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鋩。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
猛虎一旦离开自己的巢穴,棕熊都会望风而逃!
它竖起尾巴如同军队的大旗,磨牙如同刀剑的锋刃。
它凶猛而雄威,吞吃赤豹,踏死封狼。
它不吃犬不吃猪,不窜篱笆不翻墙。
它盘踞在大道当中吃人肉,而且表现得扬扬自得,堂堂皇皇。
“吃人是我的本分,怎能说我行事不祥?
鹿被吃是它命该被吃,这一类软弱不能自保的动物怎能不被伤害。
你们在遍野设网,防范我不伤人。
那我肚肠饥饿,不吃人怎么能行呢!”
猛虎行:系乐府旧题,为三僧虔《伎录》所载平调七曲之一。《乐府诗集》题解中载其古辞四句:“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尚非全篇。后人作此题者,题旨不尽相同。唐代李贺《猛虎行》和张籍《猛虎行》才明显以猛虎比拟藩镇割据一方,世袭为恶。这个曲题也就带上一些寓言色彩了。 [1]
茅:茅草。
熊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能爬树、游水。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掉尾为旗纛(dào):尾巴摇动如大旗,形容虎的汹汹气势。掉,摇摆。
铓(máng):刀剑等的尖端,锋刃。
赤豹:豹中较凶猛者。
封狼:狼中较凶猛者。
豕(shǐ):猪。
藩:篱笆,屏障。
当途:在大道之上。
堂堂:形容洋洋自得而正大。
罝(jū)网:渔猎之网。
圆方:古代盛菜肴的器具,这里指设置捕杀的械具或陷阱。
馁(něi):饥饿。
全诗分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述和渲染了猛虎出穴的威风;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最后八句第三部分,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全诗比喻贴切,描写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先描述和渲染猛虎出穴的威风。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云从龙,风从虎”,老虎出洞了。熊罴不敢当,其气势足以吞赤豹,慑封狼。“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猛虎的张牙舞爪的模样,而且暗示了讽刺的对象。王充《论衡》载:“鮌为诸侯,欲得三公,而尧不听,怒甚,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旌。”李贺《猛虎行》“举头为城,掉尾为旌”,用此典以刺藩镇,而此诗则用此典以示所刺对象不是在下层,而是在朝中的权奸。犹如猛虎慑服赤豹和狼,这个权奸先以其威势慑服同类。高若讷之附和吕夷简,就是趋附这种威势。
中间一段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这一段,意在借猛虎当途吃人,来抨击奸佞陷害忠良。全诗的核心就在这一段。借物寓意,也是一种比附,同样必须抓住相似点。张籍《猛虎行》和李贺《猛虎行》意在讥刺藩镇父子相继称霸一方,所以抓住猛虎“年年养子在空谷”、“乳孙哺子,教得生狞”的行为,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而此诗意在抨击吕夷简辈陷害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忠良,故抓住猛虎“当途食人肉”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这一点可以说是全诗的要害。
末段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诗以猛虎的口气说:食肉既是我份内的事,怎么能说是不祥的呢?糜鹿的性情是柔和的,它不伤同类,结果还是被人捕杀吃掉。损人利己,举世皆然,“而欲我无杀,奈何充馁肠!”强盗有强盗的逻辑,老虎吃人也有其吃人的逻辑。代虎申辩这种逻辑,犹如戳人一枪,猛地倒抽,带出肚肠,足以置人于死她。
诗人胸中对吕夷简的憎恶,不能直言,便用寓言诗的形式,表达对吕夷简穷治朋党、残害忠良的愤恨。全诗以猛虎的当道食人,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来喻人喻事,有着强烈的讽刺色彩。
这首诗作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当时范仲淹因抨击时政、主张改革而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黜。支持范仲淹的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也相继被迫害贬官,吕夷简在朝中专权而有威势。故作者以吃人的猛虎讽刺吕夷简而创作了这首诗。
普门头陀行,光明动帝后。两宫赐剃染,少府给组绶。
脱却府纹衣,麻鞋露两肘。毗卢府像设,梵筴琅函剖。
煌煌慈光额,天子维献寿。府貂驰北黟,银榜贲南斗。
寺踞天都陇,面势抗龙首。朱砂拱其左,叠嶂掖而右。
飞阁千寻涌,诸天四围负。龙像震旦尊,钟鱼六时吼。
幡幢内家织,斋钵大官糗。铺张府世界,变现锦陵阜。
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宫移长信屡,卜应沙鹿久。
玉衣寝庙重,脂泽镜奁厚。八极诚晏如,三灾所时有。
椒涂恩赐节,榆塞府钱走。招提佐军兴,衲衣裁短后。
我来礼慈光,俯仰思文母。僧徒日鱼雅,禅诵午哗扣。
空山犹升平,慈恩正摄受。泉流石塔下,桃红碧溪口。
客拜漉水囊,僧持扫花帚。尚祈白毫力,庶复府轮旧。
顶礼九莲座,涕洟重稽首。
生小飘零。忆鸠车竹马,便在临平。鹅笼随处挂,燕垒逐年营。
宦游踪迹更如萍。京华几霜中州暂停。归来后,叹粟里、久荒三径。
蓬梗,殊未定。哭下小园,风鹤俄交警。海舶波涛,邮亭霜雪,豺虎鼋鼍争命。
天许重逢中兴年,又来延揽东南胜。乾坤中,一蘧庐、那论乡井。
高楼日日望元龙,禾黍离离闵故宫。两地谩看千里月,五湖能借半帆风。
囊锥颖脱何难出,名纸毛生未肯通。好在沁阳山色里,一廛宁许寄杨雄。
我别故人无十日,冲烟艇子又重来。门前积雨生幽草,墙上春云覆绿苔。
洪炉发猛火,良玉光不蚀。烈风西北来,劲草众始识。
懿惟嘉庆朝,文武多英特。心肝奉至尊,臣节繇是植。
纪年当癸酉,京辇余旅食。昼惊妖彗长,直扫紫垣侧。
九门断车马,气色昼惶惑。赫赫威烈枪,一破天地黑。
电旗挟雷鼓,中夜的孤?。清跸在近郊,万骑旋宝勒。
晏然遂无事,天盖相有德。先时白波寇,远结黑山贼。
滑台实凶巢,牛李奸叵测。苟非巨刃扬,孰能剪其翼。
外贼应朝至,三辅祸愈亟。神都百万户,县命在晷刻。
伟哉忠烈公,摘发无伏匿。恨未膏斧砧,狱底系徽纆。
先发势转孤,计早乱源塞。嗟嗟城隍隳,小县阙兵力。
阖门卅五口,横尸惨闺阈。大吏疏以闻,天子惊叹极。
推原事本末,煌煌下手敕。谓非寻常功,功乃在社稷。
风转四十年,回首犹记忆。贤子政甚清,抱卷日拂拭。
卷中千百年,精气贯简墨。训家勖俭勤,论事豁忠直。
刚肠无巧舌,读者但太息。就义真从容,视古颜无恧。
方今久苦战,徵调遍南北。将吏岂不多,烽燧胡未熄。
昔时乱则戡,未至忧蹙国。长歌凌霜晓,述往意凄恻。
作歌者为谁,先朝史臣棫。
正惆怅、绿迷烟树。梦隔红楼,暗愁如许。燕子衔花,此时春满画桥路。
旧游难续,还只恐、流莺去。独自立苍苔,记那日、弓鞋同步。
延伫。怨东风易老,两地锦笺慵赋。恹恹意绪。但镜里、恨添眉宇。
闭闲门、暗数韶光,枉过了、几番晴雨。又满院浓荫,生怕蝶来都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