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晃,唐诗人。其名又误作樊冕、樊光、楚冕。郡望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句容人。玄宗开元时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大历间,仕硖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员外郎。玄宗天宝中,为汀州刺史,历兵部员外郎。代宗大历时任润州刺史。诗律清奇,文辞丰赡,有诗名于当时。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等均有唱和。大历年间(770—780),樊晃曾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收录杜诗二百九十首,并为作《杜工部小集序》。此为杜诗集本之祖,史家皆论定樊晃为杜甫身后第一知己。《全唐诗》存其诗一首,断句一联。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天中气候接三霉,风物吾乡记昔回。日落柴门夕烟起,乱蛙如雨野荷开。
大汤山傍离宫起,小汤山卧离宫里。汤泉汤汤两山边,漫山竹柏笼御烟。
方池金甃锁謻室,余波玉沼生台莲。严霜已逼行客噤,残葩尚夺宫妆妍。
翠华不到今几载,膏腴泽遍环山田。我昨歇鞍泉上坐,不得一湔尘土涴。
骊山夜月忆旧游,廿载匆匆春梦破。那知羽卫司掖门,中有烟火神仙孙。
名姓才通哑然笑,两家交道千秋存。为言此地原荒址,仁庙中年乃经始。
画苑名家焦若真,图进新宫易数纸。从兹琼液涵恩波,山灵拥戴泉龙喜。
吁嗟乎,水性皆冷泉独温,旧闻源出丹砂根。潜滋动植不灼烂,玄冥之德如其仁。
解衣笑就通流浴,饱饮止愁徒满腹。那须漱咽养寸田,已胜河车倾万斛。
宫槐黄落秋向残,转眼大地冰阑干。我思挹注挽斗柄,尽回天下三冬寒。
春欲去。不管落红如雨。胡蝶留春春不住。依依芳草路。
写上滕王图谱。锦翼对飞双舞。爱傍画裙香重处。夜来仙梦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