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赏析

  题记很清楚,妻子曾经劝他不要喝醉了,醉了伤身体。但是他还是在葛家溪喝得酩酊大醉。醉得被人拖了回来。人是醉了,心还是醒的,所以待酒醒来,起床后,看见窗纸上,到处是他写的感激妻子的话。这就暗示了:他的醉,有不得不醉的道理。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这阕词的题记还有多种。

  此词邓广铭先生编于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是时稼轩47岁,因王蔺弹劾,从右文殿修撰、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落职隐居于上饶,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夫人从他的身体出发,然而他又不能够不醉。他的身体本就不是他的,如果于国无用,他无从爱惜。然而妻子毕竟是值得感激的,这就是他的题记。书于壁,是说明自己不得已,又不得不已。家事、国事,这是难以处理的矛盾。书于壁恐怕也会是白白的“书”了的。

  词写得酒气拂拂,醉乡何处有温柔,蕴含满腔的无奈。

  首两句叙事有趣。他醉得像一滩泥,被人放在车上倒着拖了回来。也许用的是乡间的板车,而拖他的就是热心的乡亲。所以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在车子四周拍起手来笑。——一幅非常有趣的醉汉童戏图。

  到家了,扶他下车子。把他头扶了起来,一放手就又歪了下去;任人怎么搬弄,他就是不醒。这一醉,也实在是不浅。但尽管他写的是如此的明白晓畅,读者仍然感到他的话中有弦外之音。这里至少有这么两层意思:

  一、“浑未醒”,是笑自己一向于世事糊涂。这三字,当一字一泪。不可草草读过;

  二、如此颓唐,醉而尚懂得书窗,是知其不可醉而醉,他那拂逆贤妻之心的忍心又是多么的苦。

  读到这里读者不得不要发问:为什么呢?稼轩似乎知道读者的心情,如是他说:“休问”,醉态可掬;然而这醉中的清醒,也正因为饱含辛酸,正是一言难尽。他不仅不正面的回答问题,反而加深一句:“梦魂犹在葛家溪”。言外之意是说:我为什么不醉?就算你把我的人拖回来了,这只不过是我的躯壳;我的知觉却仍然清醒地留在葛家溪哩。

  人回了,而精神却留在别处。这至少又有两层意思:

  一、写出了他和葛家溪乡民们的感情:朝廷不要他了,而人民却喜欢他。朝廷不爱国了,而人民爱国的,所以他和人民的精神一致,所以这心是拖不开的。

  二、葛家溪乃昔铸剑名师欧冶子铸剑之处。这正如陆游的“铁马金戈入梦来”一样,如果事实不能,他也要在梦中在欧冶子那里为国家铸剑。回来无所是事,那么不如在梦里铸剑的为好。至少有一半在梦中是可以施展才能的。

  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画面让人去想:他为什么要醉得这么深:通过这样的话,让人去思索,为什么他的人可以拉了回来,而心却拉不走!

  下阕“欲觅醉乡今古路”正是承上句而来,过渡得似断实连,有如回答。妙在他把“醉乡”称之为“今古路”,在他看来,古今所有的失意人,都会走向醉乡。欲觅,就清楚地点明了上阕之所以烂醉如泥,也不过是走古人的老路而已。他如今也已找到了,就是温柔乡的东畔,白云的西边——那傍山而隐居的家嘛。不知他是否彻底的醒了,仍然回到了现实。而主战派到了这种地步,一个被战乱分割的国家,其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口里说“知处”,似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真个地“吾老是乡矣”。其实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国,他愈说得淡,愈显得无所谓,恰恰是显得愈放不下它。否则,何需要说。“醉乡有梦宜频到”,正是因为国效力之路断了之故。“今古路”,不是说历史是面镜子,为什么还要一代代的走下去?为什么这条路是这么的难以走到尽头啊!

  最妙的是后面这一段:“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睡了一夜之后,酒也醒了,起得床来,看到房间里到处“题遍”了字,不知是些什么名堂,似乎这以前是没有的——昨夜的失态,早已忘记了。

  这醉墨涂鸦画的是些什么呢?这阕词的题记有说是“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有的说“家人有痛饮之戒”。但词既说是“起向绿窗高处看”,“绿窗”一般指的是闺房。因此这“窗间有题字令戒饮者”,一定不会是外人,跑到他妻子的闺房乱画。那这个“家人”当是妻子。但,当自己的丈夫醉得不省人事时,妻子不尽心侍候,反到窗上题遍一些戒饮的字,若不是夫妻决裂,也是失态,所以这样说不近人情。此篇又题为“家人有痛饮之戒,故题于壁”,则似乎题的是这阕词。则已喝醉了,何“元自”之有?这些题记大约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如此的不一致。按稼轩的词意,当是他酒醉后起来一看:呵呀!原来这到处题遍的竟是自己醉中的牢骚话。一定是他的妻子为他作了些修饰掩盖,所以他看了才这一阵激动,“刘伶元自有贤妻!”自己虽无酒德,却有一个好妻子为之掩饰。这样解,则他的妻子就丰富了。是以不如去其题记,而迳以词解为好。

