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温暖时节鹧鸪在平野嬉戏彩翼同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相互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注释
戏:嬉戏。
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
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乍(zhà)闻:刚听到。
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日向:一作“春日”。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它的叫声民间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是说,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起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的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颔联是说,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伤感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两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颈联是说,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颈联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的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是说,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 同是不幸遭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最后一联,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和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篇终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诗家要称他“郑鹧鸪”了。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猜你喜欢

朝逢富家葬,前后皆辉光。共指亲戚大,缌麻百夫行。

送者各有死,不须羡其强。君看束练去,亦得归山冈。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曾以诗书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诸生亦有如何武,争咏三章转上闻。

顺流舟楫日边回,古木轩囱水际开。万里西风数行雁,送将秋色过江来。

虚无妙道心坚守,虚自投来。氤氲成胎。灵质无中日月栽。时时自饮昆山酒,醉卧丹台。令摄三台。万劫迷云一豁开。

城郭依然古殿閒,人民去后剩青山。山中有雪犹堪啮,何用春风度玉关。

郎心恰似江上篷,昨日南风今北风。妾心恰似七宝塔,南高峰对北高峰。

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
日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
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欲寻霄汉路,延首愿登攀。
宴罢瑶池暮雨红,碧桃花落几番风。
重来八骏无消息,拟逐青鸾入汉宫。

沅湘千里心如水,湖海双眸具者稀。我有九渊蟠未定,凭君眉角觅真机。

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李开。少年白日骑马去,满城红雨拂面来。

共君且饮酒一日,处世不必歌七哀。孙刘事业果何在,百年断石生莓苔。

流辉入画堂,初照上梅梁。形同七子镜,影类九秋霜。

桂花那不落,团扇与谁妆。空闻北窗弹,未举西园觞。

我家绕屋梅花树,况在清溪白石边。云霁月明疏影小,读书犹记十年前。

别时风雪暗龙津,一梦经年复见君。去国光阴虽易得,夹河形势且平分。

心如征马常嘶代,身伴秋鸿却渡汾。此日一尊难惜醉,新年风景旧知闻。

向閒阶斜傍,不假东君,偏饶丰致。微醉潮红,问消魂何事。

风寒露冷,垂头忘睡,起揭帘拢香细细。芙蓉苑、相映一枝开,还堪对、薄情惆怅,空忆侬家姊妹。

知甚时、萧郎代拭清宵泪。疑是佳人,环佩归也,促膝留欢,月华增媚。

莫待秋深,怨朝阳憔悴。一霎摧残,芭蕉和雨碎。悔悔过东篱,难携手、无言恨多,苦被抛弃。

搔首因思,解语当年,犹剩名字。岂道春来,看著夭桃似。

羁鸿无迹。一一卷吹空碧。老去填词愁恻恻。付与戍笳渔笛。

梦回春草毵毵。嫩寒犹勒征衫。安得对床清话,一镫疏雨淮南。

秋泠万顷夜偏清,小艇凌虚一棹轻。荷芰凋残香气减,鱼龙寂寞浪花平。

月侵芦苇如霜白,风洒蒲菰作雨声。北斗渐低银汉浅,客星犹傍少微明。

三年空望剡溪船,惆怅儿家宕子缘。
却似蓬山风引去,不教凡质近神仙。

死草能重碧,苍颜得再韶。春从年内到,雪向雨中消。

小瓮醅新漉,芳郊荠可挑。从今抛笔砚,一意事渔樵。

二十年前学采樵,采樵只采嫩枝条。
何如斫倒大松树,勾得三年两载烧。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