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船儿停泊在,在烟波朦胧的锦江码头星桥旁边,朋友难舍我离去,惆怅地折柳相赠。
杨柳颜色仍绿,故乡却离我越来越遥远,前途茫茫的征人去往那荒凉之地了。
苏武被匈奴拘禁了十九年得以放还,又有谁从皇帝的身边为我带来赦免的诏书!
胡马越鸟尚且怀恋故士,自己此刻听着思乡之曲,又怎能不肠断心碎!
注释
锦津:指锦江发舟处,即望江楼附近,为刘善充对其送别处。
刘善充:作者友人,其事迹未详。
星桥:原成都西南西江上,又名“七星桥”。《华阳国志》:“(成都)西南两江有七桥。”杨雄《蜀记》:“星桥上应七星也,李冰所造。”
故乡遥:杨慎回云南贬所,故离故乡遥远。
征人:杨慎自指。大荒:指云南贬所。
苏武:西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不屈,被留十九年。十九年:此杨慎以苏武借指自己遭贬十九年。
“谁传”句:相传汉昭帝索求苏武不得,乃遗使者谓单于天子射雁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泽,乃得放还。此处言“上林无书”,指自己还期渺茫,遭遇比苏武还坏。
“北风”句“:古诗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之句,此处借喻自己遭遇还不如鸟兽。
蜀国弦:属乐府相和旧曲名。此指思乡之曲。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叙别的地点,送行者的情谊;三四句写辞离故乡,远行边荒;五六句写感慨,借用苏武传札得归事,表达诗人对赦免的期待;最后两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全诗一气呵成,浑成自然,且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句道出刘善充为之置酒送行的地点和折柳赠别的情谊。“惜别”写内心感情,“愁攀”写外在动作。仔细传神,将诗人远行,朋友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矛盾与苦涩,形象地勾勒了出来。杨慎久戍荒域,暂假归家又当长别。临行之际,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诗人不言自己的伤感,却写为之饯行的刘善充的情态,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朋友相别,常常折柳赠送以祝平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跳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伤见路旁杨柳青,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此处虽亦是折柳送行,却不落俗套,读者既知所攀之树就是杨柳,又不与颔联的“青青杨柳”重复。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句写诗人行色之匆匆,戍地之荒凉遥远。“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朋友赠送的,带着故土芬芳、朋友情谊的杨柳颜色尚青,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遥远了。“青青杨柳”暗示离别的时间很短,“故乡遥”以见诗人行程之快,行色之匆忙。“大荒去”,言诗人所去的地方之偏远,环境之恶劣。上句从诗人切身的感受落笔写故乡之远去,内心的恋与悲苦;下句从朋友的眼光所及着手,写诗人离去之迅速,所去之地的荒凉,朋友的惆怅。进一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痛。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句用典自寓,抒发诗人渴求自由、渴求免的强烈愿望。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汉昭帝即位,使人求索不得,汉使谓单于曰“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雁足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乃放还。”杨慎嘉靖三年谪成永昌,到此时正好十九年,尚无赦免的音讯,所以发出“谁传书札上林边”的呼救声,上林苑本是汉天子打猎的场所,此处借指明世宗。此意其呼救之声哀伤悲绝。。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句以动物的恋故土设喻,道出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抑制的恋乡情愁。“北风胡马南枝鸟”,化衍“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句。舟中对酒,愁绪更浓,无法排解,无法述说,只好将柔肠寸断的满腔情愫,倾泻到那思乡恋土的蜀国弦歌之中。诗人借弦歌以抒胸,倾吐自己眷恋故土不欲离去的情感,哀绝婉转,催人泪下。

  这首诗结构严谨,抒情写意真挚自然。诗歌由朋友的不忍别,想到马上会天涯相隔。再由戍地的荒凉,希望赦免还家。赦免无望更加依恋故土,最后是绝望悲歌声泪俱下。层层相转,感情一层浓于一层。

