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鋩。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麋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

猛虎一旦离开自己的巢穴,棕熊都会望风而逃!

它竖起尾巴如同军队的大旗,磨牙如同刀剑的锋刃。

它凶猛而雄威,吞吃赤豹,踏死封狼。

它不吃犬不吃猪,不窜篱笆不翻墙。

它盘踞在大道当中吃人肉,而且表现得扬扬自得,堂堂皇皇。

“吃人是我的本分,怎能说我行事不祥?

鹿被吃是它命该被吃,这一类软弱不能自保的动物怎能不被伤害。

你们在遍野设网,防范我不伤人。

那我肚肠饥饿,不吃人怎么能行呢!”

注释

猛虎行:系乐府旧题,为三僧虔《伎录》所载平调七曲之一。《乐府诗集》题解中载其古辞四句:“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尚非全篇。后人作此题者,题旨不尽相同。唐代李贺《猛虎行》和张籍《猛虎行》才明显以猛虎比拟藩镇割据一方,世袭为恶。这个曲题也就带上一些寓言色彩了。 [1]

茅:茅草。

熊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能爬树、游水。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掉尾为旗纛(dào):尾巴摇动如大旗,形容虎的汹汹气势。掉,摇摆。

铓(máng):刀剑等的尖端,锋刃。

赤豹:豹中较凶猛者。

封狼:狼中较凶猛者。

豕(shǐ):猪。

藩:篱笆,屏障。

当途:在大道之上。

堂堂:形容洋洋自得而正大。

罝(jū)网:渔猎之网。

圆方:古代盛菜肴的器具,这里指设置捕杀的械具或陷阱。

馁(něi):饥饿。

赏析

  全诗分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述和渲染了猛虎出穴的威风;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最后八句第三部分,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全诗比喻贴切,描写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先描述和渲染猛虎出穴的威风。黄昏时候,在苍苍的山林里,一阵凄风刮来,黄色的茅叶沙沙作响。“云从龙,风从虎”,老虎出洞了。熊罴不敢当,其气势足以吞赤豹,慑封狼。“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猛虎的张牙舞爪的模样,而且暗示了讽刺的对象。王充《论衡》载:“鮌为诸侯,欲得三公,而尧不听,怒甚,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旌。”李贺《猛虎行》“举头为城,掉尾为旌”,用此典以刺藩镇,而此诗则用此典以示所刺对象不是在下层,而是在朝中的权奸。犹如猛虎慑服赤豹和狼,这个权奸先以其威势慑服同类。高若讷之附和吕夷简,就是趋附这种威势。

  中间一段写猛虎吃人的情况。这只猛虎不在篱边墙下捉犬豕,专在大路上吃人,而且吃得很多。这一段,意在借猛虎当途吃人,来抨击奸佞陷害忠良。全诗的核心就在这一段。借物寓意,也是一种比附,同样必须抓住相似点。张籍《猛虎行》和李贺《猛虎行》意在讥刺藩镇父子相继称霸一方,所以抓住猛虎“年年养子在空谷”、“乳孙哺子,教得生狞”的行为,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而此诗意在抨击吕夷简辈陷害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忠良,故抓住猛虎“当途食人肉”作为比附的相似点。这一点可以说是全诗的要害。

  末段代猛虎设词,为食人事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暴露权奸凶狠的本质。诗以猛虎的口气说:食肉既是我份内的事,怎么能说是不祥的呢?糜鹿的性情是柔和的,它不伤同类,结果还是被人捕杀吃掉。损人利己,举世皆然,“而欲我无杀,奈何充馁肠!”强盗有强盗的逻辑,老虎吃人也有其吃人的逻辑。代虎申辩这种逻辑,犹如戳人一枪,猛地倒抽,带出肚肠,足以置人于死她。

  诗人胸中对吕夷简的憎恶,不能直言,便用寓言诗的形式,表达对吕夷简穷治朋党、残害忠良的愤恨。全诗以猛虎的当道食人,胡作非为,嚣张跋扈,来喻人喻事,有着强烈的讽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当时范仲淹因抨击时政、主张改革而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黜。支持范仲淹的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也相继被迫害贬官,吕夷简在朝中专权而有威势。故作者以吃人的猛虎讽刺吕夷简而创作了这首诗。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清风满四境,岂独华榱下。

不若楚台人,披襟独萧洒。

庭閒人静鸟窥帘,坐对文书亦倦拈。
春旱正须三尺雨,江湖宁放老蛟潜。
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许冰。
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将碎。只合人间十三岁。百花开尽,丁香独自。结恨春风里。
小园幽槛经行地。恨春草佳名谩抛弃。簇蝶罗裙休将施,香残烛烬,微风触幔,仿佛娇颦是。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盘回山腹转脩蛇,横入中峰小隐家。好把稚杉缘径插,待迎凉月看清华。

