佹诗

先秦·佚名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殒坠,旦暮晦盲。

幽闇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贰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拂乎其遇时之不详也。

郁郁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闇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岁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与愚以疑,愿闻反辞。

其小歌曰: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

琁玉瑶珠,不知佩也。

襍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下不太平,请让我呈献奇异愤激的诗。

天地改变了位置,四季改变了次序。

日月星辰坠落,白昼夜晚昏暗不明。

奸邪小人登上显要位置,光明的君子隐遁伏潜。

公正无私,被诬为反复无常。

一心为民,被诬为已营造楼台。

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被诬为兴兵作乱。

道德完美无瑕,却招来无尽的谗言。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傲慢暴虐的小人专横擅权。

天下如此昏暗,恐怕要失去一代圣贤。

把螭龙当作壁虎,把猫头鹰当作凤凰。

比干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孔子被围困在匡地。

他们的智慧多么光辉,志向不能实现是因为时代不吉祥。

要实行的礼义多么光辉灿烂,但天下云一片黑暗。

莽莽天宇不复光明,忧心忡忡无边无疆。

长久的动乱之后就会回归太平,这天理恒久不变。

弟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上天一定不会把我们遗忘。

圣人请暂且拱手等候,好时机却将到来。

我说的话可能让人难以相信,请让我反复陈说我的想法。

那道小歌这样唱道:

我心中怀念着远方,那里的道路是多么闭塞。

仁人君子遭罢黜穷困潦倒,暴虐之人却数不胜数。

忠臣义士危在旦夕,奸佞小人志得意满。

珍贵的美玉和珠宝,不知道佩戴。

精布和锦缎,不知道它们的区别。

俊美的闾娵和子奢,没有人为他们做媒,

丑陋的嫫母和力父,却是人们喜欢的对象。

将眼盲当作目光敏锐,将耳聋当作听力超卓。

将危险当作安全,将吉祥当作灾祸。

上天啊,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注释

佹(guǐ)诗:奇异激愤的诗。

易位:改变了位置。

易乡(xiàng):改变了方向。乡,同“向”。

殒坠:坠落。殒,同“陨”。

晦盲:昏暗不明。

幽闇:指奸邪小人。登昭:登上显要的位置。

日月:指光明的君子。下藏:下隐潜藏。

从横:合纵连横,比喻反复无常。

重楼疏堂: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厅堂。

无私罪人:不因私怨而得罪了人,《荀子》杨倞注所谓“果于去恶也”。

憼(jǐng警):同“儆”,准备。革:甲,指兵器。戒兵,备兵。

将将:通“锵锵”,聚集的样子。

绌(chù触)约:黜退,穷困。

敖:通“傲”。擅强:专横。

幽险:昏暗、凶险。

螭(chī)龙:传说中的蛟龙。蝘(yǎn)蜒:壁虎。

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比干:商纣的叔父,进谏纣王,被剖腹取心。

刳(kū):破开挖空。

匡: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长垣县,孔子曾在这里被匡人包围。

拂:违背。

郁郁:文彩很盛的样子。按:此句“郁郁”二字原与上句“拂”字互易,今据《荀子》杨倞注改。

皓:光明。复:返。

千岁必反:谓乱久必治。

几:近。将:行,到来。

与愚以疑:我讲了愚蠢的话让您疑惑。

反辞:反复叙说之辞,犹《楚辞》中的“乱曰”,即下文的“小歌”。

远方:指楚国。俞樾说:“不敢斥言楚国,故姑托远方言之。”

塞:蔽塞。

衍:多。

危殆:危险。

服:用。

琁:同“璇”,美玉。

闾娵(lǘjū):战国时魏国美女

子奢:当为“子都”,春秋时郑国美男子。

嫫(mó)母:传说是黄帝时的丑女。

力父:未详,可能是丑男子。

是之喜也:能够受人喜欢。

曷维其同:怎么能和这些人同道。

赏析

  《佹诗》见于《荀子·赋篇》。《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赋,后附《佹诗》。

  关于五篇赋同《佹诗》的关系,前人争议颇多,或以为六篇都是荀子晚年作的一组赋,或以为《佹诗》独立成篇,与前五篇不类,或以为《佹诗》与《小歌》也是并列的两首诗。我们认为,《荀子·赋篇》包括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两篇作品:前半五首是讔,作于齐宣王朝(前319--前301)初至齐稷下时;后半为赋,作于其初次适楚、又去而至赵国期间。至于《佹诗》后面的“小歌”,就是屈原《抽思》中的“少歌”,与“乱辞”的性质相同,当然是《佹诗》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成篇。  《佹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战国策》上有明确记载:齐滑王末年,荀卿因上书齐相不被采纳,遂南适楚,客于春申君。由于谗人的离间,荀卿又不得不离楚去赵。到赵国不久,春申君又使人请荀卿返楚,于是荀卿为书谢春申君,信末附诗一首。《战国策·楚策四》所录送春申君的诗,正是这首《佹诗》的“小歌”,只是《楚策》系节录,略去了头六句,个别字句略有不同而已。可见这首诗是荀子屡遭谗言、政治上极不得意、心灵蒙受重创之下写的。

