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已仕因循已过三,买田归去不须参。高明渐拟凌清汉,皎洁方知在碧潭。
试酌甘泉来觉晚,已跻绝顶尚犹贪。便应从此都无事,祇有君恩未报惭。
在昔朝元日,千门动地来。方隅正无事,辅相复多才。
仗下簪缨肃,天中伞扇开。皇威瞻斗极,曙色辨崔嵬。
赤案波光卷,鸣梢殿尾回。熊罴驱禁卫,雨露覆兰台。
横赐倾中帑,穷奢役九垓。只知营国用,不畏屈民财。
翠辇还移幸,旻天未悔灾。群心争困兽,回首变寒灰。
曾以安无虑,翻令世所哀。行人看碧瓦,独鸟下苍苔。
虽念陵为谷,遥知祸有胎。青编遗迹在,此地亦悠哉。
轻舟夜剪秋江,西风鳞甲生江面。瓦官阁下,方山亭外,惊涛雪片。
一带蒋州,千寻铁锁,等閒烧断。只波间皓月,流光欲下,旧曾照,金陵县。
何处回帆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回思旧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如此江山,几人怜惜,斜阳断岸。正江南烟水,濛濛飞尽,楚天新雁。
陋屋三间草盖成,四时兰菊荐芳馨。但知后圃多栽橘,何必阳山独采苓。
破睡雪花茶满盌,慰怀春色酒盈瓶。与人无怨亦无德,自觉长年心自宁。
抱瓮灌荒畦,采掇恒在手。何相莫予欺,予膎动三九。
解鞍借榻避风埃,净拂风轩待我开。诗句堕前还忘却,聊书岁月记曾来。
醴陵芳胄,羡传家彩管,仍留君处。多少红闺夸著作,毕竟输君千古。
第一仙姿,无双慧业,惯赋销魂句。一编珠玉,香痕浓染如许。
无奈几度春愁,几番秋怨,暗送韶华去。一笑尘寰嫌太浊,飘渺瑶台微步。
月淡鸳窗,泪沾凤纸,永隔仙凡路。青琴弦绝,思君无限凄楚。
竹树茅檐二华西,画图何幸得新题。春帆细雨怀邗上,明月流虹落渭溪。
珊网一时名辈盛,长城五字古人齐。从今不怅仙凡隔,洞口桃花有路蹊。
携手送君行,欲起旋复止。春风不留人,君行已千里。
忧来无晨昏,梦想见吾子。长安多丽人,纤腰编贝齿。
妖冶良足怡,衰丑胡能纪。席石敢责前,丝萝庶念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