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注释
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玄宗时召为书学博士。
漫:随便。
闲事:无事。
几回眠:几回醉。

鉴赏

  首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大意是,世上很多人即使天天见面,给人的印象也不深,而张旭这个人却不一样。“翁”,是对张旭的尊称,在这一抑一扬之中,张旭的形象如高峰突起,给人以强烈印象,令人肃然起敬。这一联好像漫不经心,随意道来,却起得十分有力。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诗人对张旭的总的印象,是虚写,那么,以下各联即转入了对张旭形象的具体刻画,是实写。字里行间,倾注着诗人对张旭无比钦敬的感情。

  张旭有两个称号,一是“草圣”,二是“张颠”,为世所公认,实写时即先从这两个称号着笔:“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张旭精楷书,尤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新的风格,人称“草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就有“张旭三杯草圣传”的诗句。又《新唐书·文艺传》说: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这一联对句互见,是写张旭在酒醉兴来之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言语也更加狂放不羁,一副天真情态。诗中表现了对张旭书法、性格的由衷的赞美,同时暗示了艺术重在性灵的自然流露。

  接着进一步赞美了张旭泊然于怀、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青云”这里指隐逸。这一联写得十分传神,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垂垂、蔼然可亲的老者,不问世事,一身悠闲,轻松自得。正因为不乐仕进,具有隐者的风度和情怀,才能够性情旷放,因此也才能够时时保有天真之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同流俗的极高的成就。这一联乍看似与第二联平列,而实则深入了一层,将诗意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尾联承接上联,继续推进,描写张旭的醉眠生活。“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两句化用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典故:“孔文举(即孔融)有二子,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孔融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诗文皆善,为人恃才负气,狂放不羁。这里以孔文举比张旭,足见推重之意。但这一联写张旭生活情形,不是平直叙述,而是以问句出之,显得格外亲切。意思是:您老人家床头那壶酒,怕会被家中子、孙偷喝吧,能伴您几次醉眠呢?意思已略带调侃,但又极有分寸,包涵着丰富的意蕴。一方面,表现张旭平时经常醉眠,形象更为生动可感。另一方面,诗人在老前辈面前竟然开起玩笑来,这位老前辈的豁达可亲自然可以想见,而诗人自己的天真发问,也愈显得醉态淋漓。至此,宴席间的热烈气氛,宴饮者的融洽关系,皆如在目前。这是以醉写醉,以自己的旷放衬托张旭的旷放,使题目中的“醉后”二字,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张旭的可敬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在章法上虚实结合,虚写处内蕴丰富,而不显得空虚;实写处形象具体,但笔调轻灵,而无板滞胶着之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使诗人的感情与诗中主人公的形象融为一体,产生出动人的艺术力量。另外,此诗语言清新明朗,与诗中欢快活泼的情绪相适宜,真切动人。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应征赴长安,落第。次年结交张旭、颜真卿等人,秋,营别业居淇上,写下此诗送与张九旭。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天意清如水,何曾染世氛。秋风何处起,木叶朅来闻。

野有牛羊下,高无鸿雁群。凉惊枝上坠,声向静中分。

霜井婵娟泪,冰沟冥漠君。断肠题柿湿,一半是行云。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北来儒士说,许下有吟僧。白日身长倚,清秋塔上层。
言虽依景得,理要入无征。敢望多相示,孱微老不胜。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探幽勇晨兴,静院钟未歇。晴烟映竹澄,残月转花没。

