无价。俯危楼、罗云四卷,玉檠高挂。袢暑人閒销欲尽,凉韵未秋先借。
又银汉、沈沈西泻。凝白阑干尘不到,是天然、爱酒能诗社。
令浩渺,最宜夜。
乘风敢拟游仙也。检尘襟、卅年缁素,暂时陶写。玉宇琼楼归路迥,高处清寒犹怕。
莫轻放、花閒三雅。狂态姮娥应见惯,倚商歌、漫惜知音寡。
看独鹤,正来下。
澹无组绂累,夙志爱林泉。挟册驱羝群,箕踞丛筱边。
玩绎造芒芴,超遥谢蹄筌。微风延众籁,落日明长川。
心景适相契,物我遽两捐。尔羊本非□,我书亦空诠。
不写谷生博,画师无乃偏。执业虽各途,亡羊奚异旃。
固知东陵愚,岂及西山贤。徇名与徇利,均死何后先。
弃置且勿较,呼儿进杯棬。
翠密围窗竹,青圆贴水荷。睡多嫌昼永,醒少得风和。
载酒蓬池好物华,上头诗笔最清嘉。广文肯啖慈恩柿,中尉难污宰相麻。
董史直声青简上,并州伟略白江涯。吹台别有三贤迹,更向荒祠舞楚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