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注释
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
长安:一作“长城”。游侠: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韩非子·五蠹》:“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太白:太白星,即金星。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迥(jiǒng):远。
行人: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汉书·萧何传》:“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
驻马:使马停下不走。唐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
麾下:即部下。《史记·秦本纪》:“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偏裨(pí):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汉书·冯奉世传》:“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
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汉书·苏武传》:“(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指旌节。落尽:一作“空尽”,一作“零落”。海西:一作“海南”。

赏析

  此诗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非常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并没有好的结果。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诗中虽未明言关西老将会有如此悲剧的遭遇的原因,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在诗中,作者写到“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类人物,写到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在十句诗中,作者这三种类型的人物,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使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边疆查访军情。长期生活在繁华都市的王维见到了奇异的边疆风光,感受到了艰苦的军中生活,诗情勃发,留下许多优秀的边塞诗。此诗即是其中一首。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卷箔槛前沙鸟散,
垂钩床下锦鳞沈。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
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
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此去佳句多,枫江接云梦。
落帆曾傍芦花宿,借得先生月一滩。
鸥鸟未忘吾道在,江山肯作故人看。
树昏断岸潮声急,雪洗孤台石罅寒。
最喜吾宗诗有派,每依苍石插樯竿。

词场弱岁以文鸣,落落寒松见老成。剧郡神君频结课,中台郎位早飞声。

当年威令千人废,此日精神一座倾。欲试閒窗鸿笔健,春容诗轴灿琼英。

涌金门外买湖船,绿树阴阴叫杜鹃。
恰莫叫从城里去,有谁人肯办归田。

海涌山前一草庐,下帷三箧有藏书。五经他日咨同异,来共诸儒讲石渠。

门外车驰马骤。绣阁犹醺春酒。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知否。知否。何事黄花俱瘦。

栖鸡已登屋,宿羽复归林。不语听钟坐,默默千里心。

九点齐州,两丸明镜,南北东西万里。吹箫吴市,卖药咸阳,有个英雄在里。

三千粉黛,百万摴蒱,笑杀庸庸馀子。问书生、肯向商山,谩学餐芝黄绮。

便教他、跃马中原,挥毫内殿,争羡风流名士。奴衣火浣,婢捧香囊,上客横拖珠履。

肘后黄金,腰间白玉,消得十年悲喜。到归来、细数繁华,不过梦中而已。

绝磴盘空上,来登木末楼。潮声分旦暮,山色变春秋。

树古藏猿狖,江清散鹭鸥。午钟送僧梵,云水思悠悠。

纶扉重入几星霜,此地相传有病坊。
中使频来催拟旨,门官随到报升堂。
虚言政事归三府,但见文书列两房。
昼漏已沉初下直,看移日影下宫墙。

巧言如簧自口出,含沙射影过于蜮。不思黄鸟嘤其鸣,返效青蝇白者黑。

自非蟠根别利器,真以委形同槁木。偶然得集类武陵,率尔成章道长吉。

策足便可登要津,高举惟须振六翮。文从字顺乃立言,意会神交岂容默。

跃冶每怪不祥金,剖璞姑怜三献玉。寂寥颇若大音希,浑厚真如元气毓。

追逐还能到李杜,压倒何须论元白。悦理自信犹悦刍,好德谁能如好色。

六义端因诗序知,千虑却同愚者得。会当载酒过子云,况有候芭作玄足。

筑堰分泉脉,开沟断荻芽。风期占月晕,水信谶桃花。

年年春去归何处,今日须为别一番。把酒问花花不语,夜来风雨泪珊珊。

慈乌夜夜啼,宛在慈溪西。大槐高过屋,慈乌来上栖。

乌雏思返哺,哑哑愁日暮。白云飞度江,恨不随云去。

雏有青霄翮,翱翔霜柏枝。慈溪东入海,雏心无已时。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淡淡秋容点葛衣,追游不负此佳期。云移石洞萝阴合,风静寒江树影微。

掷甲山留终古恨,磨旗人忆往时悲。兴亡自是寻常事,漫向樽前索旧题。

雨花亭子上,坐饮赵州茶。古寺木初落,疏林日已斜。

黄花应笑客,白发未还家。老衲若南去,乡山问九华。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今日故宫归寂寞,太平功业在山河。
太行闻失路,此地亦沾裳。
世变穷交畏,年还久客伤。
榕城恒雾雨,梨岭异风霜。
归卧苕溪上,长贫是故乡。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