地僻养灵姿,氛润蒙玉骨。有如列仙儒,初日晞藓发。

深山留古春,凡艳想易竭。老僧空色相,折取供白佛。

护此无尽镫,常依妙香窟。坐听篱落间,绵羽啭清越。

秋也抛人去。旧吟边、是花是泪,都无寻处。还忆碧阑幽梦小,月底瞢腾香雾。

拌寂寞、和烟和露。未解飘零无限意,恰西风、已觉思量苦。

如我瘦,最怜汝。

而今更是悽无语。误芳期、脂痕鬓影,暗伤迟暮。不为此时憔悴损,只为前时媚妩。

争并作、一时情绪。翠袖不堪重倚竹,正愁人、何止飘红雨。

休为我,唱金缕。

中秘收图籍,清衷访古初。周爰驰使传,悉上得遗书。

事有先秦旧,文多变隶馀。千岩上禹穴,四彻按昆㠊。

高阁题天禄,群英议石渠。定知奎壁彩,从此丽云居。

溪口桃花红欲暮,浅水泛胡麻。行尽空林散紫霞。

来到上清家。

缥缈香坛松饭熟,石鼎醉丹砂。归路残阳噪晚鸦。

回首乱云遮。

柳疏垂映长亭酒。酒亭长映垂疏柳。人去促飞尘。尘飞促去人。

雁征愁信远。远信愁征雁。弹泪染绡纨。纨绡染泪弹。

正学无阿世,危言不顾身。
旁观多侧目,独立屡撄鳞。
八叶钧衡后,三朝柱石臣。
晚方陪国论,终不尽经纶。

神社谷之主,迁坛坐北茔。一方供宝篆,百世仰金城。

水绕人才旺,山回地脉灵。尧天多乐事,击壤赛升平。

倾国精神,娇无力、亭亭向谁。还知否,羞沈月姊,妒杀风姨。

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祗花王、富贵占韶光,真绝奇。

香暗动,人未知。翻玉拍,度金衣。任轻红殷紫,对景偏宜。

闻道洛阳夸此地,因思京国太平时。向沈香亭北按新词,乘醉归。

武都怒特西入水,空舲野牛蹑空起。逆潮蹴踏沔江滨,夜吼霜天犹掉尾。

惊涛下撼鼋鼍宫,腥风促浪打沙觜。群鱼跳波鲛人避,一见凛然慑生气。

乖龙恃势不受降,鳞间出火光射地。老牛斗酣两角折,兀然不动化为铁。

风剥雨蚀三千年,垂胡犹带战时血。即今江水白于银,潮平岸稳沙无痕。

渔舠一叶飞夏口,龙骧千斛奔荆门。篙工舵师坐收值,岂知铁犀与有力。

事往功成那可说,倒卧寒江千尺雪。

惆怅平生莫我知,美人香草寄幽思。南冠濡滞吹箫客,北海飘零卖饼师。

门内有谁怜阮籍,曲中久分失王维。杜鹃不解人潦倒,常向东风唱别离。

庞公栖鹿门,绝迹远城市。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

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保兹永无患,轩冕何足纪。

听说娑婆无量苦。人皆染色贪尊俎。玉镂笙箫金贴鼓。

长鼓舞。梨园弟子邯郸女。

冬衣紫貂春白苎。凉亭暖阁消寒暑。一旦神魂归地府。

应难取。空教泪点多如雨。

淄黉老叟鲜机心,四十二载点朝簪。中外南北频拮据,度支承乏惕影衾。

六年持筹嗟仰屋,华发种种类临深。匪朝匪夕躬尽瘁,畏首畏尾力难任。

黔驴技穷驽马殚,倦鸟回首思高林。屡疏乞骸玦未赐,一言忤旨狱吏侵。

只身狼狈困缧绁,十龄稚子相追寻。俯仰天地等逆旅,依依将雏祛烦襟。

忆昔夏侯与黄霸,异姓授书传古今。况尔年少方趋庭,好惜寸阴如寸金。

君子患难行素位,经史乔梓足哦吟。天王神圣公论皎,浊醑逡巡对月斟。

群彦倾谈一座尊,春风曾侍草常温。诗传衣钵开奇境,语到君亲有泪痕。

不佞自怜余傲骨,长贫何处答师恩。丹青幸得生花笔,摹想遗容仿佛存。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
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廛隐筑东山,林高撼翠寒。
云藏安石馆,竹扫葛仙坛。
径绕泉鸣壑,天低月近栏。
秋风扶杖屨,漉酒助君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