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永州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里一群乌鸦飞临,带起点点惨淡的烧痕,举目不见半朵春花,且把枝枝寒梅数尽。
北望大雁回还的回雁峰,三百里中烟霭葱茏,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涯急急匆匆。
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古老的衙门,还掩映在怪石之中。
当年的子厚何必兴叹,永州并不算地角天边。
注释
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实指火耕。惨淡:阴暗、凄惨。
回雁峰:在湖南衡阳。传说北来大雁到此处停息,其南为永州。
捕蛇说: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有《捕蛇者说》,此代永州城。
澄江:清澈的江水,当指愚溪。郭:外城。
愚溪:在零陵西南,东北流入潇水。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自号愚溪,此即指柳宗元。
天涯:喻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安南。

赏析

  湖南永州在古代被称为僻远之地,属于南荒。旅行到这样一个地方,骚人墨客就倍增惆怅。陈孚的这首诗,却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了柳宗元的经历、诗文来写,其中有景有情,也寄寓了自身的感慨。结合柳宗元的诗文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永州的历史文物并无驰名于世的记载,只因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等游记文而令永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地。所以陈孚就以他为吟咏的对象了,既写永州所见,也写柳宗元其人。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前六句着力描写永州蛮荒的景物,而后两句则突然转折,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在结构章法上和李白的《越中览古》颇为相似,不过李白诗是七绝,此诗是七律。永州是古老而又荒僻贫苦的地区,郊野可看到火燎后的痕迹,黄昏时分有乌鸦绕树三匝、择枝而栖的景象。这里虽有梅树,可是还未绽蕊开花,而著名的衡阳回雁峰距离永州却有三百里之远。永州小城有江水绕城而过,黄昏之际可听到渔舟唱晚的欺乃之音;而小小的衙门却有垒石成堆,使得庭院狭窄可笑。在这样一个地方,柳宗元滞留其间,做一个冷官,无怪他藉选择愚溪山丘以筑室,写《愚溪对》以自怨自艾了。陈孚想到这里,不禁既同情柳宗元的际遇,又惋惜他的衰颓:“何必太过自苦呢?永州虽远,比之天涯海角,毕竟聊胜一程啊!”

  柳宗元被贬南荒,曾有“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非是白蒴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吟咏,可见他的牢愁与痛苦是如何深沉。而陈孚抒发的“永州犹未是天涯”,也不过是自我慰藉而已,其实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荒寒寂寞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元初永州一带的萧条惨淡景象,陈孚诗中的诗句“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数枝花”,正是当时永州惨淡景象的真实写照。因此,这首诗也成为研究当时永州经济社会情况的重要史料。

创作背景

  永州一带在宋末元初经历了多次战乱。元王朝统治者还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地位最低下的是“南人”。永州一带的人民当然也被列为“南人”,从而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也更残酷。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时任出使安南(今越南)副使的陈孚,途中曾游览永州,创作了此诗。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猜你喜欢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尘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少年轻富贵,一意在诗书。共恨经纶晚,才收老病馀。

寡言知德胜,善应本中虚。卒相承平业,讴歌元祐初。

明朝欲别采芝翁,吟遶阶前苦竹丛。
贬谪入山非美退,此中争敢逐冥鸿。
燕去莺来春又到。花落花开,几度池塘草。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
败意常多如意少,著甚来由,入闹寻烦恼。千古是非浑忘了。有时独自掀髯笑。
未识效奇处,得於诗卷间。
屋边环翠竹,窗外即青山。
月向女墙过,烟凝老树闲。
不缘心匠巧,何以发天悭。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

我来摩挲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忆昔元人失其鹿,群雄角逐争驱驰。

濠州布衣人未识,芒砀云气常随之。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

是时楚兵最剽悍,不自量力来交绥。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

明明天眼识王气,故以险怪惊愚蚩。英君往往谋略秘,计大不许寻常窥。

亦如田单破燕骑,神道设教尊军师。不然兹事乃近诞,小数何足夸权奇。

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

天池之山高巍巍,竹林仙驭杳莫追。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

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

似解沧洲趣,因传白雪声。时才方上下,秋兴独纵横。

车马分交态,林园断世情。名宁花萼重,句自薜萝清。

弱冠推高第,雄飞失后生。二毛如老笔,三抱见连城。

业已深移疾,閒仍事耦耕。有君堪倒屣,一为款柴荆。

人家内外礼截然,僧道岂容陈寿帕。斯事传闻未必真,有之儒风扫地也。

更把馀年著酒浇,莫谈前事废灯挑。地缘有语封还止,印为无功铸复销。

赖是诗书能却瘴,到今魂梦亦闻潮。头西归去君休怪,尾段无多不奈焦。

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
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
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
何当裁制十二个,吹作来仪凤凰曲。

江头日暮歌欲罢,告诉不尽哀情多。岭南自古炎蒸地,君去风霜合若何。

忆昔孟东野,作尉悲龙钟。有诗即景赋,大吏怒不容。

我痴坐移官,避事得养慵。寄语鸥鹭辈,勿惊足音跫。

霞谷宁终计,龙门已暮年。向来嗟独后,今日可忘前。

既缪青衿学,当思白首传。犹须就吾子,相为语蝉连。

昨访梅花岩,洒落观飞泉。因怀流水调,哀玉杂冰弦。

乐失求之水,在野有遗传。之子抱桐响,与泉相悠然。

谁哉洗俗耳,直驾钟期前。

百尺清泉两岸峰,层峦终日有云封。风前倚杖人疑鹤,涧底吹箫声作龙。

浪迹只应随故武,薄游何处问仙踪。不因此日探奇赏,谁识深山有赤松。

谪去贾生身健否,秋来潘岳鬓斑无。
与君昔相逢,花开酒楼醉春风。
平生车马愿与共,何意事变分西东。
君卧东山里,我钓西江曲。
几回枫树梦中青,千里桂枝愁处绿。
飞燕翔鸿徒往来,音书不寄使人哀。
返照斜分远行路,浮云乱绕旧登台。
今朝复见兰陵道,细雨微烟湿芳草。
别离惆怅十年多,我少朱颜君已老。
握君手,与君吟,感君知己复知音。
我将归去重回首,云海苍茫情更深。
环走层冈马脱鞿,两峰平地玉颀颀。
南临澥岛金鳌涌,东望丛祠白鹤飞。
日出市声朝雾散,云沈海气暮潮归。
居尘却立尘埃表,徙倚天风振客衣。

谁向瀼西歌竹枝,天涯迢递路参差。横桥自泻清溪水,曲径遥通绿草池。

几道舆梁劳结搆,一川烟雨自迷离。那堪送客春深候,柳色青青匹马迟。

石垆修笪萧爽,水边老树槎牙。
气味与翁相似,岁寒长对苍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