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有人说,“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食活物,只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怀;还有人说,诗中的“驺虞”所指并非义兽,而是管鸟兽的官职,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鲁诗》就已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今人鲍昌《释〈驺虞〉》一文,解“驺”为饲养牲畜的人,解“虞”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训为猎人。
全诗两章,每章三句,第一章首句“彼茁者葭”,“葭”是初生的芦苇,长势甚好,故用“茁”来形容。用“茁”还有一个好处,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当春和日丽之时。风煦润物,花木秀出,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极为隐秘,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所获不菲。第二章首句“彼茁者蓬”,“蓬”指蓬蒿,草本植物。在这里,芦苇也好,蓬蒿也好,都不是什么主角,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天高云淡,草浅兽肥,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但猎人仍然能够“壹发五豵”,轻松从容。打猎的地点、背景在变,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足见其射技之高超。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简笔淡墨,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有多种解释。有人说“壹发”是指射出一支箭;有人说“壹”不是确数,“壹发”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有人说“壹”是指一打,即十二,“壹发”是指射出十二支箭;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豵”是指小猪。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
瓜时正值一阳生,已见眉间喜气盈。诏下鳌头恩数宠,香含鸡舌省曹清。
西湖好去穷清赏,南国无从恋蕣英。自此达尊兼德爵,不唯年事合推兄。
翳翳儋耳城,历历桄榔树。百年遗故丘,新堂设宾阼。
清风海上至,朝阳在庭户。丹山堂色凤,览德屡来下。
甘辛熟桂酒,罗列杂藷蓣。苻黎多孙子,食饮祭先具。
蛟龙波浪深,归来风雨除。
汝壳将自遮,汝肠还自刳。可怜一底板,虽智不如愚。
江潮频古峡,峻岭异云蒸。当有钟灵者,清朝起翼冯。
一轮红日隐山隈,绣马香车迨逐来。侬自过桥闲处士,碧桃花下看人回。
出游至西原,携友时散步。颓然见荒丘,云是将步墓。
翁仲漫弗存,丰碑无寻处。刍牧来牛羊,孔穴走狐兔。
生前位将步,葬自崇制度。而此殊草草,窃疑传闻误。
友人顾而嘻,嗤我实胶固。今人际升平,得备饰终具。
元黄龙战时,原隰裒谁顾?矧彼武勇人,马革夙所慕。
碧血洒战场,暴骸心何惧?家国同销亡,纪载阙竹素。
仅余故遗民,姓名相传付。偶来田垄间,凭吊斜阳暮。
轶事几流连,低徊不忍去。直道存人心,非事逐好恶。
礼失尚野求,口碑即掌故。不见各生祠,勒石遍道路。
里老昧莫知,几为甘棠树。
燕丹愤激报秦耻,壮士悲歌感知己。美人呜咽马无声,惨白衣冠寒易水。
侥幸之谋虽不成,绕柱断襟惊欲死。人谓此举速燕亡,燕即帝秦亡一耳。
但惜华阳馆,不如黄金台。黄金一筑骏马来,三齐锁钥朝燕开。
华阳馆,荆榛满。镯镂空误樊将军,黄沙一望斜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