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良会阻天涯。水渺云赊。归途喜见腊梅花。又醉当时罗汉洞,一曲琵琶。
浮客似浮槎。到处为家。鲁峰高兴更南沙。有约肯来无宿诺,细酌流霞。
梁尘飞绕停教住。有哲匠坐上原父。早梅时、新月弯弓,喜见遥天收雨。
尉迟杯、满酌休辞,半臂急催忙去。写蒲葵,一字千金,付阿买、珍藏好处。
五神帝,佐太乙。肃象禦,扬清跸。左青旓,右白旂。前朱芾,后玄圭。
谁者尊,服中黄。灵之朝,肃然风。臛神枭,体冥羊。鬯郁金,吐芬芳。
意恍忽,精披靡。若将翔,复丽体。籋沉云,酝灵霈。报休会,泽无外。
当代推耆旧,如公能几人。典刑唐阁老,风采汉廷臣。
直笔书青史,巍冠侍紫宸。壶公非不遇,犹未究经纶。
远天如梦,恁荒寒、点出碧芜村。依约江南归路,昨夜逗春痕。
报与枝头消息,问窗前、小立几黄昏。料空山孤鹤,月明无主,独自守柴门。
数遍旗亭长短,向天涯、我亦怅离樽。直待东风人日,清怨与同论。
纸帐朝来依旧,怪石肠、不似旧温存。莫图中回首,关山容易笛销魂。
主人羊城节钺久,案牍终朝不释手。馀暇偶登越秀峰,择得一峰辟数亩。
略加修筑有堂台,海阔天空眼乍开。夏木千章梅百树,登临遥望兴悠哉。
紫澜翠岛摇清目,雨过风生凉满竹。四面窗纱日影微,云树相连满天绿。
非为閒游设此堂,为传学业课文章。从今佳士多新作,万卷收来翰墨香。
主人素爱研经史,欲美民风莫如此。更助香膏催读书,岭南他日留遗址。
吾家尼山虽最高,无此海天好山水。
香山老人避世人,性耽冲澹乐天真。招邀知己结雅社,藐视声利同埃尘。
流风巳远事若新,兹图无乃传其神。衣冠不异山中叟,抱负俱为席上珍。
岁月悠悠几百春,高名千载迥绝伦。庙堂勋业倘来寄,泉石襟期见在身。
便欲相从一问津,抚卷令人感慨频。浮玉山前亦可乐,澄湖碧浪㴠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