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
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长安,颦眉寡西笑。
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
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
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杨花满州城,置酒同临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
雪尽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赤霞动金光,日足森海峤。
独散万古意,闲垂一溪钓。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边棹。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
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双鹅飞出洛阳兆示凶像,五马渡江只因为中原变乱。
哪里能想到上东门那些胡雏,又一次长啸引起战火连天。
中原大地豺虎奔腾,烈火焰焰焚烧宗庙。
太白金星白雏经天,太阳无光余照惨淡。
京师王城倾破荡平,奔走世路艰难险阻。
天下四海尽望长安,只见长安已乱人人流泪不再向西而笑。
苍生百姓如似落叶相飘,尸体白骨之间相互凭吊。
朝廷部伍相连如雪山似的强大,但能否破敌谁能预料?
我低垂大鹏双翼难以施展才华,暂且先学南山之豹隐雾避害。
崔县令您真是位贤明的主人,每有欢娱必然召呼我来。
坐胡床吹紫玉笛,那笛声如来自青云嘹亮昂扬。
暮春时石杨花开满州城,摆下酒肴同去观眺。
忽然动念要到剡溪去游,那儿水清石妙境色空远。
白雏时分天地明亮如同雪色相映,轻风徐来溯光山色妍容尽展。
烦闷之时学学洛生吟咏诗歌,酒醉之后漫唱吴越歌曲
清晨时分朝霞发出金光,傍晚时刻太阳垂落海边,高山一片森然。
我独自一人消散万古的忧愁,闲来垂钓小溪之旁。
猿猴在近处又似在天上啼叫,摇桨划船似乎驰向月边。
别以官职印绶来苦累自身,去追求护火炼丹的要诀吧!
如此华发还为区区五斗米折腰,将要被陶渊明笑话的啊!
注释
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县一带。崔宣城:即宣城县令崔钦。
徼(jiào):边界。
奔峭:崎岖险峻。
北溟(míng)翼: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此指施展才能。北溟,即北冥。
南山豹:典出汉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铎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此指全身远害。
胡床:可折叠的坐倚。
青云叫:指笛声如来白云端。
剡(shàn)溪:在剡县南,溪有二渡,一出天台,一出武义。
洛生咏,洛阳一带书生吟味诗歌之声,其声重浊。
吴越调:吴越歌曲
海峤(jiào):近海高山。
墨绶(shòu):官印的黑色丝带。
丹砂要:炼丹要诀
陶公:陶渊明,东晋隐士、大文学家,曾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辞去彭泽县令。

赏析

  从整体内容来看,诗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述时势,从开头到“破敌谁能料”;第二部分抒写情志,从“我垂北溟翼”至末。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在诗的第一部分内,诗人先以四句三个典故,写了安史之乱的征兆。这三个典故都出自《晋书》。前二个见载于《五行志》,其一云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二月,地处洛阳东北的步广里突然地陷,有黑白二色鹅出现,后刘元海、石勒相继作乱;其二云太安时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继尔中原大乱,琅琊、汝南、西阳、南顿、彭城五王同至江东,元帝嗣统。后一个见录于《石勒载记》,谓石勒年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有奇志,恐将为天下之患。’”这三个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安禄山叛乱前的种种迹象,显现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局势。事情的发展果然像这些迹象所预示的那样,拥军自重的安禄山不久便率领如狼似虎的叛军,践踏了中原大地,焚烧了唐朝历代帝王的祀庙。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杀戮,使夕阳也收敛了它的余晖。号称帝王之城的洛阳已被攻陷,整个世道变得像险峻的山势那样不可预测;往日流传于民间的“人闻长安乐,出门向西笑”(桓谭《新论》)的俗语,这时成了对现实的绝妙讽刺;而最令人悲伤的是人民在战乱中的命运,他们被驱赶着去杀人或被杀,以致尸骨遍野,生命像落叶那样轻微渺小,纷纷败落凋零;面对连绵不断的战火兵燹,诗人展望时局,不禁发出了“破敌谁能料”的怅叹。这段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战火连天、哀鸿遍地的社会现实,读来惊心动魄。而诗人对时局、对民生、对社稷的关心和担忧,也隐寓其间。

