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三岁:多年。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
逝:通“誓”。去:离开。女:同“汝”。
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德:恩惠。
国:域,即地方。
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劳:慰劳。
之:其,表示诘问语气。号:呼喊。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摇棹若耶津,红妆映水新。歌声何处起,愁杀采香人。
共入荷花去,隔花闻笑语。击桨杀红裳,同来采莲女。
秋水滩滩碧,荷花渚渚香。荡舟莫击楫,沙上有鸳鸯。
双双采莲女,各各有春心。谁歌竹枝调,春心应更深。
朝朝采莲去,暮暮采莲归。朝暮空相守,思郎心欲飞。
采莲复采莲,花尽恐伤藕。拨棹出花去,女伴争前后。
舟中采莲女,岸上游冶子。两意暂相窥,无由得双美。
妾欲向花语,花应对妾羞。溪花与溪女,相妒几时休。
湖天同疋练,澄色远相串。孤城倚山巅,倒影于斯见。
扁舟晚泊之,夜眺生孤羡。雨馀暮微烟,风恬波无溅。
须臾荡浮辉,隐映分流转。艳拟百花红,妆为玉镜传。
又如晚日霞,馀彩云中变。远望复纷纷,忽疑星片片。
飞芒碧空际,来往天河穿。久坐起沉吟,身未浮槎践。
依尔一叶中,胡乃眼前眩。因念春光至,抑亦湖得先。
万点簇新华,交与水天绚。喜杀诸童奚,聚喧俱忘倦。
齐言进香人,水灯施湖面。掀髯一推窗,索然无复恋。
山矗矗,云漫漫,云容山色微茫间。一天淡月秋空静,满地落花春雨寒。
道人爱此有清趣,穿云结屋依山住。一缕茶烟午梦馀,两腋清风欲飞去。
欲飞不飞无限情,拂弦时作太古声。惊猿吐月泪潜堕,老鹤知更相和鸣。
夜深万境俱岑寂,兀然虚室生寒白。回头人世隔红尘,云山惨淡无颜色。
三五并时年,二八共来前。今逢泗滨树,定减琴中弦。
鹤别霜初紧,乌啼月正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