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 一作: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赏析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创作背景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银海清泉洗玉杯。恰篘白酒冷偏宜。水林檎嫩折青枝。
争看使君长寿曲,旋教法部太平词。快风凉雨火云摧。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蓄纳深无际,凭临势易高。青春关气象,白日散风涛。

有野张轩乐,何人续楚骚。古来川浸在,閒却汉阴槔。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苍山曲曲水斜斜,茆屋高低带浅沙。车马城中尘似海,多应不到野人家。

湖南此去意何如,绿浦清枫万里余。地僻且看衡岳雁,官贫岂食武昌鱼。

千家凿井分江水,几处开田傍石渠。由来抚字惟良牧,天子他年有赐书。

我闻山阴道,于接靡馀隙。古之会心人,咸于此躅踯。

每思造物怀,平分流峙脉。其中于有异,时情安可获。

东游觅山隐,南寻见李白。禹穴藏书处,实补东南坼。

萧条数百年,此意谁相索。诗人王季重,山水群徵辟。

水山多幽韵,诗人少俗格。碧柳垂陶门,青峰归谢宅。

陶谢不复还,水山动其魄。骚歌有馀地,风雅无偏窄。

诗人欲继之,自许耽佳僻。身携元化符,手把古刀尺。

中开金简文,上窥垂露迹。何必嵩高竹,备徵科斗策。

岂俟蜀中桐,一扣临平石。精灵既默聚,要妙归捃摭。

颇疑会稽来,此称再玄辟。虚谷罕剩藏,幽泉避刻画。

诗人忽回首,风尘仰飞舄。朝辞幽桂枝,暮整金台轭。

尽收萝薜颜,大启烟霞癖。非关情性殊,毋乃盛名迫。

居诸不让人,晚暮徒相逆。一刺虽灭磨,孤襟犹夙昔。

是时清梦馀,水山诏远客。未必喧如静,方思损胜益。

春云入画图,秋霜留几席。归来慎勿迟,岩阿转清碧。

峭壁半寒空,丛林甲海东。
荡深无过雁,湫小有游龙。
屏石高三面,楼峰更一重。
客心留不得,归听晓霜钟。

芳草绕池绿,天涯人未归。春来更消瘦,浑欲不胜衣。

朱颜晚作镜中姿,红叶秋娇野外枝。愁绪几宵催鬓发,林霜一夜老胭脂。

寒村半映乌栖处,破屋偏堆杮烂时。蓬底一稍尤妙绝,渔舟绝胜蓼花维。

六十人中数少年,风流谁占探花筵。阿钦正使才情尽,犹欠张郎白玉鞭。

楚望倾渑涤,日馆仰銮铃。已晞五云发,方照两河清。

杂扇虽俱敛,交行忿自分。转袖时绕腕,扬履自开裙。

肥遁云山寄一椽,门临留水绿杨边。牵茆补屋刚容膝,插棘编篱未及肩。

位置笔床横放榻,经营茶灶曲通泉。羡君清福能消受,应是前生结静缘。

风动竹。清遍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沉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吾道由来贯古今,纖毫不假外推寻。
只因疾病呻吟切,识得平生第一心。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白云几来去,紫藓伴青苔。鱼寐钓不起,空馀古石台。

记年时、空庭桂树。无声暗湿凉露。霏霏金粟黄千粒,吹满一庭香雾。

抛绣谱。只此是、秋风秋雨凭栏处。年华细数。看此树婆娑,斜阳重倚,旧梦总无据。

禅心悟。试问天香几度。阅人青鬓成故。一枝倦付人间赏,似拟小山隐去。

花且住。还只怕、秋江人去秋无主。一尊酹汝。聊共对银蟾,浓添金粉,莫便叹迟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