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注释
荆歌:楚歌。

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读者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创作背景

  诗人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此诗应是诗人在此隐居期间创作的。
刘方平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猜你喜欢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
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
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
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
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
惟有一轩曾正德,其说已在前五年。
阴阳造化荡昼夜,世间利钝非偶然。
未来不必更臆度,我自存我谓之天。
渠河有水清且涟,弄丸之暇游其间。
风轻沙暖鸥忘机,天开日烜鱼逃筌。
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
闻人昔游不到此,岸容山色如有冤。
永平教孚讼亦简,为我卜筑河之干。
临流兴怀叹不足,因思孔圣感逝川。
岂无日景自北起,亦有天运从东旋。
风霆流形草木贲,星辰垂象郊原宽。
乾坤坎离更见伏,春秋代谢相回环。
虽将此理醒群聩,更向川上观微澜。
存神过化义亹亹,行著羽察心閒閒。
子思渊渊达天德,子车混混穷原泉。
东流不休发吕氏,潺湲远望悲屈原。
圣贤分量已差等,后来承误滋可叹。
或嗟年衰劝努力,或谓时逝宜游盘。
须看龙见水归壑,又识雨降云蒸山。
阴阳翕辟本无閒,俗儒但作死生观。
河南挺生二程子,指示道体镌冥顽。
人能於此发深省,致知格物兹其端。
神徂圣伏二千载,是心长与江瀰漫。
文通为挥五色笔,大篇长句垂不刊。
春风沂泗俨在此,居人莫作渠阳看。

道上黄埃扑马鞍,汗流如水透中单。忽惊疏雨林梢过,急换罗衣更怯寒。

人生与出处,要不失其正。手捧毛义檄,以为庭闱庆。

禄养有甘旨,东西惟所命。贺客为何多,踏破苍苔径。

再拜称寿觞,闾里生新敬。

呜咽丹棱水不波。拍浮来赴小红螺。临风坐接秋香近,擎露凉分太乙多。

从汗漫,日亡何。霸陵醉尉不须诃。白头野史亭前客,消得平生老茗柯。

远不深山近不郊,独存贞实宿林坳。风中硕果云中鹤,露顶丹砂共一巢。

平生事幽讨,性与山水便。
晚岁辟三径,颇喜得地偏。
远不去桑梓,近与松楸连。
青山枕其后,流水绕其前。
群山更簇簇,左右相周旋。
栋宇虽未立,气象已足观。
旁人笑我拙,空囊无一钱。
何苦欲架屋,作此烦恼缘。
我岂不自知,老去将终焉。
游居与寝卧,安可无数椽。
人生七十稀,自古尝有言。
我今五十七,髭鬓已皤然。
纵使此身健,前去能几年。
仕宦虽龃龉,亦复忝蕃宣。
向来为亲养,犹或强著鞭。
今既成永感,前事都弃捐。
傥或未死灭,誓将老林泉。
遂此卜筑志,闭门日高眠。
栽花满我屋,种竹环我园。
山上创一堂,湖中具一船。
从容与亲旧,取次中圣贤。
虽无万钟禄,虽无二顷田。
胸中富邱壑,眼界饱风烟。
自足了一世,此外休问天。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
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

搴来非叶非花,海风吹老珊瑚色。细垂璎珞,斜分钗股,匀排竹节。

锁锁相连,钩钩不断,峭篷孤立。便石家如意,也难敲碎,谁曾见、高三尺。

尚忆荒矶古石,月明中,潮生潮没。印次梭袅雾,鲎箄贴水,罗纹密织。

紫干撑时,红澜荡处,枯查浮出。算琼田、以外更无人种,也无人识。

相逢衮衮别匆匆,酒沃离肠盏易空。急管繁弦悲落日,短衣疋马又西风。

关河千里频回弦,烽火三年叹转蓬。此去应须各强健,有书长寄北来鸿。

昨日下河桥,多被行人见。花稀无处藏,见我新妆面。

一向不禁羞,从郎索罗扇。

积雨重阳后,萧然客郡城。归鸦争独树,牧马恋边营。

山水仍南服,风光似北平。近冬先畏冷,始信布衣轻。

最凄迷。是小亭疏雨,岑寂送春归。香径残红,芳池暗绿,眼底离恨菲菲。

更一片、江城新草,待东风、吹到天涯。闲煞南楼,湘帘卷处,燕子来时。

别怨经年未遣,奈支离病骨,还又依依。万叠银笺,千行锦字,旧来怀抱都非。

算几度、花时来往,忆西园、风影怕重题。纵有垂杨百尺,难系愁思。

众芳消歇尽,楚客已关心。复此黄叶落,萧森枫树林。

野渡夕阳乱,僧楼夜雨沈。记向吴江别,迢迢直至今。

曙色才分烟气消,严风括地不相饶。
炉中幸有无烟炭,莫学丹霞把佛烧。
恩大不知何以报,寥寥千载古风清。
八月桐江曲,青苹未著花。
乱云低压树,细水浅流沙。
到郭无多路,依山有几家。
故人成远别,相望各天涯。

星霜两鬓皤,迢递关河阻。孤馆动归思,芭蕉滴秋雨。

炎天病起厌逢迎,借尔深山且避名。
偶对野翁忘出处,暂随农侣话阴晴。
林猿乞果时穿木,海月窥人夜过城。
赖有流泉能灌圃,隔窗时见药苗生。
风沙万里行,边色看双旌。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料得归来路,春深草未生。
问俗昔曾过陇山,西征今复出秦关。
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
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
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