创作背景

  公元1541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年),杨慎受聘回成都纂修《蜀志》(即《四川通志》),事靖还滇,至东泸因病又回成都。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杨慎病体康复,与内弟、妹夫同游青城山,去观看了新修的都江堰,后不久就取道江阳(今泸州)回滇,在他离蜀时,刘善充曾到锦江发舟处为他饯行,他在暂归故乡又当远行之时,心中无限依恋,写下了这首诗。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猜你喜欢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长贪山水羡渔樵,自笑扬鞭趁早朝。
今日建谿惊恐后,李将军画也须烧。
离乡积岁年,归路远依然。夜火山头市,春江树杪船。
干戈愁鬓改,瘴疠喜家全。何处营甘旨,潮涛浸薄田。
清浅白沙滩,绿蒲尚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击筑复击筑,欲歌双泪横。
宝刀重如命,命如鸿毛轻。

我闻豫章境,势胜所至生。山皆撞空活,水有照骨清。

其间佛老宫,往往联飞甍。人王邑一隅,古屋才数楹。

尘点自不到,日饱松风声。十丈挂溪影,虹桥插峥嵘。

揶揄下?魖,踉跄笑麇麖。师方得所欲,振锡了不撄。

非如入流子,横计多馀赢。秋畦蹲鸱老,昼饭宜香粳。

由来介石身,忽作归云轻。

山晚溪喧减,天秋月放多。棹歌如未起,其奈老夫何。

古井嵌空下如屋,寒泉馥冽甘如饴。
昔人传是龙蜃窟,睡未千岁人不疑。
云蒸每见飞雳火,沉绠或惹髯间氂。
安得海奴秉犀炬,乘月夜照窥端倪。

明季将板荡,盈廷乘纪纲。维公起南服,义勇含风霜。

国是既委靡,士气多沮伤。公思勇挽之,劲弩千钧张。

明体乃达用,所重扶纲常。是时急功利,枢辅谋不臧。

公不稍宽假,廷诤多激昂。折槛一逆鳞,窜逐栖江乡。

雷霆未息怒,中外申救章。遂兴党锢狱,几罹不测殃。

株连数十人,我祖同琅珰。囹圄笺楚《骚》,与公相订商。

载之序例中,考据得悉详。其后各赐环,事势殊仓皇。

大厦非一木,公身与俱亡。公留心经术,为后学津梁。

《周易》与《孝经》,大义多阐扬。所传十二书,存大涤讲堂。

诗歌尽散失,家不什一藏。曾贻我祖诗,断墨双缣缃。

一字一涕泪,至今留耿光。丰碑何峨峨,松楸何苍苍。

系余忝子姓,匪徒梓与桑。典型肃再拜,立马空徬徨。

王程迫明发,芜词代椒浆。浩歌北风起,落日吹昏黄。

珍珠箤索流苏帐。翠衾蕤枕愁相傍。辗转不成眠。飞花香满天。

阑干红屈曲。露滴娟娟竹。萤火隔帘青。错疑灯一星。

指枕人无寐,盈庭月似霜。秋深蛩语大,风静露华凉。

壮志随年减,闺愁入夜长。何堪回首处,一雁正南翔。

木落西风起,行人发浩歌。河从蒲口浅,树到蔡村多。

寺古留残碣,池荒剩败荷。张湾城北路,雨后示曾过。

十载奎娄避剑光,不应流落在遐荒。重磨未得丰城土,中夜弹歌断客肠。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冻成潜有鱼翻。东风渐生澜。
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
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茶烟岩外云初起,
新月潭心钓未收。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
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不知行迹暮,江上已徂秋。客子关山外,美人天际头。

霜月孤逾白,银河冻不流。佩刀看欲试,谁复怯衾裯。

日长深院垂帘幕。夕阳芳草愁心搁。才换夹衣裳。轻红杏子衫。

匆匆春去候。人病偏消瘦。不敢敛双蛾。含颦对镜多。

四围老绿夏阴凉,一枕南风睡思长。梦里不知身是蝶,等闲飞入白莲香。

野兴维难适,幽期肯重过。孤云兼石瘦,老树得秋多。

衰谢将时远,栖迟赖酒和。晚凉聊隐几,处处有渔歌。

孤城如斗酌溪滨,极望茫茫一黯神。废垒烟空栖白骨,寒芜日落吊青磷。

何来越子三千甲,只负田横五百人。岂有桃源堪避世,几村烟水尚迷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