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恒山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

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

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

尊:高。

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

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

临日:近对着太阳。

迥(jiǒng):高远。

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

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空怜:只可惜。

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赏析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创作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诗人汪承爵是进士出身,他在登临恒山时,兴致勃勃,充满喜悦,写下了这首《登恒山》。

汪承爵,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乙未科三甲第七十六名,曾任大同知府。

  猜你喜欢
帘垂鸱尾阁,桂花风、天香满黄扉。向郁罗霄汉,朝回金阙,心运璇玑。一点元台初度,八表共清辉。紫塞烟尘静,捷羽东飞。此际钱塘江上,爱月仍夜色,潮正秋期。想波仙冰妹,同日宴瑶池。报龙楼、玉音宣劝,赐紫金、杯泛日中葵。庆千秋,醉长生酒,歌太平诗。
我才伤朴樕,吾道属艰难。
未遂三豪遇,那知一笑欢。
湖山晨溢翠,风雨夜霑寒。
归棹秋无几,游吴意未兰。

彼美庭楠植,基培几十年。夜来全庇月,晓去薄生烟。

万叶光齐动,双株影共圆。幽楼疑有鹤,清响为留蝉。

饮对传三雅,琴依按七弦。河阳花自媚,彭泽柳空眠。

势翳门阑静,阴清几案鲜。不才逢讼简,吟绕强成篇。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
自是孤寒不合来。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长桥画柱照清沦,俯见游鯈不可缗。山影半溪丛筱密,谁知翠碧解藏身。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衰思怯登楼。百感中来不自由。天意时情谁解得,悠悠。

一片黄云画角秋。

汾水绕城流。流尽朱颜到白头。万事且休论一醉,都休。

前日黄花蝶已愁。

野兴偏宜月色秋,开轩待月小迟留。肯教美景成虚度,正拟良朋共唱酬。

举盏但为文字饮,新诗都付锦囊收。坐深细听残更报,祇隔芙蓉水外楼。

岂有图南意,吾居亦少东。储粮三月尽,簪笔一生空。

贺岁聊从俗,偷生愧作翁。乾嘉成已事,不敢说咸同。

我爱嵩山堂,山堂秋寂寂。苍烟自摇荡,白云风出入。

泠泠溪水寒,细细琴丝湿。离尘欲无事,又有闲踪迹。

胜游还送客,秋日净郊原。别酒欢逾洽,行厨礼不烦。

枫林生晚吹,鞠沼媚晨暾。满座金貂贵,斯人玉雪温。

丝纶承异渥,黼黻进嘉言。宥密皇猷重,才华大雅浑。

披云帘挂玉,前席锦为墩。接武夔龙地,冥怀雁鹜村。

外台分重寄,南服占名藩。登麦初横榻,迎春及赐幡。

凭高荒壝没,吊古断碑昏。种竹期招凤,寻僧共听猿。

洞呀狞蟒化,海立怒鹏鶱。珠钿沉眢井,金铺委坏垣。

国初遗老在,江表故家蕃。及物多膏泽,为邦固本根。

化行民自信,身退道弥尊。美俗时丕变,吾人溺可援。

山川还寂寞,岁月去翩翻。废馆弦声绝,虚龛绘像存。

苔斑饥鼠走,梅卧野蜂屯。除道看骢马,来仪集采鸾。

传呼惊鹿铤,笑语答江喧。抚迹多遗恨,怀人欲断魂。

驭风宁有待,斲垩妙无痕。师表儒林盛,贤劳王事敦。

不求金跃冶,但爱土为埙。陈宝徒祠雉,柏温苦化鼋。

青山随地好,朱实著霜繁。克味和椒桂,同馨佩芷荪。

衡庐肩可拍,参井手先扪。说剑双龙吼,挥毫万马奔。

筑台先自隗,学圃耻如樊。破衲多年冷,穷檐傍午暄。

不才甘朽栎,何幸枉高轩。芜秽烦芟制,泥涂赖力掀。

班扬锋远避,屈贾气还吞。举世怀燕石,惟吾重鲁璠。

三光开浑沌,万派出昆崙。喜接东山屐,叨陪北海尊。

辱知荣篚帛,怀德报壶飧。多稼欣逢岁,嘉蔬更满园。

云霄翔鹳鹤,溟渤偃鲸鲲。寒士勤嘘拂,诸生淑讨论。

望尘趋末路,立雪候重阍。缘忝三生旧,心冥万化元。

棠阴思召伯,柳色忆王孙。精卫惭填海,神鳌力负坤。

他时愁远别,此意竟难谖。嵩华相从去,重窥玉女盆。

覆篑一拳进,嵌空百肘宽。
僧房因石室,蚁穴梦槐安。
尘路十年别,松风六月寒。
凄凉旧题处,不忍更重看。

长淮南北知几州,寿阳还在淮西头。昔年此郡屡反覆,秪怜淮水惟东流。

版图一朝归上国,亟为遗民救颠踣。抡材谁复叹贤劳,入幕况闻优赞画。

延陵季子千载名,今君秀拔真后生。平生操履果何似,朱丝弦直冰壶清。

江南迁客多如雨,老幼扶携适玆土。间关来就衽席安,慰劳已忘行役苦。

就中窜逐谁最贫,石屏孙子林泉人。袖有文章贱如土,眼看甑釜空生尘。

秋风一夜振林薄,毛骨萧森叹非昨。千里虽殊骥尾蝇,此身却愧鸡群鹤。

扁舟汴水行复溯,肝胆峥嵘向君露。人生离合不可期,青眼何时重相顾。

野寺不逢僧,修廊且缓行。
竹藏双鹤睡,风助一蝉鸣。
坐石侵衣冷,临风漱玉清。
咏归无限意,新月带星横。
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客里故人尊酒别,
天涯游子弊裘寒。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重到京华旧游处,春风佳丽好盘桓。

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

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

水叶雪花正可人,陌头客子剑生鳞。千年风致未尽歇,如此溪山有弃民。

玉儿本来洁,新妆不爱浓。秋风罗袖薄,飘飘若为容。

九天运转三阳泰,一节霜寒万灶军。烽火不惊春野静,戍楼空照夕阳曛。

霜林遥望灿瑶华,红树依稀景倍加。双竹肩人添逸兴,淡烟疏雨付诗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