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赏析

  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猜你喜欢
何年家住此江滨,几度门前北渚春。
白发乱生相顾老,黄莺自语岂知人。
蕊嫩花房无限好,东风一样春工。百年欢笑酒樽同。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
且向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如何即是出樊笼。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
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更问寻雷室,西行咫尺间。
老桧真百尺,疏竹疑千亩。
纷纷霰雪中,见此岁寒友。

捲还一幅玉壶秋,无实之名我所忧。不似蒙庄解齐物,以吾为马以为牛。

启蛰而郊月建寅,新元颁赦又颁春。端闱拜了熙成表,朝会移班贺紫宸。

寒灯耿欲灭,照此一窗幽。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北河风高水生骨,玉垒银桥堆几尺。
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下流湍悍川途开,吹笳官舫从南来。
帆樯山齐排浪进,牵船百丈声如雷。
雪深没髁衣露肘,背挽头低风塞口。
相逢羡杀顺流船,急问来时河冻否。
溜过湖宽放闸平,长年稳望一帆轻。
夜深侧听流澌响,琐碎玲珑渐结成。
篙滑难施橹枝折,舟人霜满髭须白。
发鼓催船唤打冰,冲寒十指西风裂。
吁嗟河伯何硁硁,白棓如雨终无声。
鱼龙潜逃科斗匿,殊耐鞭杖非穷民。
官舱裘酒自高卧,只话篙师叉手坐。
早办人夫候治装,明日推车冰上过。

长安六月,玉河桥柳下,凉冰争卖。铜椀擎来高十丈,只是炎熇难耐。

忽见风前,水晶坠子,人意先潇洒。飕飗满院,似闻何处清籁。

传道太华莲西,尧年古雪,结此玲珑块。磨却千场閒岁月,冷看人间成败。

桂窟蟾精,松根虎珀,凛冽还堪赛。更谁偷嵌,几丛藻荇横黛。

吾慕高夔府,风流汉长卿。新诗裁锦字,丽赋掷金声。

早谢人间事,幽通物外情。相违动旬月,何日见黄生。

今朝乃是三月三,三分春色二分去。一分春色能几多,吟翁老病无如何。

却思翁在秦中时,年少爱游山与溪。其时人物如神仙,手携酒榼擎花枝。

人不惜钱似痴騃,乞者与之见者买。人人俱著好衣裳,处处纷纷成五采。

山上山前闹如市,人半归时城欲闭。西溪最是柏坡头,人家占却无閒地。

更有几处入城早,清明上巳踏芳草。若无疾病与死亡,人家大抵无烦恼。

紫泥封到小茅庐,报到吾家千里驹。姓字叨蒙标虎榜,勋名应拟达云衢。

九秋丹桂风飘蒙,三月桃花浪涌高。我亦教孙云路去,他年得接景踪无。

几年雨露栽培得,此度春风乍著花。为语东君加爱护,徐看老大已横斜。

悲风吹沙堕空屋,老乌号鸣屋上木。
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
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
去者一心事,悲者百感随。
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
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
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
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暴雨如飞湍。
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
东村西村无火色,痴云著地如墨黑。
瞶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
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
自来住此十世余,古老未尝罹此苦。
我感此情重叹吁,不觉泪下沾裳裾。
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总角年华致此身,涓埃无复答君恩。诗书聊欲酬先志,名字深惭籍党人。

北阙觚棱重回首,南山风雨独伤神。从今膝下承欢去,清泪潸潸出国门。

时时传破虏,日日问修门。

遥知坐夏处,花落石坛清。讲席猿随至,香台鹿引行。

采茶岩雨足,晒衲海云晴。岂念许文度,迟公说净名。

月隐雕栊光有无,刺绣沉吟栖凤孤。
空床凄凄沉簟冷,愁心断续随金壶。
妾容误比春花色,朝来撷锦暮飞雪。
留将铅粉待君归,金鹊台前不自识。
蝼蚁皆有佛性,为甚狗子却无。
赵州观音院里,壁上挂个胡芦。
携手河梁送子卿,池塘青草梦中生。
武林今有梅山老,五字才高笔代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