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妓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妓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我预计她们回去以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注释
渡江:渡过扬子江。
秦淮:秦淮河。传说秦始皇南巡会稽时,为疏导淮水而掘,故名。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向西北,横贯南京市,流入扬子江。
王谢女:这里指高贵之歌妓与侍女。王、谢,六朝两个大家族。
凭陵:逼迫,依势而凌人,指情势不允许。急桨:快速开船。催:催促。
伊:她。

赏析

  上片,追忆歌妓、侍女的深情与作者的思念。“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点明即将渡江时间与行踪,突出描绘想象中的繁华秦淮。秦淮有歌女成群的黄金河畔楼台。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唱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宋代诗人贺铸《秦淮夜泊》也唱道:“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珠箔,临风弄紫箫。”忆起王胜之昔日秦淮之风流,更加深恋今日秦淮的韵事。接着写宿处“月明”时,笔锋一转,突然有人吹起悲哀的笛声。这是受主人之爱而又得不到真情的凄楚之音,难言之音。吹笛者不知是谁,最后两句,引用六朝“王谢女”故事,作了回答。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金陵五题》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正是这“旧时王谢堂前燕”,烘托出了欢送王胜之上任之歌妓深情:既吹笛“多情”,又“相逐过江来”。

  下片,写情势不许,情爱成影,有难言之隐。第一、二句,点化活用宋玉《高唐赋》中神话。巫山神女比喻“相逐过江来”的歌妓与侍女;将其神话比作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分离了。作为歌妓,就是歌妓,官人无论如何喜爱,但要成为真正情爱是难越过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障碍的,自然“相逐过江来”的歌妓与侍女,只能“云起未成还又散”,令人“思量好事难谐”。第三、四句,从两个方面点明“云起散”,“好事难谐”的原因:一是“凭陵”逼迫,情势不允许;二是“急桨”人催促开船不容犹豫。所以“两相催”成了这种不得不分离的现状和难言之隐的伤痛,“妓婵娟,不长妍”(孟东野《婵娟篇》)。最后两句“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为点题之笔,道出了东坡十分同情歌妓的心底之言:将心比心,心心相印,悔而又晚,隐痛难言,此恨绵绵无尽期。

  这首词原本为送王胜之龙图至南都之作。只因即歌妓与侍女陪送之事,而转到写这些底层女性无主的命运。在官人当政春风得意时,这些歌妓与侍女就是“王谢女”;当官人贬谪或迁移不得志时,这些歌妓与侍女则成为“归去”女。作者批判昔日的秦淮韵事,同情眼前吹奏哀笛的歌妓的凄凉命运,就充分反映了他不为世俗传统观点束缚的新型妇女观。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是时,王胜之离金陵,过仪真,去南都时,有歌妓和侍女送行。东坡与之同船前行。“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至真州再和二首》)写《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与此词以赠歌妓与侍女。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涧户芳烟接水村,乱来归得道仍存。
数竿新竹当轩上,不羡侯家立戟门。
枕缘睡熟来魂梦,衣为酣频带酒痕。
多事长红兼短白,雨余相倚映江村。
满到十分人望尽。仙桂无根,到处留光景。听我尊前欢未竟。金卮已弄寒蟾影。
银色界中风色定。散了浮云,宝匣初开镜。归去不须红烛影。天边自与人相趁。

营门只阻羽葆幢,争似连云荫漕艭。护国清风四十里,百年人说老平江。

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

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

金貂赫奕侍中家,恩托椒房宠莫涯。
连苑高楼临紫陌,倾城名妓按红牙。
君王自是高明烛,竖子终为顷刻花。
所惜覆车无戒者,青编常遣后人嗟。

德自关雎乐善心,六宫渐染化风深。鼓琴擘阮非凡好,为有淳和太古音。

孤居感名节,三四见星虚。漫漫中夜心,良人自远徂。

昔忧见面难,不谓无简书。感叹嗟何自,吞声涕涟如。

明月云无私,不为照区区。会合一何欢,隔离一何冤。

耿耿离合情,万里同月圆。

斗酒冯将慰礧峨,不堪愁耳近骊歌。悬心海国云千里,执手天涯日几何。

去路杨花春欲暮,满江桃雨水方波。到家吴质应相问,近迹参辰恨较多。

秋风昨夜起,花落翠房深。欲识妾心苦,试尝莲子心。

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

江南冬暖花乱发,朔方苦寒气又偏。木皮三寸冰六尺,面颊欲裂冻折弦。

卢沟强弩射不过,骑马径度不用船。宦游远客非所习,狐貉不具绨袍穿。

京师宜富不宜薄,青衫骏马争腾骞。南邻吹笙厌粱肉,北里鼓瑟罗姝妍。

凄凉朝士有何意,瘦童羸骑鸡鸣前。太仓粟陈未易籴,中都俸薄难裹缠。

尔来方士颇向用,读书不若烧丹铅。故人闻之应见笑,如此不归殊可怜。

长林丰草我所爱,羁靮未脱无由缘。高侯远来肯顾我,裹茗抱被来同眠。

青灯耿耿照土屋,白酒薄薄无荤膻。破愁为笑出软语,寄书妻孥无一钱。

江湖浩渺足春水,凫雁灭没横秋烟。何当乞身归故里,图书堆里消残年。

御沟涨暖绿潺潺,风细时闻响佩环。芳草宫门金锁闭,柳花帘幕玉钩閒。

梦回绣枕听黄鸟,困倚雕阑看白鹇。落尽海棠天不管,修眉惭恨锁春山。

云柚如岚。月池通港,画舫无帆。细葛春纤,摘来卢橘,香赛温柑。荷亭柳榭松庵。更奇品、花盆果篮。梦想飞觥,水晶宫里,好个江南。

天畔晴峰敛醉霞,隔溪流水似僧家。蒲团不入游仙梦,独绕山城树树花。

栋宇依稀接广寒,通宵月色好相看。人閒尘土无来处,天上神仙正倚栏。

子晋吹箫秋引凤,常娥飞佩夜乘鸾。兴来拟借清光便,碧海三山振羽翰。

举帆遇风劲,逸势如飞奔。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
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须臾轻舟远,想象孤屿存。
归路日已近,怡然慰心魂。所经多奇趣,待与吾友论。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

一坞深复深,见花不见树。人间可避秦,何必桃源路。

日落江沙白,潮来众壑鸣。云山回暝色,风雨送秋声。

生计天涯少,文章道路轻。年年萧瑟意,愁绝对江城。

蓬岛前头太液池,摇风漾日动涟漪。
鱼龟已惯迎仙舫,鸥鹭应能识翠旂。
著雨锦蕖开晓镜,拂烟翠柳曳晴丝。
周人自昔歌灵沼,愿沐恩波一献诗。

绿阴孤阁晚来登,极目风烟望几层。万堞暮云寒戍鼓,一江秋雨暗渔镫。

思归菊已荒彭泽,病渴人还卧茂陵。欲向君平问出处,浮沈身世总难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