  在这样一种不断恶化的严重形势面前,素以济天下、救苍生自任的诗人虽有拯百姓于水火的远大抱负,却看不到在当时实现这种抱负的现实途径,因此心情矛盾而复杂。“我垂北溟翼”一句,即透露了诗人怀有平定战乱和拯救苍生的雄心。“北溟翼”典见《庄子·逍遥篇》:“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作有《大鹏赋》,以大鹏自喻,诗中也多自比大鹏。他在描述安史之乱的严重局面后复用此典,其意不言自明。但鉴于诗作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春,那时的局势还在继续恶化,平叛的力量尚未集聚并付诸实施,诗人看不到出路,因此只能避乱隐居,以待时变。“且学南山豹”一句即反映了他这种以屈求伸的“心态”。“南山豹”典出《列女传》,其记陶答子妻云:“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诗人于此,正用“藏而远害”之意,但这个“藏”又不是消极无为的退避,而是“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就是积聚力量,陶冶品行,以求在时机到来时能有所为。这二句诗在内容上承上启下,是联结述时与抒怀二部分的枢纽。

  接下去,诗人以轻快的笔调,先记叙了在安徽宣城与崔钦的愉快交往。“欢娱每相召”,说明诗人与崔钦在这时过往甚密,相处甚欢。胡床玉笛,仰空长啸;杨花满城,把酒临眺,友人间相得自乐、不拘形迹的情景宛然目前,令人留恋。然后诗人以“忽思”一句转入对行将前往的剡中风光的描述。水石清妙,雪明天地,风开湖山,一派风光旖旎的江南景色,读来又令人神往。“闷为洛生咏”是说心情烦闷时将诵书吟诗,加以排遣。所谓“洛生咏”,据《世说新语·轻诋篇》刘孝标注,是指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此借指吟咏诗作。这句与下句说明诗人虽然将避地剡中,过一种闲适放旷的生活,但内心并不平静,要籍诗酒来抒发烦闷。正因有这二句作衬垫,诗人下面想象避地剡中将垂钓溪岸、移舟月边的隐居生活,才显得既闲适而又迫不得已,这里也隐含了前面所说的“藏”字。诗的末四句,表露了诗人重性情、轻利禄的一贯思想,同时又可看作是对友人崔钦的好言劝慰。诗人既珍重与崔钦无拘束的交往,又对他的“华发长折腰”颇不以为然,指出不要为官禄所苦,来寻求道家清静无为的奥妙,否则将会受到陶渊明的嘲笑的。他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为人熟知的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的典故,把自己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的话含蓄道出,言意均至,颇见深情。

  从整篇诗作来看,前后部分的叙述似不协调,且内容风格的反差也极明显。前者沉著悲愤,深沉中饱醮血泪;后者则轻松明快,清新中满含情谊。但过渡自然,结合巧妙,全从题意行文出发,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临别赠言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五年(755、756年)安禄山终于在范阳发动叛乱,然后率军长驱南下,使唐王朝猝不及防,洛阳和长安相继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和十五载(756年)六月沦陷。李白此诗作于十五载春,那时他正打算离开由崔钦镇守的宣城郡(今属安徽),前往剡中(剡县,今属浙江)避乱。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
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身似著冠狂贺监,面如留发老卢能。无丹灶地烧铅汞,有海潮音话葛藤。

龙象聋观灶赞叹,犬鸡痴望共飞升。门前蓦有侵晨客,向道先生寝未兴。

吴天霜晓弄寒晖,金鼓喧阗大阅时。帐下万兵听号令,军中诸将肃威仪。

采侯命中连三箭,花阵分排卓五旗。愧乏韬钤当重寄,儒林初是学书诗。

梦余不省卧山城,犹记封章入殿荣。
蜑雨蛮风唤苏醒,谯南残点一声声。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关中小儿勇而竞,玉帐貔貅三百乘。焉知道上十二牛,皇天默佑周同姓。

