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时李白在宣城郡。另一种说法以薛天纬为代表,他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放遇赦归来之后,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
索索夕风遒,瀼瀼朝露裛。啅雀袅寒枝,宿萤依败叶。
眇然秋兴长,坐与江潮接。
日月行上天,下照万物根。向之生荣背则死,故为万物生死门。
东西两交征,昼夜不暂停。胡为虢山石,留此皎月痕常存。
桂树散疏阴,有若图画成。永叔得之不能晓,作歌使我穷其原。
或疑月入此石中,分此二曜三处明。或云蟾兔好溪山,逃遁出月不可关。
浮波穴石恣所乐,嫦娥孤坐初不觉。玉杵夜无声,无物来捣药。
嫦娥惊推轮,下天自寻捉。绕地掀江蹋山岳,二物惊奔不复见。
留此玉轮之迹在青壁,风雨不可剥。此说亦诡异,予知未精确。
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间幽微与高邈。老蚌向月月降胎,海犀望星星入角。
彤霞烁石变灵砂,白虹贯岩生美璞。此乃西山石,久为月照著。
岁久光不灭,遂有团团月。寒辉笼笼出轻雾,坐对不复嗟残缺。
虾蟆纵汝恶觜吻,可能食此清光没。玉川子若在,见必喜不彻。
此虽隐石中,时有灵光发。土怪山鬼不敢近,照之僵仆肝脑裂。
有如君上明,下烛万类无遁形,光艳百世无亏盈。
青烟漠漠昼无人,垂柳遮凉不见尘。饮水曲肱眠细草,绝胜肉食坐车茵。
潇洒临霜夕,清居守决曹。严城吹角罢,隔垄听猿号。
警卒持更切,呼囚报钥牢。讼庭澄一水,尘事戢千毛。
檐阒蚊雷绝,池虚蛙吹逃。逍遥静襟虑,抖擞敞袛裯。
树木彫零尽,星辰气燄豪。月微棕影薄,风急雁声高。
忆昔随群学,当时髧二髦。读书图皦皦,感古动忉忉。
意趣青云近,煇光白玉韬。百钱宁问卜,一钓冀连鳌。
直谅谋相与,回邪欲尽鏖。自期非干蛊,幸遇岂屯膏。
翻愧彫文陋,难逢异数褒。葳蕤从末宦,淟涊著青袍。
敛翅鹰栖臂,垂头骥伏槽。安能枉寻尺,犹得饱藜蒿。
但恃心如砥,那矜目察毫。穷通任甄治,险恶远波涛。
养浩虽潜孟,折腰诚愧陶。常咍强蛇足,敢叹抑牛刀。
衮衮途泥里,悠悠日月慆。居然成俗态,何足谓贤劳。
贫贱非无赖,清平况夙遭。边隅虚障候,弓矢载鞬櫜。
途易家音数,官閒坐食叨。人皆讥野僻,我独固持操。
寂寞几尘甑,包并或餔糟。趋时聊勉勉,乐道每嚣嚣。
肺腑兹尤慰,朋从义不謟。相逢甚优渥,得兴且游遨。
胜赏当随地,秋郊况附壕。山溪正堪屐,溪曲尚容舠。
莫计空清俸,须令贳浊醪。菊香分嚼蕊,蟹美共持螯。
谈席争挥麈,诗坛让拥旄。纵横新义论,嗣绝旧风骚。
气锐千戈立,辞抽万茧缫。功名休挂齿,志业本夔皋。
龆龀携书册,成名天上回。如公希世者,自古几人哉。
山薮讵宜去,功名看鼎来。人间无伯乐,相马失龙媒。
葛生家世居桐川,开园种竹临平田。时时酒后发豪兴,凉风疏月落诗篇。
今年见我容台署,手执纨素三尺许。上有潇湘竹万竿,一半模糊带烟雨。
初疑南国荆山寒,卞和入楚犹未还。至宝一时收不尽,遗此满地青琅玕。
又疑西土瑶台夕,秦女吹箫还似昔。凤凰不肯傍人飞,参差乱展云间翼。
画竹何如种竹真,与可去后谁传神。偶披图画识高赏,飒飒寒气生衣巾。
皇都六月日如灼,金铁欲流石欲铄。愿言与子归桐川,同向竹林置双脚。
静练涵虚光,赪霞散奇绚。繁葩竟何力,矫此炎威煽。
逶迤映华馆,窈窕移清宴。污黦岂独殊,高怀亮谁见。
世人贵稀得,纷晻神先倦。鳞鳞秋水间,凉红坐疏贱。
微波亦何托,孤香若为恋。尽日对方池,逍遥欲忘膳。
却怜西商急,转幸孤赏先。怜赏难自任,遐心滞閒院。
江山尚几蝉,风气谩高天。碧草嫁时令,黄花关暮年。
国忧疏鬓系,尘梦蠢儿圆。尧舜到今日,条肠万虑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