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听百舌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离乡万里风土景物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注释

百舌鸟:又叫反舌鸟,《易纬通卦》上说,这种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可见它可以学多种鸟的叫声。百舌于立春之后,即鸣啭不已,诗人多以之入诗。

风烟异:风土景物不同。

赏析

  韦鼎此诗写百舌而能遗貌取神,借百舌之鸣,抒发其客居异地,思念乡国之情。

  第一句“万里风烟异”奇突,意境浑远。“万里风烟”四字,概括出了北方雄阔苍茫的景致特点。这正是一个南方人乍到北方所首先感受到的。“异”宇不仅点出北方与江南的风景差异,也寄托着诗人客居异地产生的故国之思。江南富于山水之美,处处山明水秀,长期生活于南方的诗人乍来北方,自然不习惯北方的荒凉空旷,对江南风景更加怀念,同时,风烟之“异”又引出了下文由百舌之鸣而产生的感触。

  第二句一个“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声不禁使诗人突然意识到已经是又一个春天来临,此时的江南风光自然会更加秀丽,也更令人怀念。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久客思归,不得不使诗人闻百舌声而骤感惊心。百舌声是诗人在家乡时听惯了的,如今在异乡又突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自然更增强了诗人对江南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

  诗人的乡国之情当然是由于久客异乡而引起的,但诗人偏不承认,反而埋怨百舌的呜叫声,似乎思恋乡国之情纯粹是由于百舌的鸣叫而勾起的。“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这种对于百舌的指责显然是无理的,但恰恰是这种无理的指责,使我们更加感到诗人思念江南乡国的感情是异常的强烈,以致不能再承受百舌声的搅扰了,因为百舌的叫声只能加强,而不会减轻这种乡国之思所引起的痛苦。

  这首诗绝似唐人绝句,可以看作唐人绝句的先声。由于绝句形式短小,写法上不宜直说,而以含吐不露为贵。“绝句取经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竽乃妙。”(刘熙载《艺概》)此诗正是采用这种反跌法,不将故国之思从正面道出,却借百舌的叫声从反面跌出,让人们从对百舌的指责中去领会诗人那种乡恋之情,故国之思。诗人的这种手法很成功,人们不仅能从中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强烈感情,而且感到诗人的写法翻新,趣味无穷,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诗体的写法。

创作背景

  韦鼎曾历仕梁、陈、隋三朝,多居显官。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但早年一直仕宦南朝,故家居江南。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曾以廷尉卿聘使北周,在长安滞留多时。此诗即韦鼎滞留长安时所作,具体时间不详。

韦鼎

  韦鼎(515~593)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梁时,累官至中书侍郎。陈时,官为黄门郎。陈宣帝太建年间,为聘周主使,累官至太府卿。陈亡入隋,授任上仪同三司,除光州刺史。史称韦鼎博通经史,又通阴阳相术,善于逢迎,亦有政绩,现存诗作一首。另有同名后唐诗人。

  猜你喜欢
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
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得皮得髓漫多门,实际圆融理自存。谕意当时才一笑,还卿千日见三孙。

维持佛法元无事,建立家山尽有文。占断乾坤今鼎足,会多哮吼慰传闻。

小姑戏弄潮,扁舟大于掌。手持青玉枝,撑入荷花港。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园特地春光暖。
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不厌常为客,东禅十度来。儿童知姓字,面目笑尘埃。

