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路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

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注释

“赤路”二句:南方称“赤”,又多红土,广西多赤土,道路蜿蜒曲折,故云。

伊予:即“予”,我。伊:语助词,无义。何为:为何,为什么。

赏析

  咏物诗贵在能寓微婉的兴寄于生动的物象描绘之中。寄托的深浅有时不在词意的显晦,而在诗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邹浩的《咏路》即是一例。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从京城到岭南一路上的观感,而是以不知几千丈长的龙蛇来比喻漫长的旅途和在千山万水之间盘旋上下的贬谪之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上下仕途、俯仰无愧的人生之路。

  首句点题,“赤路”也可视为炎荒之路。鲍照《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威。”即效“赤”字形容炎热之地。“赤”字还兼有空尽无物之意。此处只写一条空荡荡的赤土路,则路途的漫长寂寞、燥热荒凉均在言外。因而以龙蛇为比,就不仅是取其曲折蜿蜒之状,而且照应了“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典故,令人想到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以下写路的形貌,处处扣住龙蛇之喻。“不知几千丈”以写龙蛇长度的量词写路之绵长,“出没山水间”用龙蛇出没不定的特点形容路之曲折,“一下复一上”以龙蛇上下低昂的动态写路之起伏,便生动地描画出路在山水间屈曲延伸、忽隐忽现的态势。在此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作者问自己:“这一生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呢?”这一问含意复杂,联系他在《愤古赋》中为屈原“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而“愤然伤之”的心情来看,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7]  诗中所咏之路,还可以想到言路。谏官倘要打开闭塞的言路,就要有敢于直犯龙颜、逆批龙鳞的勇气。古人向来将皇帝的反复无常比作“龙性谁能驯”,那么邹浩所走的这条路,正是与龙蛇相俯仰的一条险路。李纲在邹浩《道乡集》序中说,当时台谏大都敷衍塞责,甚至变乱黑白、颠倒是非,“独公奋不顾身,犯颜逆鳞,论国事之大者于言路闭塞之时,号凤鸣朝阳。”可见此诗以赤路比龙蛇,围绕着邹浩被谪在途一事,启发人关于贬谪之路、人生之路、朝廷言路的多种联想,就有较为深广的意蕴。

  应当指出的是:邹浩毕竟是一位道学先生,虽能以气节自励,但也有他迂腐的一面,他的《移居昭州》等诗同是写贬谪之感,却满篇都是“自新有路君恩重,犹冀他时不愧天”之类的话。《咏路》一诗虽含意较广,而终究缺乏强烈的愤激之情,其根源正在此处。王士祯称邹浩古诗似白居易,这首诗语言的平直通俗便很有代表性,好在浅而能深,显而能隐,尚不失为佳构。

创作背景

  从该篇意思来看,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岭南的途中所作。邹浩是北宋绍圣(1094-1098)以后著名的诤臣之一,一生忠正方直,因敢于直谏,两次被流放岭南。此诗虽不能确定究竟作于何时,却能概括他两次被流放的感慨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为梁草奏枉忠臣,李固夤缘遂杀身。南郡何须施绛怅,应无面目见时人。

龙津之北双溪骛,逶迤势入龙津聚。
龙归何处牛斗闲,剑不可求江海古。
惨澹犹思八百年,变化岂无神物主。
何当旋柁入奫沦,傥可然犀照毛缕。
登楼那有北客同,把酒但看南雁度。
更邀桃叶远临水,正值荔枝红照户。
入梁一曳邹阳裾,思越屡吟庄舄句。
竹林觞咏当日情,岘山名姓它时慕。
一闻说尽青鞋游,令我乘风欲仙去。

蒙翁书法天下豪,坐惊风雨随波涛。有时意匠入幽?,力与造化争纤毫。

仰观千年俯一世,纷纷弄笔皆儿曹。书家论定价亦定,须识我翁人品高。

戏将水墨洒缣素,如饫梁肉甘醯糟。残山剩水世莫睹,流落数纸青蒲萄。

一登翁门遂隔世,齿颊未获沾馀膏。如游神山见石髓,顷刻再往不复遭。

莆田郑郎得宝藏,明珠杂佩金错刀。摩挲两眼百过读,使我涕泪盈青袍。

三年留玩一朝去,久假似觉归心劳。泰山东颓日西坠,欲往从之中郁陶。

诗成起立岁将暮,空庭短发风萧骚。

小院回廊,抬头蓦被檀郎见。凤鞋惊掩,略把裙花展。

熟意生情,尽在星星眼。栏阴转,把衫红浅,人近东风远。

太行擘破黄河出,赑屃翻身沧海立。
老龙抱宝正鼾睡,地底黑风吹霹雳。
挹之以北斗之枘,瀹之以明月之璧。
啜之以太白东坡两谪仙,尚不负乎此山之泉石。

昔年疆场宠双旌,官寄洋州实治并。今喜远民留上意,故求贤守绍家声。

升云仙迹唐祠古,踏石春游灙水清。时阅吏文应笑我,从前衔署只虚名。

冻合江云噤晓乌,重裘添尽客寒多。扁舟剡曲谁清兴,斗酒新丰自浩歌。

天地一壶开玉界,星沙万斛落银河。醉敲冰砚题新句,无奈坡翁白战何。

惆怅雄藩海上游,武昌佳气接神州。东风归思王孙草,北渚愁生帝子洲。

楚国江山真可惜,刘家豚犬亦何羞?不须更问中原事,官柳新栽过戟楼。

十里青山马上看,东风拂面尚微寒。偶随芳草来僧寺,却笑飞花点客鞍。

东野先生方载酒,西都博士亦弹冠。莫怜白发江湖远,且为诸公一尽欢。

寒月挂危樯,惊波下大荒。秋风千里雁,砧杵万家霜。

独夜看长剑,疏镫倚隐囊。何人吹玉笛,愁思乱江乡。

又见东风欲暮。阵阵扑帘飞絮。一夜替花愁,人在小楼听雨。

无绪。无绪。只得任他春去。

青山锦水春深过,酒舫渔舠镜里同。三竺烟霄迷去鹤,六桥歌管渡飞虹。

风云气识将军庙,凫鹜沙连处士宫。寂莫行边无伴侣,伐柯清思碧林中。

有剩清閒不用偷,柳边花外任优游。三朝缺酒将成病,七日无粮未足忧。

筋力只堪田野用,栎材难入栋梁收。不愁身世无衣食,麻葛生皮芋长头。

䄻花避世认前身,谁谓寻芳是路人。撩乱林亭门外骑,清寥池馆雨余春。

华年倏去琼箫恨,冷月空来宝镜尘。独抱素琴宫漏歇,凄凉凤翮共龙唇。

红摧绿剉风光好。满眼相思归不早。兰尊旧事尽销魂,魂销耐可修诗稿。

矮笺细字难全晓。蓬鬓星星看欲老。凤箫香锁画楼深,竟地芳尘谁为扫。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致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舍向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翠盖棱棱欲待谁,涧前岩畔自相宜。常因薄暮寻孤韵,独倚高林寄远思。

声里每惊风度早,影边休恨月来迟。春花莫竞催芳草,寒壑还应雪后知。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
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红入两颧春意满,翠笼双袖晓寒尖。
虽知别后情难识,也觉愁中醉易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