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铸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农器:农用器具。《韩诗外传》卷九:“铸库兵以为农器。”
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赏析

  杜甫晚年创作的这首《蚕谷行》诗汇聚了他一生许多高尚品格,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瑰宝。

  此诗开头四句:“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国外有《把剑铸成犁》的现代雕塑。大诗人杜甫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用诗的形式把这种反战思想艺术地体现出来了。铜铁应当做成犁、锄,服务于和平生活,现在却做了杀人的武器、防身的铠甲。对这种反常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一经诗人点出:甲胄应铸作农具。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物非所用!盔甲回炉铸而为犁、锄,使天下寸土皆得牛耕,才是物尽其用的人间正道。诗人没有直接痛斥战争,却用铠甲再造为犁锄的形象语言强化了反战思想

  “牛尽耕,蚕铸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这是杜甫的理想主义。这是杜甫勾画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劳动大众的理想生活。这首诗所显示的思想、识见,即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耕作社会理想观念的巨大超越,同时铸是对他自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给予受体者的舍己奉献天下士子观念的超越。杜甫在这首诗中,直接给出了一个万城无甲兵的和平构想,是一幅打着杜甫深刻印痕的理想国及和谐社会诗意安居的画图。

  此诗虽短,却是杜甫五十多年生活历练由无数血泪与伤痛凝成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颗照亮历史时空的一颗诗的钻石,是杜甫和杜诗一切闪光理念的凝缩。因此,可以说《蚕谷行》一诗标志着杜甫卓苦艰辛的圣化之路的终结,标志着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的文学和文化意义的总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大历四年(769年)之间,确切年代难定,诸家说法不一。这时安史之乱基本上已扑灭,故杜甫希望战争早日停止,让战士都能解甲归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袈裟影入禁池清,犹忆乡山近赤城。篱落罅间寒蟹过,
莓苔石上晚蛩行。期登野阁罅应甚,阻宿山房疾未平。
闻说又寻南岳去,无端诗思忽然生。
幸自不居城,西风觉又生。
空山多雨气,废寺少人声。
发为忧时白,吟因入夜肖。
推窗问天色,犹有佛灯明。
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
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
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
流水白云寻不尽,期君何处得相逢。
商颜重命伊川叟,时事知非入洛人。连野碧流通御苑,
满阶秋草过天津。每惭清秩容衰齿,犹有华簪寄病身。
驱马独归寻里巷,日斜行处旧红尘。

官闸嶒?昼闭涂,商船嘈囐夜衔舻。卧听篙子湾湾月,坐待州家急急符。

石罅漏泉鸣锦瑟,篷窗筛雨落玭珠。梦魂不受重门隔,自著斑衣过练湖。

倚栏曾此望沧溟,延颈移时类鹤形。别后几回关梦寐,终求精笔写丹青。

再降微之与牧之,依然记得转轮时。
玭珠作性收圆业,银粉流香畅艳辞。
紫凤占祥群玉府,金莺栖尽好花枝。
宜公正是青春日,两鬓光华未染丝。

谁拯灵均湘水上。节物多惆怅。痛饮读离骚,杜若江离,总是凄然况。

姊归曾整行春仗。俯仰千秋壮。今日拟招魂,酒侣诗朋,醉弄清溪涨。

君恰来时我欲归,沅江秋雨正霏霏。鹓班若问新消息,为说清霜满绣衣。

朝从鹅湖游,暮投鹅湖宿。古寺入空山,疏钟出深竹。

孤舟荡复行,清响断还续。百八犹未终,前溪水如玉。

江风远,吹皱翠罗漪。山绕似重围。连延花枝香成阵,坡陀垅亩绿如畦。个中间,吾受者,一尘兮。君不见花间偏爱月。又不见山阴偏喜雪。搴杜若,载辛夷。东篱日落悠然坐,舞雩春暖咏而歌。此何人,千万古,

地何产楠与速,吾何畜豕与犊。豕犊盈盘吏反嗔,楠速穷年束不足。

但愿黄金满粤南,宁使黎田不盈粟。粤南金多吏不索,黎田粟少人未哭。

刻箭为约安得销,岁岁生当剥吾肉。负戈因拚一命偿,嗟嗟黎人谁尔牧?

皇章惠尔非尔毒。

始终无玷缺,出处最光明。

又到东风送雁时,凤楼弦月挂罘罳。直庐人静闻长唳,白发红镫坐咏诗。

壮心不自抑,屡向五更愁。岁暮公孙被,天寒季子裘。

关山多雨雪,江海少归舟。昧爽披衣起,钟声在寺楼。

隔岸晴川影,帆墙触浪奔。禹功江汉大,楚俗鬼神尊。

地湿阴常盛,天低日易昏。荒洲犹寂寞,词赋拟《招魂》。

昔闻邗上题襟处,今过高斋得见公。江左文章诸老尽,淮南钟鼓几人同。

青天酒盏无弓影,夕照轩窗有绪风。一序深惭负滕谷,江关庾信尚西东。

负郭二顷田,贸易办丧祭。
丧祭幸已周,啼饥坐终岁。
长贫固非病,时运矧复尔。
幽居日月闲,糜粥胜甘腻。
明日春风生,它山蕨薇紫。
又见一年尽,初从万里回。
青灯笑儿女,白首恋尊罍。
故业琴书在,余寒鼓角催。
翻然忘老去,亦自喜春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