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韵译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月光铺满眼前的水面。散译
赵国有一块价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来是天下闻名的。
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仍然照满面前的川水。
注释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
赵氏连城璧(bì):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君:指赵纵。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赏析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从题目可知,这是诗人在某个夜晚送别友人赵纵去赵州而作的。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猜你喜欢
周郎走王都,马足尘翻波。
贺老宦江夏,无人惊雀罗。
出处躁静间,奈此贫病何。
平生解指誓,晚境忽婆娑。
迫死不得休,前言食已多。
尚敢厌闲冷,欻为赴火蛾。
东家西家尔盍来,听说空圄如春台。
决曹高卧印生绿,丛棘化为交逊木。
策勋此木那可遗,动地风摇枝不曲。
愿我无讼到来云,莫辞着力借寇君。
借得贤侯虽尔职,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
明日如今,我已是、天涯行客。相别後、麻姑山上,齐云亭侧。几个黄昏劳怅想,几宵皓月遥思忆。与二仙、不但此今生,皆畴昔。频到此,欢无极。今去也,来无的。念浪萍风絮,东西南北。七八年中相契密,三千里外来将息。怅金丹、未就玉天辽,还凄恻。
暮雨萧萧,飞败叶、增添秋色。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到如今、黄菊满园开,无人摘。
珠履凑,铢衣窄。萦翠袖,催牙拍。索松儿添半,战酣相吓。橘绿橙黄时节好,舞停歌罢门墙隔。酒醒时、枕上一声鸡,东方白。

天地一逆旅,我身兀如寄。夙乖华艳姿,独抱冲漠志。

茅宇对诗书,衡门绝车骑。养素无外营,林泉引深契。

青黄木之灾,锦绣牺牛累。人生安贱贫,所乐在适意。

人传徐昭法,可闻不可见。我今上灵岩,钟鼓集法眷。

相看尽陈人,不参以时彦。徐子最后来,布袍巾幅绢。

储公览拙文,珍重压端砚。徐子翻读之,喟然而称善。

谓是震川后,叙事无人荐。虞山加粉泽,可谓不善变。

落此一瓣香,百年如觌面。出其论文书,并与他著撰。

体裁既整齐,字句亦工练。夜坐天山堂,诸家评略遍。

人言子寡言,子言如竹笕。乃知世知子,犹为子之羡。

绣衣真昼锦,彩服更花辰。海鹤称觞数,江鱼入馔新。

近欢追里宴,遥祝借朝绅。堂下忘忧草,今春倍往春。

公昔壮年日,时事正艰难。东南万里荆棘,白日走豺獌。

闻有雄师貔虎,安得来如风雨,楼橹渡江关。慷慨乞师议,翘首皖公山。

念异族,虽化外,亦人间。风车火侥可使,慕义似侯狦。

奈有穷奇之子,又嗾猘儿而起,俎豆变戈铤。独驾小舟去,谈笑静狂澜。

莎隐虫声,苇低萤点,再来秋遽如许。湿透寒香,泠泠露下,袭襟疑是过雨。

鹭乡曾惯,甚今度、悽魂触绪。依稀留梦,别院回灯,案尘重抚。

年时艳冶春光,纵酒心情,断烟无据。萧疏至此都难说,似蹇尽、人天言语。

素波摇瞑,尚萦惹、残霞一缕。那容消受,恨水颦山,镇长伴住。

汤药亲尝子妇该,云泥悬绝事堪哀。自知病骨轻如草,莫望尚书嫁女来。

梦寻仙子访瀛洲,怨入春泉绕指流。酒病着人无物解,更烦一鼓为扶头。

吾邦自昔产才英,画手如君艺更精。柱国少师题旧隐,经筵学士表新茔。

优闲有兴诗兼酒,落魄无心利与名。犹记京华曾识面,白头回首故人情。

终南际沧海,千里张屏风。落月沈山西,朝阳生岭东。

江上相逢浑未久,忽对芳尊倾别酒。君向燕台万里□,我留吴会三春后。

当年曾入承明台,千官委佩侍金舆。此行剩拟《长杨赋》,何用频封光范书。

积雨连朝天地阴,门前谁遣鹤轩临。寒摧砧杵残秋尽,老约头颅暗雪侵。

黄偃一丛篱菊重,碧添三尺野塘深。腐儒无力鞭红驭,独抱时忧耿耿心。

野水渺无际,斜阳对客愁。芦中有穷士,此处泊孤舟。

火德中兴汉祚隆,江山依旧昔时同。布衣昆季推通轶,鱼水君臣起邓冯。

训政早知图郅治,论功又见罢兵戎。洛阳此日千官拥,堪继西京乃祖风。

扁舟閒度峡山云,遥望旌旗曙色分。一水中流通楚越,两禺高峙倒星辰。

凌空古阁堪留梦,入洞名花笑向人。海国太平公等在,欲磨崖石记斯文。

埔里彰化东,从古无人至。维嘉庆末年,人民辟渐炽。

川原灵秀开,郁勃不可闭。式廓惟日增,蹙缩实非计。

当听民开筑,疆理以时议。舆论如可采,愿君少留意。

双鸟辞故山,来向衡阳飞。天寒夜悲鸣,及此当乖离。

离家远行役,叶落辞其枝。赖有平生亲,可以慰中怀。

胡为见遐弃,独寻向路归。君归奉庭闱,予独泣路歧。

浮云异乡县,执手乃在兹。人生天地初,游鱼出深池。

气化日以薄,年命日以衰。冥冥无所终,悠悠复何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