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洛矣

先秦·佚名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

注释

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
泱(yāng)泱:水势盛大的样子。
君子:指周王。止:语助词。
茨(cí):茅草屋盖,有多层。如茨,形容其多。
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韐(gé):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奭(shì):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
作:起也。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鞸(bǐ):刀鞘,古代又名刀室。琫(běng):刀鞘口周围的玉饰。有珌(bì):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
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既同:指福气聚集。既,完全。同,汇聚。

赏析

  此诗共三章。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周宣王统治时期。周宣王到洛水之滨会同诸侯检阅六军,诸侯赞美周宣王福德无疆而作此诗。但《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也。”可见平时必以讲武为务,在其会诸侯于东都讲武之际,诗人以诗赞美之。

  猜你喜欢
一石雄才独占难,应分二斗借人寰。澄心不出风骚外,
落笔全归教化间。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可怜丽句能飞动,荀宋精灵亦厚颜。
公署在山上,凿泉深且清。
一杯水溜满,六月火云生。
利物诚煁拜,投钱恶近名。
饮之何以报,官况与诗情。

曾侍骊山清道尘,六师讲武小平津。云髦大纛星辰动,天策中权虎豹陈。

一自羽书飞紫塞,长教钲鼓恨黄巾。孤臣流涕青门外,徒使田横客笑人。

矻矻守枯策,头童未起家。
居陋妇勃溪,食贫儿讙哗。
养高有骜岸,战胜无纷华。
黔浴如可移,谁辨鹄与鸦。
海角怀人,长误喜、籁籁敲帘风竹。命驾翩然,谁信道、不怕溪山回曲。榻拂凝尘,香笼清宴,尘柄从挥玉。好音闻耳,慰心何啻跫足。犹记一桂专秋,创开殊选,倒峡馀词力。往事茫茫十换岁,却共天涯醽醁。已分成翁,翘观赐带,上拥通仙录。休贪泉石,贤台闻用金筑。

空堂雷雨送微寒,爱汝萧萧竹万竿。安得云霄乘羽翼,一过台榭重游观。

园英带湿皆凝碧,墙杮须秋始放丹。我已炎蒸愁作客,君应迤逦卜新欢。

君不见至人有身无四大,乘风稳踞溟鹏背。下览九州如历块,朝发越裳暮燕代。

君不见至人善行不任足,驰驱直入蜗牛角。纵横游说蛮与触,三军解甲舆脱辐。

斯人人耳无大奇,致虚守静如伏雌。中间真宰微乎微,神出鬼没不可知。

去年尽室吴江去,江边欲与鸱夷住。高堂有母生喜惧,自刺扁舟出烟雾。

归来重理漉酒巾,黄花彩服参差新。炙鸡秉烛招比邻,黑貂贳过墙头春。

兴来起舞醉无力,举觞遍告座中客。此身有母难许国,自作散儒深可惜。

深可惜,未忍闻,长歌短曲聊和君。明朝我向泷西隐,世事悠悠勿复云。

佛宫高阁踞城东,巾履閒来面碧峰。风却云头护清景,春催柳眼作先容。

溪傍几簇红梢露,竹外谁家翠幕重。玉局棋收归路近,昏鸦惊溃一声钟。

安得长材护北州,暂烦儒将拥轻裘。
声名不啻一敌国,功业何须万里侯。
设馆高牙延永昼,猎场飞骑入清秋。
天枢严近恩荣重,归梦应思帝所游。

君从日南回,遗我双翡翠。口中衔明珠,疑是相思泪。

十战秋风落拓身,青杉襟上泪痕新。到今报国摅忠愤,还是当年下第人。

青山如佳人,白云如游龙。佳人节不移,游龙去无踪。

何年女仙坛,百步远城堞。树色随春新,飞花袭枯叶。

廊虚苔绿重,帘静药香浃。主人勉逢袭,小憩薄名呷。

却读鲁公碑,仙事公素惬。是时中兴颂,笔力泰华压。

此书最为小,劲气亦嶪嶪。大节照古今,片石即光烨。

人生果何为,草草度尘劫。挥手谢坛扉,天长碧云叠。

官柳河桥烟雨深,刁骚愁绪几消沈。《怀沙》空堕灵均泪,失路重悲广武吟。

遥夜魂归风铎语,虚廊人去石苔侵。残山枨触馀生恨,落叶疏林黯暮阴。

世乱年荒何处家,陶轮浩劫涌尘沙。玄黄血染龙蛇起,谁倚危楼听暮笳。

君昔住广陵,慷慨振风雅。客每至红桥,论文倒杯斝。

妙擅皇象书,摹印独心写。伊川道力深,门外多车马。

我昨过雷塘,蒲汀正初夏。泊舫近垂杨,士女纷游冶。

修刺通故人,一一如钟哑。叹彼挟贵资,几日离草野。

名地无谈宗,唾弃同飘瓦。秋色渡江来,相逢石城下。

庞眉粲然笑,牵衣袖仍把。检历八十余,公实长年者。

聚散老更稀,交情谂真假。

草径通深院,秋来心更间。
城中无旧识,门外是他山。
究寂生吟思,持斋得病颜。
寒宵多约我,静话出人间。
三年来在此山中,上下人情贵一同。
今日溪头休惜别,德云只在妙高峰。

江上郡山拥髻螺,楚王台畔榜人歌。白蘋风里暮愁重,红藕香中秋梦多。

渔火夜残收别浦,水禽月出叫寒莎。频年踯躅孤舟客,回首平生空浙波。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