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五湖旧约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
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
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
注释
湘月:词牌名,姜夔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长溪:古县名,在今浙江霞浦县南。杨声伯:长溪人,姜夔好友,生平不详。典长沙楫棹:任主管长沙水上船舶的官职。
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燕公:宋代姓燕的名画家有燕文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精于山水,见刘道醇《宋朝名画录》。又有燕肃,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工山水寒林,《宋史》、《图绘宝鉴》均有传。郭熙:五代北宋间人,善山水寒林,见《宣和画谱》。
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既望:农历十六日。
赵景鲁、景望:被约的同游人。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均为萧德藻的子侄,姜夔妻子兄弟辈。
綀(shū)服:粗布衣。綀,粗麻织成的布。
鬲指:即隔指,古音乐术语,谓萧管或笛子声间隔一孔。
晁无咎:即晁补之,无咎是他的字。
五湖:此指江苏太湖。
底事:何事。
暝入西山:谓暮色进入西山。暝,日落。
夷犹:从容自在。
时度:按时。
容与:悠然自得貌
画桡(ráo):有画饰的船桨。清镜:指清澈的水面如镜子一般。
湘灵:湘水女神,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其善于鼓瑟。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烟鬟(huán)雾鬓(bìn):形容鬓发美丽。
“理哀”句:指弹奏琴瑟,发出飞鸿的鸣声。鸿阵,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
玉麈(zhǔ)谈玄: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高谈玄理。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晋大臣王衍‘妙于谈玄,恒接白玉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这里用以形容同游坐客有名士风度。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
冉冉:形容天宇群星缓缓降落。
“鲈鱼”二句:意谓家乡的风味定然很好,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人了解。《世说新语·识鉴》载,晋人张翰在洛阳任职,一日“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

赏析

  这首词宛如一篇充满情趣的月夜泛舟游江记,诗情画意十分深浓。

  词的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容向江心驶去。“暝入”三句点明傍晚应邀乘舟出游,“一叶夷犹乘兴”一句表现出自在悠闲、雅兴盎然的风致。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轮渐渐升入长空,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词人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妙处在于以虚写实,主要写静景,而静中有动,景中有人,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转而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呼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以下由幻境收回到实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婉丽的女神与悠然的名士雅集,正可互相映衬。词接下来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容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同行人游兴勃勃,大有乐而忘归之慨,故曰“谁省”。而反问语气,又隐隐流露出自身怀思“旧家乐事”之心情。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

创作背景

  根据此词词序,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七月十六日,姜夔好友杨声伯任职于长沙,邀请其与其他文人雅士前往湘江泛舟游玩。游玩十分尽兴,姜夔雅兴大发,乃自度“湘月”词牌,写成此词。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猜你喜欢
寂寂孤村竹映沙,槟榔迎客当煎茶。
岭南二月无桃李,夹路松开黄玉花。
好在苍苔,摩挲遗恨风还雨。一凉相与。片月生新浦。
天外离居,为我荪桡举。山如许。月人来否。岁晚鲈堪煮。

登楼迷北望,沙草没寒汀。月涌长江白,云连大海青。

征洪非故国,横笛起新亭。无限悲歌意,茫茫帝子灵。

莫大于恢复,莫雠于金虏。莫急于用人,莫难于用武。

觥觥王尚书,谋国心何苦!讲学张赵间,所得非小补。

论语致太平,况乃精易数。惜哉公著述,零落无完部。

邦人重科第,巍访九衢树。安知古名贤,风期足千古。

龟湖春水生,丙舍隐林坞。欲读胡公铭,郁郁但黄土。

好为语畬民,松柏勿樵斧。

南方炎帝本乘离,长育群生在此时。命缕綵花传故事,风光天上更相宜。

入境欢声听野农,题舆今有曲江公。
官居寒露清冰里,人在光风霁月中。
席有新诗吟客满,案无滞牍讼庭空。
只愁骥足难淹久,行捧丝纶入汉宫。
屋头桑叶大如钱,知是吴蚕第一眠。
远水忽来潇岸没,家书却寄道州船。
极苦复极苦,放声一长哀。
青天为之雨,长城为之摧。
为招淄水魂,共上青陵台。

压倒诗人白与元,淋漓醉墨出佳篇。心澄寒玉泉中水,衣惹霜岩顶上烟。

岁晚相依清士瘦,穷途渐觉曲生贤。黄冠野服从人笑,自断此生休问天。

乐游原近少陵原,芳草萋萋接远天。惆怅慈颜无复见,不禁双泪一潸然。

绝巘灵湫一脉通,翠光垂彩浸虚空。三千世界红尘外,十二楼台宝镜中。

琪树影长留晚照,昙花香煖递春风。我来自有三生约,最喜高人得远公。

爱酒狂生老未逢,十年踪迹滞吴淞。归来乡党都非旧,不及青山向我浓。

一棹才停,双扉乍启,邹阳旧日池馆。三径盘纡,几层湿翠,泉语涔涔成串。

亭台曲折,正一带、疏帘尽卷。桂树浓香阁下,飞来恍行天半。

最好斜阳红澹。倒遥山、高低影转。仿佛米家图画,座中补满。

如此园林偏是,客应约、明春重来玩。输与幽禽,烟峦长伴。

酷爱青城好山色,终年不出白云门。
橘绿橙黄秋正好,霜飙洗尽炎威。江南多秋热,至九日而后凉。园林木落望中奇。俊游方得意,楚客为谁悲。
况有风流文字饮,何妨同醉东篱。狂歌犹记少陵诗。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真个家居好,纤儿自不关。
遍寻遗父老,一指旧江山。
野寺无僧住,空城有鸟还。
潮回应寂寞,胡骑下孱颜。

几年衰病卧林泉,势迫形驱苦自怜。白屋想应无孺子,琴堂有榻任高悬。

天上无双日,阎浮一至尊。万年松不老,圣寿等乾坤。

水火同精间木金,火木知他甚处寻。脱黄著紫因何事,只为河车数转深。

溪山争献状,赐得小诗成。
病骨如松瘦,清愁似草生。
苦无人比饭,喜有弟分羹。
下及长须辈,人文似雇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