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余春·急雨收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注释
“惜余春”,语出李白《惜余春赋》:“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余春”者,残存无多、转瞬将尽之春光也。惟其无多,惟其将尽,故格外值得珍惜。
收:结束。停止。
约:阻止,拦挡。
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
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
解:懂得,明白。
隅(yú):角落。
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
曛(xūn):日落时的余光。
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鉴赏二

  游子天涯,惜春恨别,原本是诗词中写得熟滥的题材,但贺铸此作语意精警,字句凝练,仍不乏新鲜之感。

  起三句,缴足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亦于言外发之。枝头繁花,乃春天之象征,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言“收春”。“收”字极炼,一如天公与人作对,不肯让春色长驻人间,稍加炫示,便遣“急雨”追还。“急雨”之来,“斜风”与俱。雨添池波,风遏逝水,故池水溶溶,新波“涨绿”。加以落英缤纷,漂流水上,泛泛“浮红”,点缀碧澜。而群鱼嬉戏于涨池之中,你争我夺,唼喋花瓣,掀动一圈圈波纹。意境幽美。“浮红涨绿鱼文起”七字是极经意之笔,非深情留恋“余春”之人不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余春”景物并传神地将它写出,盖一旦浮红尽沉池底,那可真正是“枝中水上春并归”(梁简文帝《江南曲》),欲“惜”无从了。词人眼中笔下的“鱼文”也透漏了他感情深处的涟漪。以下二句,潜藏于景语之中的惜春情绪急转为游宦天涯、不得归家的苦恨。唐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诗:“游子惜暮春。”词人日“年年游子惜余春”,加“年年”二字,给出惜春情怀时间持续度,语气即显得更为沉郁。然而其好处还不在此,须与下“春归不解招游子”一气连读,方有滋味。游子年年惜春,可谓专情于春矣,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朋友一块儿走,实在是不够交情。此意当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翻出,一以可与春天偕归为喜,一因春天弃己独归而恨,皆匪夷所思,妙不可言。若究其实,则不过是词人“贫迫于养”(宋程俱《贺公墓志铭》),离家外宦,任期未满,不得便还而已。但这话直说出来,就不成其为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年年”二句的“别趣”,正当从其不可理喻处求之。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不得归家倍思家。下阕便自然过渡到写自己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句记别。“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唐王宏《从军行》“羌歌燕筑送城隅”、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等句可证。“关情”句叙别后妻子来信,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如《莺莺传》莺莺与张生书末云“千万珍重 !春风多厉,强饭为嘉”之类。 )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换角度,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到,错落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语言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结二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李商隐《代赠》诗:“鸳鸯可羡头俱白。”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以己意出之:“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谓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当指江夏,即今武汉一带,贺铸四十六七岁时在那里任钱官 ),一在渭北(长安在渭水北,这里以汉唐故都借指北宋东京 ),关山千里,天各一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但余味不尽。试想,少年夫妻,来日方长,一旦分携,犹自不堪;而人濒老境,去日苦多,百年光阴,所剩无几,亦如“余春”,弥足珍惜,此时阔别,心情自是十分沉痛。再想,江南渭北三千里,一去谁知几时还,城隅留恨,可见那恨该有多重。千山万水,音问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可见那情该有多深。“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夕阳楼上,游子的乡思难以排遣。细细咀嚼,便知下阕前三句的厚度,全靠末两句在衬托,至于这结尾本身的重拙,下语镇纸,那就更不待言了。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恰到好处,蕴味无穷。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猜你喜欢
紫阁西边第几峰,茅斋夜雪虎行踪。
遥看黛色知何处,欲出山门寻暮钟。

