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本首诗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
辛楣兮药房,兰枅兮桂楹。翼翼兮新宫,穆将进兮芳馨。
柏实兮松液,芝华兮若英。奠琼斝兮清酤,玉俎析兮嘉牲。
雅声兮远姚,锵和平兮鼓钟纷。繁会兮竽笙,灵连蜷兮须摇。
傧暗蔼兮纷纭,洁我心兮恭事,灵欣欣兮燕宁。
画饼虚名战蛮触,黄梁春梦阅商周。吾衰久矣百念冷,不用三刀兆益州。
冠屦不伦之分,圭璋特达之尊。秉节会成周礼,曳裾归去王门。
相见杳无期,相思情若何。会日苦何少,别日苦何多。
青松与女萝,本不同根生。弱蔓附乔柯,经绵有余情。
结发为夫妇,以子托终身。君今事远役,念妾独谁亲。
仰顾梁上燕,春来及秋去。雄雌相哺雏,同飞复同住。
千愁起无端,万恨消何处。幽怀复有感,潸然泪如雨。
钗梁旧燕。怅尘满镜台,奁衣慵换。笛里暮愁,琴里秋心春痕短。
高楼明月吹箫伴。隔瀛海、仙山天远。乱莺啼后,碧苔院宇,履綦谁见。
江馆。萧萧夜雨暮云外,尚把鸾音凝盼。骑省费词,元相悲怀谁深浅。
朱颜省识春风面。倩谁写、真真行看。芳魂纵使招来,怕随梦散。
不尽劬劳举国同,盘蔬盂饭托冥鸿。居然问字二妙迹,来访锄经一亩宫。
待客方知鲁悬罄,温书似觅楚遗弓。论文愧我无奇法,隔屋须呼汲古翁。
朝汉台高一夜倾,黄湾浪打海云惊。花田涎涴蚝山湿,荔浦烟腥蜓户晴。
珠母乘潮游近市,枫人过雨长秋城。大官空望暹罗米,五管疮痍万里情。
一番花信东风了,匆匆落梅多少。日暖烟轻,池清水皱,海月初生林杪。
西窗夜悄,怪尽日飞英,尚萦怀抱。野寺钟,暗催前梦过琼岛。
天涯谁念倦旅,料婵娟万里,堪共吟啸。镜里溶云,帘前点雪,几度阑干低绕。
莺声弄巧。甚絮絮深情,向人频道。总惜春归,奈春归自好。
一枕羲皇稳卧身,饥驱频逐五溪人。碧萝深处啼山鬼,铜鼓声中赛水神。
对镜始惊须发改,衔杯方觉友朋真。故园此日花无赖,扫径应添几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