绛宫大厉吼如雷,墨车载甲光照䋿。鹰腾二陵间,剑锋白皑皑。

壮士百战脑涂地,元帅束缚坐草莱。俘囚有血堪衅鼓,自分残膏染齐斧。

万死一生直望外,岂意片言由内主。鸿雁曾伤弓,尚为空弮愁。

犀兕脱匣出,闻呼肯回头。河边解骖徒谫谋,舟中稽首心悠悠。

济河封尸勿云晚,此事终作晋国羞。君不见夫差违子胥,空洒姑苏泣。

丈夫深戒妇人仁,养虎遗患悔莫及。

听雨过青羊涧,披云出紫盖峰。曲曲蜿蜒复道,层层历落怪松。

嵌岩几点靺鞨,拥殿千朵芙蓉。倦时但引三爵,睡法不输五龙。

客里逢佳节,天涯忆老亲。葭灰初应候,梅蕊渐回春。

醉讶朱颜好,愁添白发新。孤云恒在望,翘首欲沾巾。

云梦胸中吞八九,了无官事苦相关。
庙堂曾引五星缕,岩壑今疏八节滩。
鸟织白云机杼阔,溪喧苍石杵碪寒。
东山难恋山中相,梅子枝头正着酸。

旭日流晖处处同,才知暖律入辽东。疏杨细柳全含绿,文杏夭桃尚未红。

已见阳光猜野马,还将雨意卜飞虫。栽培倾覆因材笃,谁体天心补化工。

金陵佳丽地,神京郁巍峨。帝车环紫极,阁道近银河。

日上觚棱迥,云生象魏多。五侯车接轊,七贵骑鸣珂。

柳湿乌衣雨,花明太液波。曲台新讲礼,秘监旧书戈。

蜀郡王褒起,梁园枚乘过。得贤陈雅颂,平虏进铙歌。

太史金为匮,司仪翠饰牺。礼成蒙顾问,簪笔立鸾坡。

止杀心自详。
胜残道未遍。
四主渐怀音。
九夷稍革面。
世治非去兵。
国安岂忘战。
钓台闻史籍。
岐阳书记传。

积雨厌厌愁断肠,暂晴犹得见春阳。频来幽鸟当窗语,半落閒花度水香。

彩笔彫零诗漫兴,金杯摇荡酒生光。悠悠心绪浑抛却,付与游丝共短长。

灵竺山前满迳苔,游春车马可曾来。
共君便欲携尊去,一树海棠花正开。

阶亭午景负槐阴,空斋初罢戏五禽。沔州太守致音问,启读乃有归来吟。

先生抱道肯乞怜,凛凛有面方如田。何能为此五斗粟,折腰乡里小儿前。

顾视铜章等涕吐,赋归唾词如涌泉。龙眠居士叹豪逸,想像明窗戏拈笔。

翕忽英姿来笔下,如恐超起将羽化。吁嗟能事讵可畴,一见公诗如见画。

惜哉道远莫可致,强欲赓酬抽鄙思。韵绝难追神易倦,使我空然汗颜面。

他日从公会借观,锦囊捧出春笋寒。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蜡屐行吟逸兴多,墨花飞洒遍山阿。道经写罢无他羡,翻笑羲之欲换鹅。

过江风雅漫评量,南望心知属魏塘。老去经传秦博士,岿然人重鲁灵光。

漱秋小试来禽帖,依绿闲抄种树方。最是高怀容问字,一编曾记远相将。

晨起驾征鞍,行行天未晓。
依稀见古城,四壁虚静悄。
寂无鸡犬声,空有泉源绕。
桑沧迁变多,车马经行少。
往事巳悠悠,浮生胡扰扰。
回头忆君亲,白云挂天眇。

有世不受出,无魔不受鍊。君子之道四,拈来头头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