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名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路行进很从容,到达庙堂肃又恭。助祭都是公和侯,主祭天子诚又敬。进献一头大公牛,助我摆好献神灵。伟大光明的先父,安抚孝子的心灵。
臣子个个明道理,君主文武全能行。上天安宁又快乐,能让子孙都昌盛。祈求赐予我长寿,保佑多福有吉庆。已劝父王来歆享,再劝母后也来尝。

注释

有:语助词。来:指前来祭祀的人。雝(yōng)雝:和谐貌。
至止:到达。肃肃:严肃恭敬貌。
相:助。这里指助祭的人。维:是。辟公:指诸侯。
穆穆:容止端正肃穆貌。
於(wū):赞叹声。荐:进献。广:大。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
相:助。予:周天子自称。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肆,陈列。
假:大。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
绥:安,用如使动。予孝子:主祭者自称。
宣哲:明达聪智。人:臣也。
后:君主。
燕:安。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
克:能。昌:兴盛。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
绥:安。一说同“赉(lài)”,赐予。眉寿:长寿。
介:助,佑。繁祉(zhǐ):多福。
右:通“侑”,权酒食之意。一说即“佑”,指受到保佑。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烈,言其功。一说光明。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赏析

  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如后世中央集权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诸侯们还是要对之尽臣下的职责;实质性者如发生兵事时的勤王,礼仪性者如祭祀时的助祭。这首诗的开头写的便是诸侯助祭的情况。

  因后世有“肃穆”一词,往往容易导致诗中“肃肃”“穆穆”属同义或近义的误会。其实两词含义用来颇有区别。“肃肃”是说助祭诸侯态度之恭敬,不仅是对祭祀对象——当时周天子的已故祖先,而且是对居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穆穆”则既表周天子祭祀的端庄态度,又表其形态的盛美与威严。这样理解,二词分别用于助祭者(诸侯)、主祭者(天子),方可谓恰如其分。而那些丰盛的祭品(广牡),或为天子自备,或为诸侯所献,在庄严的颂乐声中,由诸侯协助天子陈列供奉。一个祭典,既有丰盛的祭品,又囊括了当时的政治要人,可见其极为隆重。

  《毛诗序》说,《周颂·雝》是“禘大祖(即后稷)”,但诗中明言所祭为“皇考”“烈考”,其说难通。朱熹《诗集传》认为“皇考”指文王,“孝子”是武王,其说近是。以武王之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诸侯主动来助祭,不仅不难,而且势在必然。不过,这种有诸侯相助祭祀皇考的典仪虽然始自武王,武王之后也会沿用,如成王祭武王、康王祭成王都会采用《周颂·雝》所描写的诸侯助祭形式。这种形式,既表现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表现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周王室自然乐于定期显示这一标志。至于后来周王室力量衰落,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乃至诸侯纷纷萌生觊觎九鼎之心,恐怕这种标志的显示便难乎为继了。

  “假哉皇考”以下八句,是祈求已故父王保佑之辞,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即臣贤君明,有此条件,自可国定邦安,政权巩固,使先人之灵放心无虞。二是“克昌厥后”,这与《周颂·烈文》《周颂·天作》中的“子孙保之”意义相似,对照钟鼎文中频频出现的“子子孙孙永保用”及后世秦始皇的希望其后代“万世而为君”,读者不能不对上古(后世亦同)国君强烈追求己姓政权的绵延留下深刻印象。与这一点相比,“燕及皇天”(即使是虔诚的)和“眉寿”“繁祉”只能是陪衬而已。

  这首诗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说“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衬地位也很明显,这又是父系社会的必然现象。以这样内容的两句结尾是周颂中唯一之例,透露出《周颂·雝》是祭祀后撤去祭品的乐歌的信息,并为诸多《诗经》注疏、研究者所公认。按理说,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这一程序,撤祭诗不会仅此一首,既然现 在《诗经》只收录了《周颂·雝》,可见《诗经》的整理删定者(旧说为孔子)认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周王祭祀先祖的乐歌。刘向认为此诗作于周武王时期。古代祭祀活动完毕,在撤去祭品时(古称“彻”),要演奏一段乐曲。朱熹明确解此诗为周武王祭祀周文王后撤祭时所唱的乐歌。

