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刚刚隐退,天色渐渐明朗,拂晓至此降临,宁静就此打破,一天的喧嚣从此开始。
在滚滚红尘之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为谋生而劳作。
在名利富贵下没几个人不迷失本性,像严君平、韩康那样超脱飘逸的人再也无从寻觅。
清晨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往往受享乐的诱惑,忘却了谋生的初衷。
曙:晓,天刚亮。
荷(hè)担:用肩挑担。
君平:严君平,名遵,西汉高士,隐于市井,曾卖卜于成都,求糊口而自足,已研读《老子》自娱。
康伯:韩康,字伯休,东汉人,曾卖药于长安,守价不移,后遁入霸陵山。吴正子曰:晋有韩伯,字康伯,长吉误称。遁,一作“循”。
譊(náo)譊:喧闹争辩之声。
阛(huán)阓(huì):市场,集市。《古今注》云:“阛者,市之垣阓。阓,市门也。”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眼前市井众生的观感,但诗中绝没有那种慧眼看世界的达观,而更像是晨起(或者干脆一夜没睡)后对眼前劳碌营生所发的牢骚。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看似没有出场,字里行间却都渗透着李贺的影子——他观望着为生计奔波忙碌的人们:“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看到这种景象,得道的隐者高上可能会淡淡一笑,矢志“独善、兼济”的人志士可能会激起建功立业、济助苍生的冲动,结营的市侩小人可能会盘算着应该如何去谋得个人名利,引车耕田的俗众可能会迫切地希望加入其中,开始他们的市井人生。唯有李贺站在人群的边缘,没有哪个人群是他真正的归属,他只是个观塑者。眼前的每一扇门似乎都向他敌开着,他都想推开看一看,但是每个房间都没有他的位置。他俨然是个无家可归的人,这个闹市对他来说无异空巷。
然而他没有退路。严君平与韩伯休那样的高士早已经远逝了。严君平以出世之心投入市井人生,承担了众生的”"人生导师”角色。康伯休以“高尚道德化身”的角色于市井,为避名而归隐,名声反而更噪。李贺不能效法严君平与康伯休中的任何一个。他想从平凡的市井人生中抽身出来,但他又不得不为了简单而严酷的生存不情愿地加入这个灰色的市井;他总在幻想着求取功名,但是功名却迟迟不肯光顾他,更谈不到像康伯休那样避名了。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闻君有瑶琴,来自昆仑域。虽未听其声,时时白云色。
司马频年西破戎,诏书又下九华宫。亲提万卒如风雨,一夜来屯紫塞东。
夜阑酒醒,纵天涯,有梦无家归得。三十年来,怊怅地,最是销魂今夕。
旧沥梅灰,新笼竹火,节物供愁色。寒窗灯在,隔年红泪犹滴。
谁分有限生涯,伤心馀事,作江南词客。只道东风能换世,肠断故园消息。
蛮雪零笺,燕尘衰帽,触绪增悽寂。朝来看镜,对花空笑头白。
日出啼巷鸡,日落语江雁。所习虽故常,顺时未为患。
独行不受趋,周孔亦遭讪。遂使五市陈,十鼎九疑赝。
美人如春葩,按剑善流盼。恻恻西方思,诬之等靡嫚。
旅食寄天涯,愁如桂玉何。莫忘生处乐,听取扊扅歌。
别后长相思,五见月圆夕。莲衣堕冷红,梧叶飘凄碧。
黯然离愁生,苍茫秋水隔。昨枉锦字书,言言胜药石。
自惭经爨材,重荷知音惜。欲寄万种情,情长嫌纸窄。
花影倚阑横,凉月穿帘白。不寐独徘徊,天涯渺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