寄迹小园中,倒指五十日。既得故人书,南游吾事毕。

再拜谢主翁,奉还此一室。云萍聚复散,欲住住不得。

折柳当马鞭,明朝有行色。

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相约春来牢盖屋,夜深时卷数重茅。

新绿新晴暗几层,小亭斜日有谁登?窗间阁笔沈吟者,席捲燕云且未能。

南国鸿书杳不闻,相看梅发尚离群。天涯薄宦堪知我,世上虚名好误君。

杪岁西山逢雨雪,怀人汉苑见春云。往时载酒扬雄宅,诸子谈经坐夜分。

虫天香国非人境,幽深别构城宇。酒露斟兰,粮花撷荔,那识东风辛苦。

蛛帘飏处。认兰寸楼台,百穿洞户。斗角钩心,盘囷讽到杜郎句。

烟崖谁割脾蜜,午衙喧未散,营又屯聚。汉殿鸳鸯,秦宫峡蝶,多少斜阳黄土。

腰娘细语。敢翠袖天寒,牵萝待补。好剪琼绡,为伊春后护。

昨夜雨新晴,今朝花更明。下阶看鹿迹,倚树辨禽声。

袖为移兰湿,襟缘爱竹清。荒居春较可,况复托归情。

今夏四月五月间,愁霖漫漫成漏天。登高一望浩无际,渺渺村落无孤烟。

扁舟纵棹何所望,颓垣败壁流河边。河中依依见杨柳,始知所历皆良田。

吾里高枕香山麓,犹幸闭户可安眠。但嗟遏籴食不足,觅米如乞空持钱。

百岁老翁垂涕泪,苦道所值无今年。吾侪啸歌不能乐,感时抚事徒潸然。

一身纵饿死亦足,嗷嗷鸿雁何迍邅。吾里秋来岁大有,筑场纳稼歌幽篇。

无限流亡携老幼,拾穗乞食何时还。

长安陌上花正飞,苏台游客初辞归。一年南北慕丰采,相见那忍仍相违。

关陕适逢天久旱,山川草木无精辉。灞陵行馆尽萧索,满道流移恒苦饥。

秦人半死委沟壑,肝脑涂地豺狼肥。送君此日空惆怅,离筵把酒风吹衣。

嗟君夙昔多抱负,眼见颠连忍含哺。济时长策满胸中,袖手胡为乎中路。

江南景物吴门偏,风月常随诗酒船。纶巾野服任萧散,飘飘俨若瀛洲仙。

忆君年少曾登第,百里花封民感惠。官轻便觉折腰难,墨绶铜章遽捐弃。

流光庆泽钟贤郎,广寒丹桂飘天香。十载灯窗富文学,飞黄指日当腾骧。

愿言行义以达道,登庸慎莫仍韬光。

水通银汉远,山对赤城高。一曲琼台路,春来尽碧桃。

髯生别我将安适,言向真州作教官。但使清风生绛帐,何妨朝日照空槃。

东园草木因人胜,北固江山隔岸看。才近中年巳伤别,可堪南望送归鞍。

禦雨无过以瓦为,古人朴直致君辞。我今闭户疏还往,滑滑从深三尺泥。

玉疊开方面,金汤控上游。
连营骠骑毛,重拆雁行楼。
缰弩虚空发,飞桥日夜浮。
烟生烽燧地,草死虎狼秋。
此处兵威震,当时国步尤。
六年襄郡守,三策飞臣谋。
大将深财陷,长江万里休。
两淮先按堵,孤注独横筹。
破竹约乘势,联风已置邮。
乾坤机轴转,海岳版轩收。
春变山堂柳,波通汴水欧。
平坡南下马,远渡北来舟。
无复琼花梦,独馀芍药愁。
斋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敝帷皴裂不须憎,秘有麟胶欲自矜。妇拆海图供补未,儿眠秋雨蹋穿曾。

长饥絮虱生涯换,易饱书鱼食料增。从此梅花通梦寐,夜窗凉月浸层层。

岁芳兮婉冉悲,江空兮兰枻归。
人婵媛兮胡来迟,憺风魂兮佩谁思。
素衣兮俨黄里,玉襦兮蒙翠被。
明波渟渟兮渺愁予,含香怀春兮中心苦。
昔遗褋兮今契阔,佇佳期兮窅修绝。
幻尘缘兮謇中忧,时既晏兮不可留。
汎云軿兮水裔,糺予瑟兮难理。
人奚归兮路苍茫,湘有皋兮春绿起。

问欲殊方走画熊,旌旗长在瘴氛中。山松带雾闲藏雨,海蜃吹涛怒斗风。

烟火无家多作耗,鱼盐有户未应穷。可怜万里天王地,何为羁人感断蓬!

出郭便轻快,轻车熟往还。微黄秋半叶,淡墨雨中山。

千锸深泥里,双桥落涨间。我行得高卧,毋乃太安闲。

香添沉水爇金炉,翠幕斜张绣被铺。
却略挑灯试装束,夜深前殿有传呼。
燕城过长夏,乡思若为禁。故园松竹潇洒,久矣负幽寻。赖有仙坛诗伯,同寓玉堂清署,相顾意殊深。余暇尽谈笑,烦暑自消沉。绕长廊,临静砌,称闲心。飕飕树杪风至,流水入衣襟。尚愧无穷汗简,也预诸公奋笔,投迹是非林。何日了官事,倒佩脱冠簪。
古路随岗起,秋帆转浦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