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

先秦·佚名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忠厚我祖好公刘,不图安康和享受。划分疆界治田畴,仓里粮食堆得厚,包起干粮备远游。大袋小袋都装满,大家团结光荣久。佩起弓箭执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开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刘,察看豳地谋虑周。百姓众多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透,没有叹息不烦忧。忽登山顶远远望,忽下平原细细瞅。身上佩带什么宝?美玉琼瑶般般有,鞘口玉饰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刘,沿着溪泉岸边走,广阔原野漫凝眸。登上高冈放眼量,京师美景一望收。京师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无俦,快快去把宫室修。又说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说乐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刘,定都京师立鸿猷。群臣侍从威仪盛,赴宴入席错觥筹。宾主依次安排定,先祭猪神求保祐。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
忠厚我祖好公刘,又宽又长辟地头,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测一周,勘明水源与水流。组织军队分三班,勘察低地开深沟,开荒种粮治田畴。再到西山仔细看,豳地广大真非旧。
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皇涧两岸人住下,面向过涧豁远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两岸再往就。

注释

笃:诚实忠厚。
匪居匪康:朱熹《诗集传》:“居,安;康,宁也。”匪,不。句谓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埸(yì):田界。廼,同“乃”。
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仓:仓库。
餱(hóu)粮:干粮。
于橐(tuó)于囊:指装入口袋。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用光:以为荣光。
斯:发语辞。张:准备,犹今语张罗。
干:盾牌。戚:斧。扬:大斧,亦名钺。
胥:视察。斯原:这里的原野。
庶、繁:人口众多。朱熹《诗集传》:“庶繁,谓居之者众也。”
顺:谓民心归顺。宣:舒畅。
陟(zhì):攀登。巘(yǎn):小山。
舟:佩带。
鞸(bǐng):刀鞘。琫(běng):刀鞘口上的玉饰。
逝:往。
溥(pǔ):广大。
觏(gòu):察看。京:高丘。一释作豳之地名
京师:朱熹《诗集传》:“京师,高山而众居也。董氏曰:‘所谓京师者,盖起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为京师也。”
于时:于是。时,通“是”。处处:居住。
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指宾旅馆舍。
跄跄济济:朱熹《诗集传》:“群臣有威仪貌。”案,跄跄,形容走路有节奏;济济,从容端庄貌。
俾(bǐ)筵俾几:俾,使。筵,铺在地上坐的席子。几,放在席子上的小桌。古人席地而坐,故云。
乃造其曹:造,三家诗作告。曹,祭猪神。朱熹《诗集传》:“曹,群牧之处也。”亦可通。一说指众宾。
牢:猪圈。
酌之:指斟酒。匏:葫芦,此指剖成的瓢,古称匏爵。
君之:指当君主。宗之,指当族主。
既景乃冈:朱熹《诗集传》:“景,考日景以正四方也。冈,登高以望也。”按,景通“影”。
相其阴阳:相,视察。阴阳,指山之南北。南曰阳,北曰阴。
三单(shàn):单,通“禅”,意为轮流值班。三单,谓分军为三,以一军服役,他军轮换。毛传:“三单,相袭也。”亦此意。
度:测量。隰(xí)原:低平之地。
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朱熹《诗集传》:“彻,通也。一井之田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也。周之彻法自此始。”
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允荒:确实广大。
渭:渭水,源出今甘肃渭源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今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乱:横流而渡。
厉:通“砺”,磨刀石。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皇涧:豳地水名。
过涧:亦水名,“过”读平声。
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日渐稠密。
芮鞫(ruìjū):朱熹《诗集传》:“芮,水名,出吴山西北,东入泾。《周礼·职方》作汭。鞫,水外也。”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水流域发展。

赏析

  此诗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笃公刘”发端,从这赞叹的语气来看,必是周之后人所作,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之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诗篇将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

  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刘这位人物形象。他深谋远虑,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在邰地从事农业本可以安居乐业,但他“匪居匪康”,不敢安居,仍然相土地之宜,率领人民开辟环境更好的豳地。作为部落之长,他很有组织才能,精通领导艺术。出发之前,他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必待兵精粮足而后启行。既到之后,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规划建设,事无巨细,莫不躬亲。诗云:“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他身上佩带着美玉宝石和闪闪发光的刀鞘,登山涉水,亲临第一线,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诗中不仅写了作为部落之长的公刘,而且也写了民众,写了公刘与民众之间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的关系。诗云:“思辑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是说他们思想上团结一致,行动上紧紧相随,人人心情舒畅,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诗人用了一组排比句,讴歌了人们在定居以后七嘴八舌、谈笑风生的生动场面。

