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死尸和白骨铺满了疆场,他们都是不肯投降清朝的忠义之士。
我想告诉行人:请你路过时不要掩鼻,你虽然活着,但又哪里能和死去的人相比呢?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江阴城被屠惨状,热烈歌颂了那些不屈的英雄。后二句讥刺偷生者,似有所指,在对比中进一步衬托出了那些英雄的高尚和伟大。这首诗篇幅短小,语句通俗口语化,于简练中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首句直观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极为悲壮的战斗场面。战场上堆满尸体,城陷后又尸遍街卷,血淌池井。一幅战后惨景图,令人目不忍睹,也绘出了战斗的激烈残酷,点明了抗清卫城所付出的代价之大。惨象不掩英勇本色。在清兵进逼的危急形势下,江阴人民在典史带领下奋起抗击,固守县城81天,杀死清兵7万5千余人。虽后终遭屠城,但他们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印征了以死抗争的决心,换取了显赫的战绩。
次句“万死孤忠未肯降",就热烈赞扬了江阴官兵忠君爱国、万众一心,保卫家乡至死不降的英勇精神和无畏气概。“万死”照应了首句的“满”字, “孤忠”暗示了抵抗的无外来救援和寡不敌众,“万死孤忠”与“未肯降”的对衬,突出了江阴民众誓死守城、视死如归的坚毅志向和豪迈壮举。这也都为全诗末字的赞语“香”作了充分有力的铺设。
最后,江阴女子以寄语行人的口吻,高度评价了江阴人民在抗清斗争中的业绩,由衷讴歌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深情地抒发了对战死者的崇敬之意和引以为豪之感。壮士的雪胔白骨虽然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窒息。但是他们乃为抗清而战,为守城而死,故虽臭犹香,他们的高尚气节将流芳百世。“活人不及死人香”作为全诗的结句,表示了作者心底的由衷赞叹,也把江阴抗清卫城之战的荣光载入了史册。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踏花行遍,任匆匆、不愁香径苔滑。六寸圆肤天然秀,稳称身材玉立。
袜不生尘,版还参玉,二妙兼香洁。平头软绣,凤翘无此宁贴。
花外来上鞦韆,那须推送,曳起湘裙摺。试昉鞋杯传绮席,小户料应愁绝。
弟一销魂,温存鸳被底,柔如无骨。同偕谶好,向郎乞借吟舄。
牛刀小试义熙前,一日怀归岂偶然。有意候君门外柳,无机还我酒中天。
贞姿佳菊秋霜里,真意南山夕鸟边。善学展禽唯此老,万人海里小斜川。
昔在嵩高日,仙人不可招。独行南涧底,采得虎须苗。
龙虎滩头四山高,黄茅满山风萧骚。同舟色变听谈虎,长年夸说而翁豪。
翁船昔年曾泊此,官差捉船船潜逃。飞鹅岭下最深处,涧深路僻才容舠。
是时更深山月黑,松林风起山气逼。有虎咆哮飞上船,作势扑人人僵踣。
翁忽奋起健拳掀,虎已衔人向崖奔。腾身跃登握虎尾,大声怒号如驱豚。
双手淋漓人血赤,虎口夺人人辟易。裹伤扶抱向船回,涧水潺潺虎潜迹。
此事闻来我亦疑,翁材不及中人姿。义愤一激肝胆烈,生死问翁翁不知。
毋乃气能慑猛兽,赴义鬼神亦助之。座中听罢神欲旺,石壁猎猎阴风吹。
汨彼流水,东会于河。质彼君子,蕴德则嘉。蕴德君子,皇家肤硕。
垂四十年,凤鸣天极。
汨彼流水,会宗于海。质彼君子,令德靡悔。令德君子,髦士所仪。
乃兹远矣,予曷其仪。君子行役,皇图所毗。君子所毗,皇祖始基。
汨彼流水,会通于淮。质彼君子,蕴德不可涯。友僚之浃,莫或尔猜。
圣人御极,宜尔左右。尔董南畿,肤公先奏。奏尔肤公,归佐元后。
汨彼流水,会通于江。质彼君子,蕴德孔良。蕴德君子,范南畿士。
范此髦士,可鸾可凤,可桐可梓。范此髦士,归报圣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