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入。“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自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六幅蒲帆,掠江下、玻璃绿涨。中流处、举杯遥贺,焦先无恙。
一片乡愁残垒下,五更僧语空舲上。喜网来、白小不论钱,渔蛮饷。
看蟹舍,沙头漾。听铜斗,船头唱。喝岷江有水,速成醇酿。
估客使船都似马,吴儿踏浪何须杖。剪烛花、醉眼看鱼龙,离奇状。
秋光淡薄磨青铜,舞风霜叶鱼腮红。鸡窗岑寂兴不浅,结客支筇扣梵宫。
联翻步蹑岑烟际,陇上凄凉一笛风。穿云裂石声满谷,惊飞雁阵横晴空。
高僧拥衲卧云久,诸方勘破心玲珑。我来奓户据禅榻,堂堂标格对总公。
旋烹冰液破我闷,浇肠七椀追卢仝。水沈烟断香透顶,津津喜气生眉峰。
傅岩真隐已先去,谁与壮浪吟争雄。朱弦纵事奏流水,俚耳知音亦罕逢。
不禁风物撩诗眼,强作险语惭非工。安得汤休占此景,碧云之句当奇锋。
会沽村酒行莲社,忘归一任夕阳舂。
松间谡谡冲浮埃,跫然谁能为余来。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
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中原有名士,白首犹潦倒。一身大布衣,浩然畅吟啸。
涉境极坎坷,诙谐语仍妙。自云父母身,珍重敢自暴。
风霜系远念,精力苦衰耗。高堂垂爱心,艾老甚幼少。
千钧慎担荷,百岁求自劭。努力尚加餐,保身即纯孝。
飙轮疾驰五洲通,上客旌旗入望中。钟毓何曾别欧亚,才贤原不论西东。
曩游岭峤骖云鹤,今莅齐疆印雪鸿。我愿相从渡瀛海,乘槎万里破长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