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

先秦·佚名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注释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
作:治理。一说始。
康:安康。
徂(cú ):往,指百姓来归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赏析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创作背景

  《周颂·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颂·潜》),它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周颂·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

  猜你喜欢
逍遥仙家子,日夕朝玉皇。兴高清露没,渴饮琼华浆。
解组一来款,披衣拂天香。粲然顾我笑,绿简发新章。
泠泠如玉音,馥馥若兰芳。浩意坐盈此,月华殊未央。
却念喧哗日,何由得清凉。疏松抗高殿,密竹阴长廊。
荣名等粪土,携手随风翔。

蕴石知公似荆玉,谁作玙璠荐王屋。白髯应笑虎头痴,青衫谩把鱼须竹。

椒觞献寿瑶觞满。采幡儿、轻轻剪。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藉香。

寒梅几树开前村,靓妆绰约归仙魂。横斜影落石溪浅,皓洁色洗烟岚昏。

幽香暗动松竹径,清格自羞桃李园。穷冬万里霜雪积,独得一点阳和温。

冰姿最宜夜月白,玉彩更炫朝霞暾。明妃失意去朔漠,阿娇无宠扃长门。

芳容寂寂谁复顾,雅意耿耿今何言。天涯相对且相乐,为尔吸尽黄金樽。

真山须似画安排,画出如真也自佳。借我壁间悬数日,清猿凉月满书斋。

落落将家子,堂堂儒者宗。虹蜺蟠志气,天地贮心胸。

骨秀霜含树,神清瀑挂峰。才应过八斗,业已足三冬。

灯壁曾闻凿,萤纱屡听缝。书从蒲叶写,诗向锦囊封。

醉把乾坤揖,吟将风月供。挥毫珠错落,吐论玉铮鏦。

逐逐儒林虎,昂昂墨海龙。文踰韩吏部,学切郑司农。

雨露恩将及,风云运正逢。海深鲲定化,霄远鹤须冲。

汝乃今王粲,予非昔蔡邕。敬蒙修客刺,特辱造宾墉。

遂辟膺门纳,因施孺榻容。礼贤台再筑,待客黍频舂。

磨讲诗千首,欢谐酒一钟。笑谈风对起,论难剑交锋。

篇什回环数,缄题往复重。共将诸子探,同把异端攻。

闻见输君博,赓酬愧我慵。便当思阁笔,何敢更撞钟。

棠舍经宵会,琴堂累日从。并行花县密,同坐柳阴浓。

出处汉四皓,情怀楚两龚。淡闻君子水,久见大夫松。

正喜陪谈柄,应难别去踪。短亭情黯黯,南浦恨匆匆。

负笈游洙泗,担簦往辟雍。相如行有日,非久客临邛。

野鹤闻琴态,孤鸾对镜妍。为君小垂手,无地可回旋。

朝日惨无色,昏昏水气间。到淮犹数里,隔岸见尖山。

公文章兮锦绣段,落人间兮光千丈。东应聘兮入闽藩,披萧艾兮搴芳兰。

顾下泽兮有荼堇,公神异兮众嘲辴。感知遇兮三十年,藏予心兮未敢言。

纷鼓旗兮溯临汝,上高陇兮怅延伫。气解散兮成春云,乱纷披兮伤予魂。

膂力兼人胆气粗,势同蛟虎虐无辜。若非父老一言悟,安得乡闾三害无。

死国能坚忠义节,读书还作圣贤徒。男儿改过非难事,千古英风激懦夫。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一径过寒竹,所知三两僧。
自怜入山浅,孤立本无朋。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含香建礼识英名,礼榷新持使节行。蓟北暂移琴鹤去,竹西长听管弦声。

从教筐篚登天府,自有文章继汉京。最羡风流官阁底,梅花一树赋初成。

忆陪仙杖入关时,玉帐星联紫翠围。
今日读君天上曲,依然环佩月中归。

重检东风笔。记当年、晴窗呵冻,木香书室。三载羁人罗浮梦,谁问南枝消息。

但泪眼、酸心频拭。悔把江城三弄引,竟匆匆、吹入阳关笛。

回首处,今非昔。

故园又近黄梅节。料愁多、画盆慵理,粉痕狼籍。客舍脆圆还荐酒,却忆晓寒妆额。

怕憔悴、旧时颜色。若向孤山还放艇,念天涯、展卷遥相忆。

思折取,寄离别。

秣陵无好丝,但夸织工巧。非徒经纬多,亦贵颜色姣。

承平之日甲天下,水载以舟陆运马。富商大贾工负贩,仰给至无游手者。

兵燹以来未复业,湘乡相公发军帖。招集四方织户来,吱吱轧轧机房开。

机房开,丝不贱。火船载丝出洋去,富者乾没贫不便。

今年丝价高于珠,我见童子泣路隅。自言家有织机匠,年年衣食才有余。

而今十机不织一,身闲那得摇丝车。我为童子三叹息,长官机捐设正急。

雨过土灶犹流水,日上茅茨未起烟。早炊还到午炊熟,饮啄随时但听天。

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閒。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疏。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