  猜你喜欢
金碧禹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婉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扬州。
令之敢恨松桂冷,君叔但伤蒲柳秋。
汝海蛇杯应已悟,襄陵驹隙竟难留。
来牛去马无穷债,未盖棺前盍少休。
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岁移陵树色,恩在舞衣香。
玉座生秋气,铜台下夕阳。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
记华堂。对宝台绛蜡,红艳成行。嚲乌云髻映,浅浅宫妆。江梅媚,生嫩脸,莹素质、自有清香。歌喉稳,按镂版缓拍,娇倚银床。
天外行云驻,轻尘暗落雕梁。似晓莺历历,琼韵锵锵。别来久,春将老,但梦里、也思量。仗何人,细说与,为伊潘鬓成霜。

平生几读兴公赋,今日霞标对赤城。此是南门入山路,山祇乞我一番晴。

汉家规地遍青蒲,绣扆恩深拜命初。
朱画车轓频出守,仙移院额别修书。
贡图星橘兼苞柚,宴筯金齑和鱠鱼。
奉计不应三满岁,荷囊法许从雕舆。
羣祥既集。
二族交欢。
敬兹新姻。
六礼不愆。
羔鴈总备。
玉帛戋戋。
君子将事。
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
穆矣其言。

柴门长日闭青山,薜荔衣裳冰雪颜。愧我未能分半榻,药囊书卷共消闲。

夹岸桃花燕子飞,一江春水鳜鱼肥。
丝纶百尺烟波阔,午夜鸣榔载月归。
扁舟一叶百沙觜,得鱼烂醉东风里。
绿杨深处酒醒时,半江潮落天如水。
万顷沧波五月凉,一川红锦藕花香。
绿蓑青笠鸣疎雨,老树残烟带夕阳。
野船细火夜明灭,一笛风清楚天阔。
无鱼无酒且归来,篷底萧疎卧明月。
万里西风双鬓华,江南江北老天涯。
潇洒两岸梧桐叶,漠漠半川芦荻花。
柔橹声中山水绿,一丝买断黄金屋。
沙边鸥鸟莫相猜,是非不到清江曲。
苇折荷枯人未归,波寒霜落雁初飞。
不知节物时时换,又折梅花下钓矶。
青山四面清歌发,几点沙鸥起天末。
一任长年醉则休,醒时独钓寒江雪。
老於世事尽忘机,古庙寒灰阅四时。
禀赋旧为天地贵,遮阑那许鬼神窥。
无弦绿绮陶彭泽,露地白牛僧大沩。
只此瞿昙安乐行,从何处觅是和非。
铨省承新渥,词垣访旧阴。
颓波回万折,断岸立千寻。
祗谓人犹已,那思昔异今。
时清犹愤死,天地是知心。
颗颗圆珠掌上珍,更如玉树皎无尘。
公侯富贵元常事,兄弟聪明各过人。
着意学吟须刻苦,立谈属对已清新。
老夫不误青双眼,会见他年笔有神。

秀压群峦瞰碧空,一方云树画图中。南临雁岭烟光紫,北引龙溪灏气融。

历井仰窥天阙岭,望河回见海门通。蓬莱缥缈无多路,目断浮云兴未穷。

秀州西去湖州近,几处楼台罨画閒。借我钓鱼舟一叶,坐看七十二青山。

妾命何偏薄,君王去不归。欲令遥见悔,楼上试春衣。
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春雨溪头长柳园,游仙枕上赋黄鹂。
谁知醉卧古藤下,却是浮生梦里诗。

西寺题名墨尚新,今为宾主此堂人。纵谈更起挥青麈,极醉何妨倒紫纶。

梁苑旧游皆已往,吴山高会正临春。欲知胜事常难得,嘉句先应动荐绅。

太平宰相十分贤,惜也天书一发愆。只为尊珠曾受赐,婵娟不与驻长年。

巳过风雨节,不得故人书。目断千山外,神交五夜初。

绣衣天下士,白鹭使君车。风采能廉懦,知君独起予。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
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