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刚刚隐退,天色渐渐明朗,拂晓至此降临,宁静就此打破,一天的喧嚣从此开始。
在滚滚红尘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为谋生而劳作。
在名利富贵下没几个人不迷失本性,像严君平、韩康那样超脱飘逸的人再也无从寻觅。
清晨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往往受享乐的诱惑,忘却了谋生的初衷。
曙:晓,天刚亮。
荷(hè)担:用肩挑担。
君平:严君平,名遵,西汉高士,隐于市井,曾卖卜于成都,求糊口而自足,已研读《老子》自娱。
康伯:韩康,字伯休,东汉人,曾卖药于长安,守价不移,后遁入霸陵山。吴正子曰:晋有韩伯,字康伯,长吉误称。遁,一作“循”。
譊(náo)譊:喧闹争辩之声。
阛(huán)阓(huì):市场,集市。《古今注》云:“阛者,市之垣阓。阓,市门也。”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眼前市井众生的观感,但诗中绝没有那种慧眼看世界的达观,而更像是晨起(或者干脆一夜没睡)后对眼前劳碌营生所发的牢骚。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看似没有出场,字里行间却都渗透着李贺的影子——他观望着为生计奔波忙碌的人们:“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看到这种景象,得道的隐者高上可能会淡淡一笑,矢志“独善、兼济”的人志士可能会激起建功立业、济助苍生的冲动,结营的市侩小人可能会盘算着应该如何去谋得个人名利,引车耕田的俗众可能会迫切地希望加入其中,开始他们的市井人生。唯有李贺站在人群的边缘,没有哪个人群是他真正的归属,他只是个观塑者。眼前的每一扇门似乎都向他敌开着,他都想推开看一看,但是每个房间都没有他的位置。他俨然是个无家可归的人,这个闹市对他来说无异空巷。
然而他没有退路。严君平与韩伯休那样的高士早已经远逝了。严君平以出世之心投入市井人生,承担了众生的”"人生导师”角色。康伯休以“高尚道德化身”的角色于市井,为避名而归隐,名声反而更噪。李贺不能效法严君平与康伯休中的任何一个。他想从平凡的市井人生中抽身出来,但他又不得不为了简单而严酷的生存不情愿地加入这个灰色的市井;他总在幻想着求取功名,但是功名却迟迟不肯光顾他,更谈不到像康伯休那样避名了。
惠政郡州楷,清名万口传。南交需按察,北阙正详延。
契分元重复,封疆互接连。劳归知有日,还伫楚江边。
君不见召公埭白渠,叔敖郑浑功最殊。年丰粒米多嬴馀,闽州属县沧海隅。
筑海为田农力劬,炎风赤日秋草枯。漫漫斥卤连荒芜,民饥不足供王租。
我公到来人复苏,鸠工筑防备不虞。滨涧严湖水可潴,污邪瓯窭变膏腴。
禾黍油油接桑榆,公田有谷兵有储。春风二月花满途,村北村南开酒垆。
黄堂白叟但劝娱,驯雉不惊雄哺雏。红莲宝幕莹冰壶,玉树掩映青珊瑚。
讼庭无事鞭用蒲,功归令尹名不沽。政成秣马朝京都,便当发轫青云衢。
愿作霖雨霈九区,非但小邑蒙沾濡。
连珠五曜映高旻,偕隐谁人得似君。乌反旧巢元足养,凤翔千仞更能文。
宿食飞鸣态不齐,黄芦瑟瑟满江堤。上林今日音书绝,沙漠无人更牧羝。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闻道台澎屡调兵,同仇将士励精诚。军家敢说鸿毛重,敌气应看鹿耳清。
谁料金牌成破釜,难凭铁舰作坚城。诸公衮衮求援急,义愤如潮夜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