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注释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含箨(tuò):包有笋壳。箨:笋壳
书帙(zhì):书套。帙:包书的布套。

赏析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赏析二

  松、竹、梅,历来为人喜爱,称为“岁寒三友”。竹的品性也为人称道。历来咏竹之作,十分丰富。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耐人寻味。诗的开篇即写竹的新嫩和勃发的生机。竹的一半还包着笋壳,枝梢才伸出墙头,寥寥几字,写出了“新竹”的特点。接着在颔联突出竹的“色”和“阴”,转换了描写的角度,这里是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的。窗外那翠绿的颜色似乎使室内的“书帙”都浸润其中,“侵”字把竹影的渐渐扩大之势写得鲜活可人,富有动感!而书酒相伴,本是惬意之事,再加上竹影移过,那桌上的酒樽也觉得清凉宜人!竹的可爱之态,跃然纸上!陆游写竹:“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新竹》)杜甫这两句,与陆游异曲同工。如果说,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竹,那么颈联诗人转而写竹的清香之气,又是从嗅觉的角度描摹了。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竹的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以上三联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最后一联,作者顺势一点:“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

  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

创作背景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金翠光中实焰繁,山楼高下鼓声喧。
两军伎女轻如鹘,百尺竿头电线翻。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玉笛无声,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犬豕蒙虎革,气能慑群雌。众人见之美,苏生见之嗤。

褐客怀宝玉,精神暗尘缁。他人望而唾,苏生望而知。

知之竟何补,位下容貌卑。雷同世方尚,独异诚难施。

嗟子岂不谬,拳拳心不移。拜我呼我兄,问我谓我师。

奔蜂负藿蠋,谁道当其宜。悯子空慕古,且为世人非。

古人亦如此,如此名已垂。但当励行习,慰我千里思。

暖雪纷铺,晴云低蹙。一庭静对秾绿。画帘乍卷,似月明金屋。

俪琼萼、碧玉嫁时;夸朱彩、石家盈斛。妆台畔、钗凤颤徽,暗香遥触。

屏山新睡足。正刺绣深闺,云鬓斜矗。唾绒彩结,好重重团簇。

惜春去、人倩淡妆;助花傲、夜娇银烛。雕阑压、胡蝶满园粉扑。

华镫添酒西楼别。酒醒天涯闻语鴂。晓帘隔泪数残葩,夜镜和愁遮满月。

相思画字隔尘灭。缄恨玉珰终不达。一春孤馆雨留人,憔悴东风无处说。

检点形骸,牙齿空存,凋零可哀。似潮啮危岩,谽谺欲堕,虫雕败叶,次第成灰。

活玉巢边,大郎游戏,狗窦从君出入来。昌黎曰、倘岁常落一,两纪奚猜。

只愁三五为侪,拼一夜、霜风散早梅。彼伏生床上,传经诘曲,张君柱下,觅乳徘徊。

语怕成讹,食还喜软,遮莫廉颇善饭哉。柔能久、但吾生舌在,暂此衔杯。

斫雪蝤蛑鱠,生香茉莉杯。

帘内残红帘外月。乡情客思都凄切。饥鼠暗窥人。梦儿成未成。

琴书还伴我。兀自中宵坐。瘦马啮空槽。壮心千里遥。

鼍鼓逢逢,龙在王宫。电虩虩,云重重。启贝阙,精诚通。

驱五雷,招八风。

大谷来既重。
岷山道又难。
摧折非所悋。
但令入玉盘。

孟公楚北重阳社,今日长安复此间。往者尊前逝东水,我来篱下见西山。

酒场绝续百年内,花事扶持一月间。谁似前贤才不愧,流传诗思满江关。

瑞气氤氲人绛纱。水沉香荐碧流霞。
疏梅欲破风前蕊,冷菊犹开霜后花。
销粉黛,减铅华。药炉经卷好生涯。
络滨侍从他年贵,便是蟠桃王母家。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龙山古化城,浮屠峙其巅。
开殿生妙香,金碧森贝筵。
应真俨若生,倒飞青金莲。
头陀绀林丛,导我丹梯缘。
初犹藉佛日,閟境鯈已玄。
回头失谁何,叫啸衣相牵。
且复忍须臾,当见快意天。
娇儿诧先登,网户相钩连。
炯若蚁在珠,九曲随盘旋。
烂烂沧海开,落落云气悬。
群峰可俯拾,背阅黄鹄骞。
奇观兴懦夫,便欲凌飞仙。
绝顶按坤维,始见南纪偏。
神京渺何许,王气须停躔。
舟车集百蛮,岛屿通人烟。
一为帝王州,气压三大千。
罡风洒毛发,铎语空蝉联。
红红杏园花,愧乏慈恩篇。

岂惟无忌似牢之,雅奉鸥波作本师。朗朗须眉亭上客,寥寥烟水画中诗。

风飘别袂黏花雨,帆入春江罥柳丝。持与大痴图本较,富春声价并当时。

少年买意气,百金不辞费。学剑西入秦,结交北游魏。
秦魏多豪人,与代亦殊伦。由来不相识,皆是暗相亲。
宝马青丝辔,狐裘貂鼠服。晨过剧孟游,暮投咸阳宿。
然诺本云云,诸侯莫不闻。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始从灞陵下,遥遥度朔野。北风闻楚歌,南庭见胡马。
胡马秋正肥,相邀夜合围。战酣烽火灭,路断救兵稀。
白刃纵横逼,黄尘飞不息。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
献凯云台中,自言塞上雄。将军行失势,部曲遂无功。
新人不如旧,旧人不相救。万里长飘飖,十年计不就。
弃置难重论,驱马度鸿门。行看楚汉事,不觉风尘昏。
宝剑中夜抚,悲歌聊自舞。此曲不可终,曲终泪如雨。
休羡莺花,春富贵、韶光九十。最好是、清秋时候,人间何夕。天上紫云车趣驾,殿中青鸟音传实。正女牛、南极一齐明,光相敌。诗在手,堂趋北。染豪处,池翻黑。看回鸾飞诰,宠封新国。福比箕畴兼备五,寿除彭祖千中一。更好将、大衍数重推,来复日。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鸟,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竹雪寒声泻,山禽好语来。空余腊月酒,拟访石亭梅。

野水宜舟楫,春云费剪裁。从前江海上,今日意悠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