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佚名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路行进很从容,到达庙堂肃又恭。助祭都是公和侯,主祭天子诚又敬。进献一头大公牛,助我摆好献神灵。伟大光明的先父,安抚孝子的心灵。
臣子个个明道理,君主文武全能行。上天安宁又快乐,能让子孙都昌盛。祈求赐予我长寿,保佑多福有吉庆。已劝父王来歆享,再劝母后也来尝。

注释

有:语助词。来:指前来祭祀的人。雝(yōng)雝:和谐貌。
至止:到达。肃肃:严肃恭敬貌。
相:助。这里指助祭的人。维:是。辟公:指诸侯。
穆穆:容止端正肃穆貌。
於(wū):赞叹声。荐:进献。广:大。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
相:助。予:周天子自称。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肆,陈列。
假:大。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
绥:安,用如使动。予孝子:主祭者自称。
宣哲:明达聪智。人:臣也。
后:君主。
燕:安。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
克:能。昌:兴盛。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
绥:安。一说同“赉(lài)”,赐予。眉寿:长寿。
介:助,佑。繁祉(zhǐ):多福。
右:通“侑”,权酒食之意。一说即“佑”,指受到保佑。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烈,言其功。一说光明。
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

赏析

  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如后世中央集权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诸侯们还是要对之尽臣下的职责;实质性者如发生兵事时的勤王,礼仪性者如祭祀时的助祭。这首诗的开头写的便是诸侯助祭的情况。

  因后世有“肃穆”一词,往往容易导致诗中“肃肃”“穆穆”属同义或近义的误会。其实两词含义用来颇有区别。“肃肃”是说助祭诸侯态度之恭敬,不仅是对祭祀对象——当时周天子的已故祖先,而且是对居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穆穆”则既表周天子祭祀的端庄态度,又表其形态的盛美与威严。这样理解,二词分别用于助祭者(诸侯)、主祭者(天子),方可谓恰如其分。而那些丰盛的祭品(广牡),或为天子自备,或为诸侯所献,在庄严的颂乐声中,由诸侯协助天子陈列供奉。一个祭典,既有丰盛的祭品,又囊括了当时的政治要人,可见其极为隆重。

  《毛诗序》说,《周颂·雝》是“禘大祖(即后稷)”,但诗中明言所祭为“皇考”“烈考”,其说难通。朱熹《诗集传》认为“皇考”指文王,“孝子”是武王,其说近是。以武王之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诸侯主动来助祭,不仅不难,而且势在必然。不过,这种有诸侯相助祭祀皇考的典仪虽然始自武王,武王之后也会沿用,如成王祭武王、康王祭成王都会采用《周颂·雝》所描写的诸侯助祭形式。这种形式,既表现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表现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周王室自然乐于定期显示这一标志。至于后来周王室力量衰落,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乃至诸侯纷纷萌生觊觎九鼎之心,恐怕这种标志的显示便难乎为继了。

  “假哉皇考”以下八句,是祈求已故父王保佑之辞,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即臣贤君明,有此条件,自可国定邦安,政权巩固,使先人之灵放心无虞。二是“克昌厥后”,这与《周颂·烈文》《周颂·天作》中的“子孙保之”意义相似,对照钟鼎文中频频出现的“子子孙孙永保用”及后世秦始皇的希望其后代“万世而为君”,读者不能不对上古(后世亦同)国君强烈追求己姓政权的绵延留下深刻印象。与这一点相比,“燕及皇天”(即使是虔诚的)和“眉寿”“繁祉”只能是陪衬而已。

  这首诗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说“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衬地位也很明显,这又是父系社会的必然现象。以这样内容的两句结尾是周颂中唯一之例,透露出《周颂·雝》是祭祀后撤去祭品的乐歌的信息,并为诸多《诗经》注疏、研究者所公认。按理说,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这一程序,撤祭诗不会仅此一首,既然现 在《诗经》只收录了《周颂·雝》,可见《诗经》的整理删定者(旧说为孔子)认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周王祭祀先祖的乐歌。刘向认为此诗作于周武王时期。古代祭祀活动完毕,在撤去祭品时(古称“彻”),要演奏一段乐曲。朱熹明确解此诗为周武王祭祀周文王后撤祭时所唱的乐歌。