  诗的开篇就描绘大自然颠倒黑白、四时失序,令人可怖的情景。

  接着描写人类社会贤良受诬受困、奸佞猖狂肆虐。然后以比干、孔子为例,说明圣哲遇时不祥,古今一律,是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但作者又坚信,物极必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的天空必将呈现于人间。

  “小歌”部分,对前文所讲之意反覆叙说,饱含忧愤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楚国统治者,揭露他们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盲为明,以聋为聪,以危为安,以吉为凶”。作者的谢绝之意,表露无遗,而寄意遥深,盖人穷反本也。

  写法上,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成熟而得体,意象生动,情感直率而真挚。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回环往复、整齐和谐之美,又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其中的一段很像屈原《涉江》的乱辞。因此,它是荀子赋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朱熹《楚辞后语》收录了这首诗,并为叙说,盖亦取其“出于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楚辞后语序》)。鲁迅先生在其所著《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论《佹诗》:“词甚切激,殆不下于屈原,岂身临楚邦,居移其气,终亦生牢愁之思乎?”明确指出了它可与屈原赋媲美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水平。

  猜你喜欢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宛宛白虹贯,曾梯出天半。乘云来帝旁,立侍玉皇案。

银河径千里,水接天漫漫。一杯属明月,俯见人影乱。

张公江海客,坐啸白鸥伴。寥寥如清风,一啸亦可唤。

明朝驾戎轩,插羽流白汗。行矣且勿驱,未怪安石缓。

神光射斗南,绚若金碧烂。出门问何祥,铜章付雷焕。

野客何为户,编非茅即蓬。
松坚难阖辟,竹瘦谩牢笼。
疏密殊无准,粗纤任不同。
我常知善闭,宁向此矜功。

梦里游郊野,骷髅告我来。哀声声切切声哀。自恨从前,酒色气兼财。

四害于身苦,人心竟不灰。致令万劫落轮回。悔不当初,学道做仙材。

自惭战阵未曾亲,便待归田养幸身。随仗马闲秋骨瘦,打毬单散晓眉嚬。

游边尚忆擒虓将,画阁何堪作老臣。昨日望春门外过,铁鞭惆怅暗生尘。

阿仪丑笔学雷家。绕口墨糊涂。今年解道,疏篱冻雀,远树昏鸦。

乃公行坐文书里,面疏鬓生华。儿郎又待,吟诗写字,甚是生涯。

策倦疑无路,低松暂可凭。老僧远招手,更上最高层。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渐喜一阳从地复,
却怜群沴逐冰消。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朝。
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
秩满三秋暮。
舟虚一水滨。
漫漫遵归道。
凄凄对别津。
晨风下散叶。
歧路起飞尘。
长岑旧知远。
莱芜本自贫。
被里恒容吏。
正朝不系民。
惟当有一犊。
留持赠后人。
壁断何人旧字,炉寒隔岁残香。洞天人去海茫茫。玩世仙翁已往。西日长安道远,春风赵国台荒。行人谁不悟黄粮。依旧红尘陌上。

峡转珠林入,云封石路疑。岩深花未发,春到燕先知。

香篆诸天寂,泉光百道披。性便招隐地,禅榻坐忘归。

白在东都元已薨,兰台凤阁少人登。
冬瓜堰下逢张祜,牛屎堆边说我能。
漠漠微霜夕,翩翩出渚鸿。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
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萦雪犹类网,避月尚疑弓。
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
多罗四十年,偶未识摩氈。
近有王宣政,时时与纸钱。
秃发管城书不中。麝煤满砚随轻浓。
烟云变怪本无定,丹青故匪能形容。
解衣盘礴无人久,妙迹於今复何有。
挥毫要使真宰泣,叹息初非痴绝手。
辽东有人丁令威,去家得仙今暂归。
上界繁华异丘壑,安得长林大麓长追随。
联翩大轴要予写,敲冰不在鹅溪下。
吾既不能为乔松直干摩苍天,又不能为小童一线飞纸茑。
万里江山败平远,唤取画师阎立本。

才把梅花写,离亭玉笛寒。一枝君看取,别后寄应难。

春浦风生柳岸斜,好山何处著人家。白云遮断桥西路,不许渔郎问落花。

记得春初,曾醉我、酩酊堂里。讵转眼、将离花放,相逢于此。

羁旅绝无他事好,团圞只有今朝喜。看尊前、都是故乡人,何拘忌。

漏已下,三声矣。酒已罄,歌难止。更青钱亟数,客为重市。

村犬聚狺如虎啸,酒佣鼾睡浑充耳。奈门前、剥啄不能休,催人起。

结庐修竹里,身外世缘轻。
滑几净如拭,小窗低更明。
夜深留佛火,人静听钟声。
共拨炉灰坐,跏趺对短檠。
花瘦水肥三月天,画桡双动木兰船。
人家尽换新榆火,唯有垂杨带旧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