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当作于李白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出寻阳(即浔阳)狱之后,流放夜郎之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李白自汴州梁园(今河南开封)南奔,寓居于寻阳。相传此时李白曾游宿松,居于南台山的南台寺,县令闾丘为之筑“读书台”和“对酌亭”,让诗人在此啸傲风月,饱吟山水,以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闾丘也常来与李白弹琴赋诗,对酒放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九月,李白出寻阳狱后,病卧宿松,在宿松避难、养病,相传依然寓居于南台寺。当时,闾丘已致仕,隐居于宿松东郊沙塘陂,时来陪伴李白。《江南通志》载:“宿松城外沙塘陂,闾丘处士筑有别墅。李白前往作客,见环境清幽,有田园乐趣。作《赠闾丘处士》”。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充满农家乐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好景不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十二月,李白终被判罪长流,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据传,李白离开宿松时,闾丘处士送行至南台山下,在一小岭为李白饯别,后人名为“饯客岭”。
重来握手蓟门城,落日悲歌泪满缨。使者关山愁绿草,人家霜雪暗金茎。
尊开片石双蛟下,电走长松万马鸣。此夕相看不成醉,明朝白发为谁生。
使君漕挽山东回,天子全齐外府开。海王至今馀伯气,大风千古见雄才。
鱼梁忽落双江水,白石遥分万里台。更广绝交成妙论,可无人识孝标来。
庭草惊秋白露垂,冰轮渐觉度河迟。光临凤阙清钟断,寒入龙庭画角悲。
天际几看凤雁影,山中又老桂花枝。共知庾亮南楼夜,曾为勋名感鬓丝。
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
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
篷窗试茗当飞觞,银汉无云夜色凉。明月满船人访戴,清箫一曲客携扬。
渡头犬吠知村近,水面荷齐得露香。遥指榜人停泊处,竹桥以外是山庄。
月明仙鹤飞来,孤山山上人吹笛。一湖云水,两堤烟草,四山花石。
漱雪心清,餐霞肌冷,个人无匹。便茂陵老去,玉簪殉土,终不上、相如册。
尚有玉梅相识,好姻缘、古今难得。笑他苏小寻郎,桥畔香车油壁。
菊蕊煎茶,渌波酿酒,陪君苏白。想天寒、竹里诗魂,可许我、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