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倚着阑干弄柳条。”“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接着三句刻画人物。词人不写她的眉,不写她的腰,也没有摹绘形容其发型、妆饰和身材,而是把镜头对准“女儿”面颊上那两个迷人的酒涡。既突出了特征,又省去许多笔墨,跳出了前人描绘女性的窠臼。紧接着用一个两字短句“妖娆”,加以赞叹,说她无比娇美动人,别的都不须细看,只要看一眼她脸上那两个笑容可掬的酒涡就足够了。从句法结构上说,“妖娆”也是贯通下句的。此时此刻那位“女儿”正独自靠着桥上的朱阑,手里摆弄着柔软细嫩的柳条。这是作者摄取的第二个镜头。如果说第一个镜头是静态,那么第二个镜头则是动态了。“女儿”摆弄柳条,不知是探春还是惜别。含而不露,留下联想和思索的空间。上片五句,分为两层,先拉开幕布,推出景物,然后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一静一动,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从月夜花朝写起,少女先是摆弄杨柳,此时又在月夜里吹奏起了玉箫。这优美的境界愈发使女子的形象扑朔迷离,让人浮想联翩。“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最后两句,通过“行人”的反应来赞美“桥上女儿”容貌出众、技艺超群。每当人们看到她面颊上那迷人的“双笑靥”,听到她所吹奏的“玉箫”声时,便情不自禁地停步不前,都要留恋地回头瞻望。然而佳人近在咫尺,却亦远在天涯,若想与她相会,只怕比渡过迢迢的银河还要遥远。像谜一样美丽的女孩终究还是一个未解的谜,也许,她是仙子从天而降,在人间作短暂的停留,那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绰约风姿,让世人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词意境瑰丽、神奇,形象刻画宛如水中月、镜中花,不需浮辞艳采,却充满了遇物生辉的意境和情趣。
家有园池乐寿康,北窗何敢傲羲皇。池开满引灵渊脉,户厂西迎太乙光。
初节易渝谁保晚,好人难做必观常。老来自适闲中趣,家有园池乐寿康。
西湖桥下水云苏,春水桃花白饭鱼。我与西湖留后约,不须重寄广州书。
水清莲洁两相同,镜里看愁愁更红。荷心有露珠摇荡,楚泽千年时想像。
夕盖宵欹星众临,晓容朝滴露沉沉。騕袅轻姿金潋滟,珑璁素质玉清深。
若为南塘留赏色,翻招北渚望思心。南塘北渚悲欢异,桂楫摇情兰浆醉。
过鸟空窥碧干华,游鱼漫想黄须腻。薄暮斜阳穿暗波,幽芳四起一何多。
解佩褰裳谁氏子,茱萸芍药尔徒歌。
万里一孤舟,常年事胜游。星河三峡夜,烟树五湖秋。
迹拟玄真子,名齐博望侯。翻怜蓬荜士,白首卧林丘。
拍浪天浮,柴门外、江涛新涨。经水道、平添数尺,幸而无恙。
荷锸也须耕月下,带经却惯锄云上。看载筐、及筥自南来,伊谁饷?
瞻绿野,清波漾。樵父泣,渔翁唱。羡庞妻作黍,陶公成酿。
曳索有时还著屩,挂钱无事将携杖。问徐孺、稼穑近如何?图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