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注释
琴瑟:比喻友情
长河:指银河。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

鉴赏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一夜凝寒,忽成琼树,换却繁华。因甚春深,片红不到,绿水人家。
眼惊白昼天涯。空望断、尘香钿车。独立回风,不阑惆怅,莫是梨花。
闻说南中事,悲君重窜身。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
童稚留荒宅,图书托故人。青门好风景,为尔一沾巾。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对晓。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万里风帆水著天,麝煤鼠尾过年年。
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河桥雨过柳条新,野岸冰消草色匀。几处秦楼春自好,一瓢颜巷客长贫。

流年不用悲明镜,高谊惟应愧故人。翘首石潭潭上路,东风那得有车尘。

三朝勋旧半雕零,京口雄藩孰老成。
可是叔孙祈欲死,喜闻先轸面如生。
东园草暗铜驼陌,北固潮平铁瓮城。
珍重子仪谁可继,三军气色倍精明。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开窗对脩竹,笔墨得具陈。

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

昨宵一雨馀,村村农事新。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

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宁从穷巷居,鸡犬喧四邻。

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

未嫌酒杯薄,政爱茗椀醇。曾君索我诗,出语愧逡巡。

烦君隶书题,笔意堪嗣秦。春游有如此,省费能全神。

但恨子胡子,招要不能频。

孙生陟阳道,吴子朝歌县。未若樊林华,置酒临高殿。

烟雨楼台惭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
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凉月白于水,微烟且未生。莺眠一树静,草响百虫争。

人影孤逾冷,锄音歇复鸣。墙头相问訉,莫是老云卿。

年年望断春江碧,怕倚层楼。不忍凝眸。山外云山愁更愁。

凄凉远梦惟灯见,数尽莲筹。闲却香篝。人在春风冷似秋。

双飞本是结同心,别鹤巢空侣莫寻。月冷海天云寂寂,花残风雨夜沉沉。

看人往日悲僵瑟,嗟我于今亦碎琴。欲觅鸾胶心未忍,关雎从此少知音。

个个水仙甲,层层叠砌安。笼烟银色界,簇粉白旃檀。

藓积蜂房翠,苔侵鹤翅瘢。那堪闺阁夜,斜照月明寒。

我昔采药华山峰,群山一视青童童。
或从暮霭见一线,知是鄞江源甬东。
娄东今见披裘者,浮江昔在鄞江中。
钓竿每裁鄮山竹,台笠独染蓬莱松。
向人只说鄞江好,似有江水蟠胸中。
鄞江山水带瓯越,昼夜海日涵虚空。
青天时截螮蝀雨,白波或起鲤鱼风。
潭云不碍山水色,百里尚见渔人踪。
阳光坐弄春荡榾,滩飨卧听秋推篷。
朝炊前村记烟树,暮榜别浦依丹枫。
扁舟所至聊复尔,饮水即如春酒浓。
平生姓字人罕识,一自为渔今老翁。
故山年来暗烽燧,苦雪岁晏愁空蒙。
寻源未向武陵去,放舟尚喜沧溟通。
卖鱼偶入练圻市,得钱买米真珠红。
犹惜黄尘满城郭,秋风濯足来吴淞。
眼明自送独归鸟,意尽忽见双飞鸿。
夕阳晒网不知处,有梦数与乡人逢。
朅来相见不相识,一笑知我遭文穷。
我本青城采樵者,孤吟岂是寒窗蛩。
怀中亦有太平策,不救午甑飞春虫。
明朝拟入五湖里,且载茶灶寻龟蒙。
君今出此鄞江画,许我结网来相从。
殷勤索诗馈双鲤,我欲放之疑是龙。
丹山赤水定何处,只今吟笑何人同。
愿君著我卧船尾,霜晨共听育王钟。
远别惜多病,一帆停浦沙。
翻令倍含戚,不减昔离家。
江路积梅雨,客衣生藓花。
后期淮水曲,莫使怨蒹葭。

一片韶阳石,空沿南狩文。薰风如再鼓,绝峤始应闻。

斑竹迷秋雨,苍梧断古云。独将瑶瑟意,明月吊湘君。

帝图草创,皇业初开。功高佐命,业赞云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