  这一阕词,写尽了山村之乐,朋友之情,夫妻之爱,以及那么多的天真的孩子们。表露写得极其快乐自然,然而骨子里所衬起的却是伤痛。这并不是什么醉于酒,只是将自己的心用苦水泡了起来罢了。

  诗有浅而深,艳而悲者。稼轩这阕词,就达到了这种境界。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良玉表贞度,丽藻颇为工。名列金闺籍,心与素士同。
日晏下朝来,车马自生风。清宵有佳兴,皓月直南宫。
矫翮方上征,顾我邈忡忡。岂不愿攀举,执事府庭中。
智乖时亦蹇,才大命有通。还当以道推,解组守蒿蓬。
静境林麓好,古祠烟霭浓。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
百里波浪沓,中坐箫鼓重。真君具琼舆,仿佛来相从。
清露濯巢鸟,阴云生昼龙。风飘橘柚香,日动幡盖容。
将命礼且洁,所祈年不凶。终当以疏闻,特用诸侯封。
故台苍颉里,新邑紫泉居。岁在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龙形虽近刹,鸟迹尚留书。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馀。
天文光圣草,宝思合真如。谬奉千龄日,欣陪十地初。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椮。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自嗤郎罢用心迂,饥坐呼儿课古书。只准高轩它日过,令吟交翠织华裾。

当门巴字分流水,去路难歌转曲岩。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鬓云慢约。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
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愁到断肠无处著。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

彦冲贫而文,养母终不娶。母殁亦旋卒,故友表其墓。

其友江韬叔,感逝诗无数。乃云最善画,虽见空想慕。

梅泉爱韬叔,短卷孰相付。卷中写人物,隽笔生澹趣。

閒閒若无意,冉冉胸中吐。绝非画工艺,祇有天机露。

平生轻戴吴,少见论颇误。泠泠性真语,已过初不护。

以此思其人,贤达多妙悟。江诗不吾欺,得之幸奇遇。

弧矢男儿志四方,河山北望战云黄。可怜竟背爷娘去,不共汪锜作国殇。

姚宋云亡言路塞,虢秦徼宠祸机深。平时笑指胡奴腹,信道是中惟赤心。

朝罢鸣弰动,终南校猎游。
追獾应适意,衔橛却忘忧。
日入黄云暮,风生碧草秋。
从官无谏疏,老去忆韩休。
山衣重叠六铢轻,淡拂槐花染不成。
报答春工选何物,鹅儿黄酒十分倾。

湖南八九州,海内清绝地。与公白鸡年,接翼鸿雁使。

高堂亲八十,无复远游意。奉承万事了,趋走三节至。

诏书引上殿,帝曰汝国器。置之蓬莱山,身亦典中秘。

乖离如许久,会念差足慰。胡为未暖席,归与不可制。

人生故乡乐,况揽澄清辔。皇华遣使臣,光采宁有是。

红尘跨鞍马,老矣殊少味。著鞭输公先,吾亦从此逝。

朱扉金锁绿如云,雨露恩光草木新。若识九重临幸意,花时人世一般春。

情怀甘澹泊,书史自逍遥。
夜读妨邻睡,晨眠误客招。
燕归帘半卷,鸟散竹还摇。
雨足轩东圃,缘溪认药苗。¤
谁云隼旟吏,长对虎头岩。(见《吴兴掌故》)。

去路鶱腾逼紫霄,何年凫舄堕王乔。暗峰藏雨皆龙窟,灵草含霜半药苗。

已觉山衣云扑扑,还疑风鬓雪潇潇。扪萝更上岧峣顶,下视沧溟百水潮。

九日登台兴未阑,侯门犹得更追欢。秋涵桂树犹风远,月入梁园夜色寒。

白雁先霜何处度,黄花一径借相看。酣来作赋多公等,授简低头愧子安。

此香堪笑又堪悲,刚把愁肠说向谁。
冶父山前曾落节,午钧之重一毫釐。

藓痕零落翠光沈,磨洗空烦雨露深。璧月高秋悬太古,海天红日散微阴。

久无粉黛窥鸾影,还有蛟龙避水心。江客廿年频过此,繁霜殊觉鬓毛侵。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