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词上片写室外环境,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带思妇孤独落寞之心;下片写室内之人,以“慵剪”、弹泪倚瑟、卜问吉凶三个动作暗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全词语言清丽,笔意古雅,含蓄不尽,婉曲动人。
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致。“湿”承“雨”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
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人的主观色彩。“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
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
结束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
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就这样,结句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东坡追亡逋,山谷去琴轸。佳句无定在,取携在俄顷。
霭霭空中晖,目注若有领。变灭无端倪,一字天地准。
曹侯大雅姿,圣处辟疆境。弹指妙明花,一笑出枯颖。
柳丝笼碧碧云低。淑景迟迟。问春几许枝头也,野花处处芳菲。
梦绕池塘青草,愁听枝上黄鹂。
小庭疏雨又蔷薇。瘦损红衣。欲凭远信青鸾杳,望天边,江树依依。
往事不堪重忆,云山极目魂迷。
憬彼金微虏,游魂擅一隅。筋驽殂老革,乳臭立遗雏。
毒螫钟蛇豕,虔刘肆猰貙。请和臭谲诈,归地反膏腴。
尚尔载书湿,俄然信誓渝。不庭时寇境,匪茹自干诛。
作噩新年换,青阳窒月踰。违天辄非觊,扫国敢长驱。
崛强提凶器,飞扬起逆徒。酋渠连渤海,部曲杂单于。
区脱宵成寨,兜牟晓援桴。刺船窥采石,擐甲逼濡须。
烽火来何急,囊书报不虞。山河依睿主,社稷倚真儒。
自昔经纶手,惟公器业殊。保江卑谢傅,图霸小夷吾。
端揆开黄閤,中权正紫枢。邦基资翊戴,贤路辟崎岖。
傅说推良弼,周公孙硕肤。时危材愈见,位重德相符。
勇决扳裴度,迟回鄙蔡谟。艰难初议在,慷慨赤心输。
饷道通流马,疲兵斥滥竽。机能乘眇忽,谋不失锱铢。
李郭遵成算,韩彭听指呼。骁师驰建邺,突骑出皇都。
疾视冠冲发,先登胆满躯。貔貅人贾勇,鹅鹳阵标图。
象弭弯繁弱,霜锋运属镂。舍生如弃唾,歼敌甚摧枯。
感忽惊飞将,神明服大巫。羊肠开道路,熊耳积头颅。
川绛居巢血,原膏下谷俘。据鞍来马援,烧舰得周瑜。
淝水奔馀烬,乌江复旧郛。采薇因遣戍,破竹遂来铺。
折箠宁劳汉,觭轮不反胡。恺歌旋魏阙,京观筑淮区。
妖祲西消楚,祥星东照吴。百蛮应震慑,十载谩含糊。
公昔居中宪,纯诚著托孤。神扶脱沙漠,帝赉陟台衢。
国势今安堵,民编靖覆盂。百嘉同寿域,一气转洪炉。
行赏颁金印,禋宗荐玉瑚。鼎彝刊阀阅,简策记规模。
国栋从今定,边尘自此无。雷霆先慑服,雨露继涵濡。
北极群星拱,明堂一柱扶。家家鬻钗钏,贺酒约同?。
雨随青嶂合,云拂画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