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阑干慵遍倚。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鉴赏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这首送别词,首先触景生情,后又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结构严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愤之情与送别之意,在写作上自有特色,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别之作,多托离怀以抒情,写景以寄情,这首词也是如此。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王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清镜”二句,紧承“飞花点泪”,即景抒情,转入到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和屈原一样,作者有感于日月如梭,时不待我,明镜新添白发,容颜日渐衰老,然而抗金报国的宏愿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忧伤。一个“空”字,就把作者壮志难酬、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词人本是把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从来高难问”(《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尔反尔,其意图令人难以捉摸。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这样就是词人的宏愿无法实现,致使词人感到老而无成。“新恨”句化用锦城官妓灼灼寄泪的典故,说明近来生活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独,甚至连一把同情眼泪也无人相送行,使人“新恨”无穷,倾吐了自己世无知己的悲哀。“溪涨”二句又缘情布景,进一步写雨后江天景色。“溪涨岸痕”写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写波浪之高。一“涨”一“吞”,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雨后春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借物抒怀,暗寓了自己高涨的自伤与伤别的心情。在这里,情与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已经达到了浑然难辨的境界。

  过片再次借景抒情。“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煞拍“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这种写法,确实“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
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闲思十八年前,依稀正是公年纪。铜驼陌上,乌衣巷口,臣清如水。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用与绮、问何里。
最忆他年甘旨。也曾经、三仕三已。至今结习,余年未了,业多生绮。安得滕廛,移将近市,长薰晋鄙。望福星炯炯,西江千里,待公来社。

一别人间万事空,他年何处却相逢。不须更话三生石,紫翠参天十二峰。

岂惮河湟远,男儿效主恩。
穷边人不到,孤戌自分屯。
马放胡沙暖,烽传塞日昏。
军前初谒帅,戎服走辕门。

冰衔墨绶,是螭蚴、领赐圣恩除与。天念文翁,富儒术、教种锦城花去。

诗辟蚕业,名题剑阁,官是神仙侣。川分巴字,悬门清澈如许。

好趁江水平安,楼船稳便,迎到康宁母。仕女搴帷,父老拜、想见壶浆盈路。

酒酌陴筒,鱼烹丙穴,再试斑衣舞。尊前上寿,南陔笙曲全补。

襟怀洒洒气飘飘,游遍名都岁月遥。花暗燕台春走马,月明淮浦夜吹箫。

华颠相对旧盟在,笑口一开尘虑消。更喜儿郎皆孝秀,入厨甘旨足渔樵。

襄阳松沈未曾乾,十里潇湘五尺宽。樵径不禁苔露滑,渔蓑常带水云寒。

澄澄僧眼连天碧,澹澹蛾眉隔雾看。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观。

春耕高原不辞苦,晚岁离离满百亩。岂知输稻如输金,始信种田虚种黍。

持黍易金输市行,粳稻踊贵黍价轻。十钟一石亦不惮,三时力农空自惊。

去年岁荒食丰菽,今年岁丰弥不足。物理悠悠难豫谋,谁谓丰荒略相覆。

稻粱寒暑老营营,赢得秋霜满背明。夜月芦花空有影,江天雪暮但闻声。

鲜鲜固与常禽异,皦皦尤为俗眼惊。珍重素衣须自爱,缁尘近日满江城。

吾有瀑布诗,古今赛不得。最好是一条,界破青山色。

撚玉搓琼软复圆,衣篝不用绿沉烟。自缘今日人心别,暖熨寒英只斗先。

城国排云锁病身,岂知城外物华新。
非缘放逐循墙去,不见西湖万顷春。

桂树丛生双涧侧,玄堂羽盖拥团团。流膏久矣成芝菌,结荫终当集凤鸾。

雨露春深增怵惕,溪山秋晚耐高寒。淮南不用歌《招隐》,留与云仍百世看。

痴牛偃蹇不服厢,天风吹落千仞冈。明河在望归不得,化作山头一拳石。

皮毛剥落封苔钱,千古万古眠云烟。呜呼!安得秦鞭起觳?,短衣归种汶阳田。

梧桐滴沥客心惊,秋雨能吹白发生。孤馆灯昏惟对影,丽谯鼓湿不知更。

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寻著漏痕当屋角,夜深百匝绕书行。

怆怆怀殷忧,殷忧不可居。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

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

何意中见弃,弃我就黄垆。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

随没无所益,身死名不书。慷慨自俯仰,庶几烈丈夫。

土洞裹头行十日,山棚上面住三年。

妆阁依山忆佛桑,坐看岩际瀑飞梁。鼓琴斗奕翻书史,懒把金针绣紫鸯。

沙岸维舟近柳条,坐看浅水忽生潮。江湖夜静逾空阔,星斗风来欲动摇。

月下望乡双泪落,天涯多病一身遥。鸡豚社饮应难与,独倚船窗尽酒瓢。

老更多情,殷红深碧开还好。露寒霜早,憔悴花多少。

摇落萧齐,几阵西风到。怜清晓,疏枝低袅,一点芳心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