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芙蓉楼上送你离去,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指芙蓉楼。
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语”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辛渐前往洛阳要经过楚地,这里,以“楚山”指代他的行踪。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手,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楚山孤”这个景象,即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
一阵西风起浪花,绕栏杆下散瑶华。高窗曲槛仙侯府,
卧苇荒芹白鸟家。孤岛待寒凝片月,远山终日送馀霞。
若知方外还如此,不要秋乘上海槎。
明珠盈斗,黄金作屋,占了湘中秋色。金风玉露不胜情,看天上、人间今夕。
枝头一点,玉心三叠,算有诗名消得。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少日狂游好。阆苑花间同低帽。不恨千金轻散尽,恨花残莺老。命小辔、翩翩随处金尊倒。从市人、拍手拦街笑。镇琼楼归卧,丽日三竿未觉。
迷路桃源了。乱山沈水何由到。拨断朱弦成底事,痛知音人悄。似近日、曾教青鸟传佳耗。学凤箫、拟入烟萝道。问刘郎何计,解使红颜却少。
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
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河济江淮血不流,中原万马一时收。黄金未散成功士,白纛先枭败将头。

乱鸦忽收声,群鹊逐我屋。俄传报捷来,渠魁已就戮。

生民久涂炭,郡邑久陵谷。道路少人行,冤鬼白昼哭。

抚时乱已极,在理往必复。桓桓邝将军,骁勇时所独。

将军固可嘉,主宪多盛福。上天既悔祸,盗贼亦厌乱。

何况天下心,乱极重思汉。五羊号雄藩,地列江右半。

鱼盐足富利,戎马素强悍。宪君居是间,九载屡克叛。

运筹多玄机,临事有成算。声名达宸聪,美誉流汗漫。

西江望旌旗,如望雨济旱。政宜挥千金,谈笑遣黥灌。

乘机捣豫章,克复在夕旦。笑提叛臣头,庾岭作京观。

千秋万古间,留得路人看。勋业垂无穷,人生如露电。

校书绝足腾飞黄,不数向来何与江。锦囊诗句随云表,十袭未启心先降。

历数勋贤后,如郡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苍古仰闻君一语,当时岩壑顿生春。承恩屡入九重殿,出对尝先十七人。

中使饭传诸宝器,内庭坐赐杂花茵。自天沛泽诚稀遇,拜舞还山洗幻尘。

上伊关兮临川。抚骏马兮授鞍。中衢兮载叹。敛鞚兮盘桓。

北山一士禅宗秀,烂熳交情只忆渠。
每与王郎传诅楚,不同怀素学狂书。

十年三送沧江别,此日分携又不同。辟掾远趋青锁闼,移家喜近水晶宫。

勿论后会知何地,且念离群独老翁。幕府郎君应问讯,为言憔悴坐诗穷。

一笑相逢,依稀似是桃根旧。娇波频溜。悄可灵犀透。
扶过危桥,轻引纤纤手。频回首。何时还又。微月黄昏后。
山中多雨水,秋晚正妨农。
病菜和根煮,新粳带湿舂。
拥沙埋废井,堕石折枯松。
寂寂猿啼昼,白云藏数峰。

太行之势高倚天而险拔,地鸿蒙磅礴不可以涯际兮,中原万古之名山。

山中之路不知何年始开辟,羊肠萦纡孰得以形状,险巇可畏惊尘寰。

下瞰涧壑微茫之天井,上拥峰峦缥缈之云鬟。商来贾往迤逦而不绝,梯危磴绝劳跻攀。

嗟予乘蹇十步五步一下,时见草腥而木恶,土老而石顽。

搴衣扶杖以登顿,远望俯视黄河之在目,微如潦水澄一湾。

山家诛茅斩木作旅馆,小如蜗舍蔽风雨,衣食之资何其难。

一尺树根不出土,凿臼舂米于道左兮,行人为叹生涯悭。

流民负戴襁褓者,吾亦悯其妇寡而夫鳏。青林仰不见白日,中无人兮不可以久留,三日之路万曲而千弯。

惟有珍禽奇鸟得所乐,惺忪巧语和绵蛮。石城之畔几蹭蹬,石苔树藓苍斓斑。

黄崖之巅雨中过,行不可行,立不可立兮,使人睥睨凋朱颜。

欲下未下更回首,不数马陵之道居庸关。卓卓仙李英华秦仲裔,梁栋之梓非茅菅。

往返相送五百里,我独东去君西还。翩翩文采不忍别,双鹄飞入青云间。

传道授业有师在,愿加雪窗萤几之功兮,寸阴莫使成虚闲。

后日南宫战艺想得隽,玉笋并列枫宸班。送君有诗无好句,芜词正望重加删。

生就石桥罗汉面,吟成雪屋阆仙诗。

夜入栖贤谷,心知招隐泉。长桥金井上,寒月玉潭边。

归计从今日,高风忆往年。松门犹半启,待我一灯悬。

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
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野马荒前堠子开,天青独上客衣来。
美人若有相思梦,云雨何曾隔楚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