  看来在公刘的时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诗云:“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在欢庆的宴会上,人们依次入座,共享丰盛的酒肴。在酒足饭饱之际,人们共同推举首领,这中间似可窥见先民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

  此诗的特点是在行动中展示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具体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的行进行列,无论是“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勘察情景,都将人与景结合起来描写,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微感不足的是写勘察的地方较多,二、三、五、六四节虽各有侧重,然重复之处亦在所难免。这大概是由于当时部落的生活还比较单纯,其他无甚可写所致。然而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史诗,确也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诗序》说此诗是召康公戒周成王之作。其上承《大雅·生民》,下接《大雅·緜》。《大雅·生民》写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此篇写公刘由北豳迁豳开疆创业;而《大雅·緜》诗则写古公亶父自豳迁居岐下(在今陕西岐县),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瘿床空默坐,清景不知斜。暗数菩提子,闲看薜荔花。 ——皮日休
有情惟墨客,无语是禅家。背日聊依桂,尝泉欲试茶。 ——陆龟蒙
石形蹲玉虎,池影闪金蛇。经笥安岩匼,瓶囊挂树桠。 ——皮日休
书传沧海外,龛寄白云涯。竹色寒凌箔,灯光静隔纱。 ——陆龟蒙
趁幽翻小品,逐胜讲南华。莎彩融黄露,莲衣染素霞。 ——皮日休
水堪伤聚沫,风合落天葩。若许传心印,何辞古堞赊。 ——陆龟蒙
白鸥吾有一日雅,畴昔见之相与亲。
沧浪忽欲从此逝,嗔我手揖无诗人。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中丞缓定后,携我共登临。所喜闻谣俗,非干怀壮心。

山云低薄暮,楼日压重阴。欲归犹未可,此地有知音。

柏台清昼鸟声閒,影落高梧夏日寒。且喜轻阴天际敛,开门咫尺见南山。

京尘衮衮鬓毛斑,朝捧除书暮乞还。三径已嫌陶令晚,一丘长伴谢公閒。

仍知建德非吾土,免使移文自北山。光福杨梅今正熟,冰盘归荐鹤头丹。

宦况乡心共寂寥,秋蓬凉苇总萧萧。西风似欲留人住,吹得垂杨挽去桡。

二曜忙忙若转丸。走天边。催人贩骨似丘山。不停闲。

恋火猫儿拽不出,忒痴顽。遍观尘世总如然。好心酸。

南度经秋岁已淹,一番积闷醉逾添。风辞别叶频惊枕,月引愁心忽入帘。

脾疾每惊新齿发,空囊无愧旧齑盐。纷纷轻薄徒为尔,曾念当年素与缣。

乡守三逢禁火天,每驱旌纛扫松阡。衰残岂足酬恩遇,光宠徒知及祖先。

望极西山饶胜足,乐舒东户革荒年。何时归处坟庐下,不假苏秦负郭田。

桥亭风景洞天如,中有儒仙旧隐庐。春涨挼蓝涵螮蝀,晓岚滴翠湿芙蕖。

受诗华巘浮丘馆,说剑香炉许令居。云外悬崖飞屐上,雨中沃壤带经锄。

疏钟鲸吼霜华重,长笛龙吟月色虚。

老我尘寰怀胜景,追游早晚命巾车。

南亩晨烟白,西风万宝成。人民减饥色,井陌聚欢声。

高廪还堪赋,馋乌为浪惊。耕耘岂吾事,转觉愧平生。

金陵市上多骢马,白下桥头喜识君。玉佩清摇乌府月,篆银红带赤城云。

买舟又过江东去,离笛难禁柳外闻。独有无媒送行者,依然野鹤在鸡群。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志士不厌朝市喧,幽人终爱山林静。
一生遑遑为斗食,匪石有怀徒炯沿。
今朝结客来西湖,悠然会心尘虑屏。
珠宫贝阙同天游,阆风玄圃非人境。
留连山色即传觞,眷恋柳阴还击艇。
诸公湖海气不除,万里昂昂羽毛整。
岂但笑语同如嬉,正须乐石相箴警。
东坡仙去今几时,寥落风烟谁与领。
浪言夏日如许长,乐哉未央等俄顷。
不堪归骑催入关,清梦犹应在云岭。
十年骑马画桥归,长记朱楼傍水湄。
今日悲吟想君屋,一如骑马十年时。

泰山孔子登,武夷朱子寓。吾想万山灵,亦羡二山遇。

晨光发檐隙,雨气入渟澄。
病似怀春女,闲疑结夏僧。
玉壶听鸟劝,髤几隔花凭。
晚节如将浼,须求太乐丞。

未负耕犁未服辀,谁教驯狎入栏收。番儿自惯无鞍马,大武山头捉野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