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步秦观《千秋岁·谪虔州日作》原韵,写妇人闺思。
上阕写思妇睡觉的慵懒情态:她上半身探出曲屏之外,唇上的朱红已经褪色。枕上只见簪发的玉钗,却不见了系罗衣的、用五色丝线作穗的流苏带子。佩饰物的零乱,人物的怠倦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纭春思,破碎芳心形象化了。末句忽作诘问之辞,试问今人之秀整谁可与匹?秀整,风流俊逸貌。晋人温峤被认为风仪秀整,人皆爱悦之(见《晋书·温峤传》);《唐书·汝阳王琎传》载,王“眉宇秀整,性谨洁善射”,可见此指思妇春心所系之情人。
下阕忆及湘水之滨的一次幽会。当时自己正擎着一把轻罗作的小伞,所有细节都历历在心,如今孤居独处,竟怀疑那不过是巫山之梦。春宵苦短,春光易尽,而柔情不改。这里“十分”对“一点”,突出春之浓,情之专;“易尽”对“难改”,强调欢会之短暂,情爱之绵长。反义词从两极合成了“情”的强劲的张力。
末句宕开,“却随恨远连云海”,情含无限,尺幅千里,大有“篇终接浑茫”之势。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以忘情绝爱是佛之所训,惠洪身为衲子,词多艳语而批评他。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则称之为“浪子和尚”。唯宋许彦周云:“上人(指惠洪)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仲殊、参寥皆不能及。”(《许彦周诗话》)
惠洪俗姓彭,少时为县小吏,知书,又精医理,受知于黄庭坚(1045-1105),大观(1107-1110)中,他才“乞得祠部牒为僧”,半路出家,或尘心未泯。但当时高僧,亦不拒绝用艳诗说法,如宋孝宗时中竺中仁禅师即引“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说禅理。可见当时诗僧对待艺术和宗教生活有着双重的标准。
采石矶头秋雨晴,芜湖城外暮潮生。美人只在江波上,十里芙蓉愁月明。
贡包馀璧小盘龙,独占人间第一功。乞与清风行万里,为君一洗瘴云空。
曹侯骥骨双瞳方,流沙万里志不忘。读书故山兰蕙芳,咳唾不顾尚书郎。
参军朔方试所长,奋须决策服老苍。愿得一索缚狡狂,凯歌揉馘献明堂。
黄河东峙万旗枪,义渠竟失先零羌。坐师失律无否臧,但恨不取东关粮。
黄君诗力回魁冈,十客未得一登床。携君秀句展我旁,草书纸上蛟龙骧。
谓我君舍城东隍,年来长啸弃军装。载酒欲访执戟扬,休日出门如瞰亡。
坐令耿耿愿莫偿,紫衣宣诏襆被囊。献书贡士学与乡,罗庭充屋书万行。
风鬃雾鬣简骕骦,考评唐虞论夏商。相过近如蜂隔房,君家八斗陈思王。
千年门户有辉光,任城健将狞须黄。猗兰之苗不敢香,家人寄衣秋晚凉。
滞留华馆付杯觞,天高月明新雁翔。明灯高谈夜未央,屈指计日引领望。
来时汗流今雨霜,重门事严御史章。赖君谐捷解色庄,还家有日未用忙。
眉间黄色是何祥,晁侯约我走门墙。但无闭关休馈浆,莫以兽微弓弗张。
冷处寻生活,于今复几人?江干香草歇,海上蜃楼新。
坛坫尊蛮语,图书泯劫尘。编摩吾与尔,郑重祝千春。
嵂屼千盘石磴通,诸峰蓊郁白云丛。两崖泉响传空谷,万壑松涛度晚风。
台上有碑封茂草,桥边流水断残虹。凭阑岂为悲秋色,仰止高山思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