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一夕南风一叶危,荆门回望夏云时。”开篇就设置了一种气氛。这里的“一叶”、“一夕”,音韵和谐,给读者以“一”的具象,却说的是整夜不停的江风,整船不休止的担忧和困顿。在汹涌的江波中,人有一种向往安定的心情,此时船行前面不知有何凶险。在旅途的愁绪里,诗人翘首回望,已辨认不清荆州了。回首旧地,最是怅然。这江中的回望,引出了下面无尽的感慨和想象。
颔联“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诗人用了个倒句,即把结论提到前面,把前提放在后面,使句意曲折有力,富于深度。可谓“情深意远,玉溪所独”。
颈联“骨肉书题安绝徽,蕙兰蹊径失佳朝。”在颠簸的小舟上,诗人回首旧地,感叹人生,天意难料,自然亿起自己温暖的家庭。这两句紧扣上两句“轻离别”,句意曲折深婉,耐人寻味。
尾联“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妓。”因为杨朱遇到歧路,终究是在乎平坦的陆路上。不过,诗人此时不仅仅是失路之感迫于内心,还有一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杨朱泣歧路,虽然前途未卜,尚可选择,而自己此行,只有奔往“险巇”之途,不容半点选择的余地。
纵观全诗,纪行抒怀,以颔联为中心,先叙风险波恶的江上行舟,回首旧地荆州,慨叹人生离别之苦,把握自身命运之难;进而忆及家室亲人,无限惆怅;最后把眼光投向未来,感到前途艰险,茫然无措。在排遣愁绪的同时,流露出一股自嘲情绪。全诗从头到尾,读来如舟行江中,起伏跌宕,首尾激荡,中间旋回,错落婉曲,体现了诗人独有的艺术特色。
岷峨东下江水长,远从井络来吴乡。奔涛万里始一曲,古之天堑维朱方。
北界中原壮南纪,鱼龙日月相回翔。中流一岛号浮玉,登高眺远何茫茫!
长空飞鸟去不尽,江海一气同青苍。山外两峰远奇绝,双阙屹立天中央。
左江右海辨云气,如为八裔分纪疆。江流到此一缚束,早潮晚汐无披猖。
烛龙晓日出云海,山光照曜连扶桑。年来海戍未停罢,峨舸大舰来汪洋。
胡豆洲前起烽火,徒儿浦上披裲裆。古闻京口兵可用,寄奴一去天苍凉。
我愿此山障江海,七闽百粤为堤防。作歌大醉卧岩石,起看江月流清光。
正喜漏沉宵静,陡送繁声到。琤瑽不是先时小。是骤雨跳珠,怒号万窍。
织女恼。把银河、半空倾倒。
风声暴。雷声旋绕。蝶梦惊回悄。桃笙竹簟寒生峭。
有老妻关切,隔房先报。夜凉了。须斟酒、罗衾添好。
宫车仍跸路,陵寝却因山。天意悲风惨,皇图化日閒。
圣神三代上,礼乐百年间。北望飞龙远,髯弓动莫攀。
沧江雨初歇,霁我西归艇。醉把石翁诗,长吟觉心醒。
起看西樵月,光与秋空迥。忽听鸾鹤声,飞缘彩云影。
望之不可见,倚棹空引领。
江头杜老典衣醉,垆畔吴姬唤客尝。拍拍满怀春意足,真珠红滴小槽香。
江水生,江月起,青帘白舫江风驶。江头老翁披短蓑,独泛江心羡鱼美。
大张一网罗群鱼,群鱼涌出清江里。勇者伤于钩,贪者伤于饵。
起者如浮瓜,落者如沉李。散者如疏星,合者如聚蚁。
蜷者如弱弓,掷者如强矢。入者困而怒,出者跃而喜。
动者舞惊涛,静者潜芳芷。大者三尺五尺长,小者七寸八寸止。
老翁一纵仍一擒,网大鱼多莫之纪。须臾捲尽千顷波,势及冯夷也披靡。
我闻董生尝有言,羡治羡鱼同一理。今开此卷披此图,乃知此工真画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