懒性真如识,中年急景催。两州分八口,离绪独徘徊。

鬓丝自织回肠谱,迷离乱愁还醒。遗挂销尘,零弦语夜,又是断鸿幽哽。

风凄雨萦,念阔被虚帷,此怀偏省。残点沈沈,五更暗烛吊清影。

江南好春似锦,怪鹃红易染,吹上孤枕。云想翘鬟,花回秀靥,閒了旧时明镜。

谁研泪粉,便写出来生,倩魂难并。梦短天长,倦吟成瘦沈。

秋光已尽。月也幽香褪。只有霜膏团紫晕。仙雾兰浆深酝。

小窗读易初晴。药炉风软烟轻。莫遣先生午睡,凭教鼻观惺惺。

冠世声名盖世功,寻常杯酒坐生风。区区问舍求田客,尽在元龙一笑中。

煌煌明月珠,乃在碧海南。下沈无底谷,百仞谁能探。

昔在轩辕世,象罔索龙潭。少昊徵凤瑞,隋侯感蛇衔。

安知至珍物,翻为薏苡谗。蛟人卖绡去,勿用泪潸潸。

江左妖氛扫未清,山东豺虎又纵横。欲令斥堠收烽火,须挽天河洗甲兵。

老马独嘶时北堠,宾鸿相唤尽南征。腐儒愧乏匡时术,搔首风前百感生。

广乐锵鸣列炬燃,礼成犹想吉初蠲。
鸳班夜贺天颜喜,宝仗朝囘物采鲜。
万姓竦瞻双凤阙,一封飞下九重天。
乾坤清晏难声满,今次郊禋尽胜前。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使君若不信,他时看忧头。
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
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

奇峰渐延瞩,策杖穷登顿。独怪夏已深,亭午露犹泫。

悬崖若广厦,少憩慰劳倦。情为艰险移,目因应接眩。

琪花不知名,古苔讵忍践。高磴穿林顶,坠石横涧面。

移徙雷雨夕,云有蛟龙战。再上老人峰,伛偻青松畔。

独居宾师位,不与群峰乱。豁然天门开,云端双阙见。

阊阖通呼吸,象纬可攀援。衣裾尽飘扬,御风泠然善。

何必生羽翰,始遂游仙愿。

左排山万峰,右包江一道。矗矗天雄关,冲霄崖未了。

地鸣钟鼓多,天入秦陇小。波涛碧油油,霜霰白皓皓。

自经阁道行,群山拓怀抱。及兹历益峻,如鹤凌苍昊。

莫去寻山僧,僧归白云表。

彩笔书空空不染,利刀割水水无痕。人心但得如空水,与物自然无怨恩。

百丈卷席,马祖升堂。
作麽作麽,验尽当行。

华种有生姓,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幽林白雪满江南,欲问春风冷未堪。珠树月明谁解种,玉田花合不胜簪。

霓裳小队参差舞,翠袖高情彷佛探。不似杜陵诗思好,凭栏东阁倚清酣。

数间野屋临秋水,只有闲鸥相识。烟霞伴侣,琴樽对仗,此庐新葺。

幽意萧萧,红蕉露泻,碧梧阴直。正风帘乍卷,海蟾飞上,湖光冷、摇虚白。

堕地渔樵堪适。笑吴侬、莼鲈偏忆。牙签玉轴,百城自拥,丹铅细核。

梦里家山,龙眠岩屋,几曾忘得。向故人寄语,被云留住,作西泠客。

我获布衣交,邂逅五君子。久知廌青山,幽芳殊凡蘤。

愿言采其英,潜见不殊旨。因之访石闾,矮屋拥书史。

落落谈古今,贫哉病以死。更有抱光君,被褐远金紫。

一室抱微尚,古琴自悦耳。三子臭如兰,何幸不我鄙。

且得两陈君,考槃各永矢。一在北之廛,一在南之涘。

北学宗洛闽,屡空道可企。南学共源流,贫亦正同轨。

老矣均无儿,弟子供滫瀡。我造北陈庐,床灶杂杖几。

南陈会鸳湖,答拜人扶起。合之以石闾,三陈堪并峙。

三君未盍簪,我乃得蹑履。抱光云近朱,廌青曰御李。

廌青与南陈,神交频托鲤。试问与北陈,握手当何似。

爰有石东村,廌青忘彼己。石闾与抱光,东村辄倒屣。

东村以子贵,不获布衣比。我怀五布衣,并作东村诔。

亡者杳莫追,存者劳予跂。洁身各有归,相期唯一是。

以此志知心,石交亦足喜。天下岂无人,渺然思彼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