圣人作神兵,以定天下厄。
蚩忧发灵机,干将构雄绩。
橐籥天地开,鑪冶阴阳闢。
南帝轮火精,西皇降金液。
炎炎昆冈荧,汹汹洪河擘。
雷霆助意气,日月沦精魄。
神气不在大,错落就三尺。
直淬灵溪泉,横磨太行石,
雄雌威并立,画夜光相射。
提携风云生,指顾烟霞寂。
坚刚正人心,耿介志士迹。
初疑成夏鼎,魑魅世所适。
又若引吴刀,犀象谓无隔。
截波虬尾滑,脱浪鲸牙直。
顽冰挂阴霤,皓月乘孤隙。
河角起彗气,云罅露秋碧。
晓镡星斗烂,夜匣飞龙宅。
舞酣霰雪回,弹俊球琳击。
鲜摇霅水光,腻刮湘山色。
青蛟渴雨瘦,素虺蟠霜瘠。
清音锵以鸣,寒姿坚且泽。
鬼类丧影响,佞党摧肝肠。
一旦会神武,四海屠凶逆。
周王奉天讨。商郊千里赤。
楚子扬军声,秦师万首白。
祥辉冠吴楚,杀气横燕易。
与君斩鳌足,八极停震虩。
与君製鹏翼,三辰增焕赫。
莫使化猿翁,辱我为纪惑。
莫使暴虎人,屈我执仇敌。
尊严俟冠冕,左右舞干戚。
功成不可留,延平空霹雳。
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
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
月弦新直,霜花乍紧,兰桨中流徐打,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衩。

汾水春流岸岸深,水村新绿满春林。残红已逐东风尽,不道游人负赏心。

行歌动骊驹,番直别金马。衔杯复踟蹰,把袂此倾泻。

交情固同陈,文采岂殊贾。容台藉增重,江南慕风雅。

自古兴亡有数存,铜驼曾见棘中蹲。赞皇谩述平泉记,犹欲丁宁戒子孙。

昔在唐山曲,今承紫贝坛。宁知临楚岸,非复望长安。

野旷秋先动,林高叶早残。尘飞远骑望,日徙半峰寒。

徒然仰成诵,终用试才难。

灼灼西颓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神文越幽爽,夙心允见传。未沐启玄秘,至使昧瑶编。

微痾固期愈,颓龄或可延。妙理脱深悟,灵渊曳五烟。

首郡需良吏,明廷识大贤。龚黄新政绩,吴越旧山川。

已失鄞江险,还摧铁瓮坚。禹航方竦息,番舶几垂涎。

帝悯东南亟,官超格令铨。御园亲召对,天喜命来宣。

归路经桑梓,离怀感岁年。故人谁健者,一别各凄然。

宜励平生志,无为儿女怜。报恩身讵老,济众惠难偏。

国耻勤尝胆,民愚善著鞭。会须疆事定,再拟悦林泉。

宵寒醉禁。愁多梦任。银釭不会伤心。照空床翠衾。

霜欺素襟。尘埋玉琴。幽蛩可是知音。傍孤桐细吟。

五湖涌青莲,削出千丈壁。空中构宝殿,珠光相荡射。

明月海上来,照见半山赤。千林似竦动,鸟兽夜辟易。

飞驰入中天,万里扫空碧。吴越何茫茫,俯视一气白。

身列星辰间,绝顶布瑶席。举杯酌银河,误触支机石。

回首招王乔,吾亦成羽融。

软饱三杯午梦醒,扶筇纵步竹边行。清风满径襟怀爽,喜见儿孙次第生。

村烟澹澹夕阳斜,傍水柴门老树遮。坐久主人浑不见,东风落尽碧桃花。

禺山高不极,起伏眩万状。约彼浈湟流,宛转回溟涨。

溟涨拍天多桃花,花坞深藏帝子家。层崖叠巘郁相望,朝朝暮暮殷明霞。

明霞绚日天尺五,日月亲人但亭午。石罅时生一缕云,瀑布奔飞千仞雨。

祇林绝顶鸣频伽,幽人天际吟梁父。此时心远万虑寂,莞然一笑侪今古。

古人不见今人游,今人不让古人修。葛巾藜杖何所似,宦情淡处皆沧洲。

碧洞玉环去漠漠,澄潭金锁静悠悠。洞云潭影自函护,有物有物更千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