  猜你喜欢
天际何分南与北,五更纵又成横。夜来拾得断河星。化为一片石,持去问君平。
老大看天一笑,儿童问我须应。向来牛女本无名。要知天上事,亦似谤先生。
高会吹台中,新年月桂空。貂蝉临野水,旌旆引春风。
细草萦斜岸,纤条出故丛。微文复看猎,宁与解神同。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
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墙北走红尘,墙东接白云。山光衣上见,药气酒中闻。
此会诚堪惜,穷秋日又曛。人间唯有醉,醉后复何云。

拟倩花枝当绮罗,更烦莺作缓声歌。未残春色犹堪惜,已老周郎奈若何。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大官分胙出郊牛,又向宫筵侍冕旒。瞻拱正当天北面,班行初坐殿东头。

斟来琥珀杯频满,舞罢狻猊队始收。正是君臣修省日,感恩无地答神休。

八口飘如不系舟,营巢计拙愧鸣鸠。故园三徙成流寓,子舍常虚更远游。

赁庑人高贞苦节,卜居心瘁慕灵修。劳生自问吾何有,大户空衔署醉侯。

梅花梦向笛中残,子著深枝一一酸。肠断来迟双燕子,暗香消歇粉泥乾。

䬃䬃长风吹茂林,江鼍喷浪荅潮音。天回四野青霞烂,日射重岩紫气深。

乡土实悬庄舄念,阙庭虚抱子牟心。名山不到今三载,倚杖春残且一临。

顿失笑,迷悟理全差。富贵荣华君活计,寂寥潇洒我生涯。

高枕卧烟霞。

长生趣,清兴果清嘉。暇伴延龄千岁鹤,闲观不谢四时花。

何处觅仙家。

满路喷天香,独步金粟岭。试问中书君,何如月中景。

世及乘朱轮,赏延端章甫。稍曾事贵游,爰居听钟鼓。

月明何处乱啼乌,坐久徒怜永夜徂。千里关山双雪鬓,百年城郭半烟芜。

穆生谢病先辞楚,张翰知机远忆吴。衰晚不如归隐好,故山随处且樵苏。

君不见青阳老人飞下天,口宣至道朝群仙。地中神人捧玉局,异事秘怪于今传。

龟城坤隅地有穴,俗说西与岷山连。嵯峨古观森伟像,老柏惨澹含风烟。

令威已去城郭在,人物自改名依然。亳州宫庭焕星斗,真皇行幸祥符年。

所托得地近京邑,此独隐晦遐方偏。安得老人洗此心,还我澹泊同古先。

泸江东山山更奇,骑鲸飞仙归未归。
桃花千树烂春昼,莫作韩子荒唐讥。

飞鸥撒浪三千里,暮草摇风一万畦。黛色浅深山远近,碧烟浓淡树高低。

织绡机上度鸣梭。年光容易过。萦萦情绪,似水烟山雾两相和。谩道当时何事,流盼动层波。巫影嵯峨。翠屏牵薜萝。
不须微醉自颜酡。如今难恁么。烛花销艳,但替人、垂泪满铜荷。赋罢西城残梦,犹问夜如何。星耿斜河。候虫声更多。
君山苍翠接青冥,东走洮湖上洞庭。茅屋向阳梳白发,
竹窗深夜诵丹经。涌泉回泬鱼龙气,怪石惊腾鸟兽形。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膻腥。满川风物供高枕,
四合云山借画屏。五鹿归来惊岳岳,孤鸿飞去入冥冥。
君阳遁叟何为乐,一炷清香两卷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