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这是一首闺怨诗。前四句写春末夏初的景物,引出思妇。这里写了垂柳、蘼芜、芙蓉和飞花四种各自独立的景物,以折杨柳送别、采芙蓉求欢等民俗事象来暗示思妇的心态,以悬念征夫的情感将四个貌似各不相干的画面融成一体。这开头四句具有“状溢目前”而“情在词外”的隐秀之美。
接着四句用旧事喻思妇守空闺,意象变换如峰回路转,从暗喻转为明写。“采桑”句承汉乐府《陌上桑》之意表示思妇的美好;“织锦”句借苏蕙织锦之典表示思妇的相思。“荡桃”点明相思的对象,“关山”标明相思的遥远;“风月”句使诗题彰明更显著。“风月守空闺”,仅五字就勾勒出一个思妇独守空房,无心观赏大自然的风月美景,颇有“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情致。
再用八句写思妇的悲苦情状,妙在用景物的衬托,把思妇的思念之切活画了出来。其中“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两句,则将思妇的内心完全形象化了,自然界的“夜鹊”和“晨鸡”用来比喻昼夜的更替,她的心就像这两句诗里的意象,感受到时世的沧桑嬗变。“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当时传诵的名句。牖暗,梁空,蛛网悬挂,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对偶和确切、形象的语言运用中,把门庭冷落的情况以及思妇极端凄凉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传说在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薛道衡将要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语否?”由于隋炀帝忌薛的诗才而特别提出这句诗,因而使之传为名句。这两句诗可用来形容人去楼空、好景不常这类景况。
以上多为近距离的意象,而最后四句多为远距离的意象。“代北”与“辽西”都是远离思妇的边塞,这是从空间上写其“远”“;前年”与“今岁”表明思妇与征人离别之久,这是从时间上写其“远”。正因为他们相距远,所以思妇回首往日而心境悲凉,展望来日,她与那征人团聚的希望虽然在寂寞中燃烧,但也在寂寞中破灭:“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结末二句埋怨丈夫久戍于外而不归,以问句作结,内心的埋怨之情表露无遗。
正是在这种由暗而明、由外而内、由近而远的意象转换之中,显示出此诗的特色:铺排中有起伏,工稳中有流动,轻靡中有超逸,绮丽中有清俊。尤其是“暗牖”二句,足以表明薛道衡学习南朝诗歌细致深微的艺术风格上尚能登堂入室。
辛卯年春同数客,宣武门西登佛阁。坏牗长椿寺里来,画图崇祯年閒作。
仰瞻后像非副祎,却号菩萨佩璎络。庄烈自初封信邸,顾影摧心长已矣。
梦魂不识刘孝纯,外家顾见徐夫人。法驾凄凉迎画像,髣髴平生真未真。
内宫已拓奉先殿,外寺还修香火因。当时图像别有一,供悬却在瀛国室。
宗社竟至甲申年,戚里都为灰烬日。太后门真忠孝存,一朝画与山河失。
不知寝殿托谁人,惟有此图长傍佛。君不见前有九莲菩萨容,奉之乃在东岳宫。
松楸石屋深阴雨,神鬼虚檐交泠风。兴亡死后谁能必,富贵生前迹已空。
罢归三叹径归去,澹澹青天翔暮鸿。
万物有禽兽,生意亦自均。荒夫苦畋猎,但欲膏其唇。
车网遍原野,百里践飞尘。焚射纵鹰犬,暴殄积如薪。
我观车攻诗,古意犹可申。后来竞驰骋,无乃劳其民。
穷搜尽巢穴,入口未必珍。汤网去三面,诸侯归至仁。
昭代千龄运,斯文一柱功。初当延祐日,晚识广陵公。
朝士因推毂,先生猥击蒙。暌乖遗廿载,寤寐接孤风。
太史山川彦,仙儒馆阁崇。置身清切上,用志杳冥中。
句法黄初过,才名冀北空。朔南驰使节,江汉借归篷。
酒问馀杭姥,泉寻六一翁。境非秋水观,寺即紫微宫。
侍坐要王远,移家近葛洪。于焉承咳唾,足以振罢癃。
卓尔身为贵,胡然老见攻。战肥终道胜,德重岂途穷。
玉趾閒迂步,麻衣病鞠躬。茶烟窗冉惹,墨沼树玲珑。
饥甚无瑶草,招来有桂丛。输心何落落,把袂辄匆匆。
易进乘轩鹤,难追戏海鸿。明朝去吴会,长笑为谁雄。
科名一日满城传,头戴宫花色最鲜。才喜挑灯论旧约,忽看骑马向归船。
君恩北斗星辰上,亲寿南州水石前。莫遣斑衣成久住,此生忠孝要兼全。
皋亭来往省年时,香饮连筒醉不辞。莫怪花容浑似雪,看花人亦鬓成丝。
软舆扶渡蛟鼍窟,落日行穿虎豹群。林外鸟惊松堕雪,涧边人过水翻云。
簿书远急荆州饷,宿卫新班殿下军。正喜立庭筋力健,乘春山陇助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