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我闻大九州,香海环其外。裨海内络之,万川势交汇。
《禹贡》周职方,中央浮芥蒂。邹衍不可作,畴与辨茫昧。
昔者始皇帝,东巡极海岱。海神驾桥梁,大鱼射澎湃。
号为秦东门,刻石表朐界。三山在水下,其事颇奇怪。
邵生列仙儒,远游信所届。遥飞阜乡舄,往抚天吴背。
龙蹻凌丹崖,九点烟凝黛。崭绝日主祠,夐与之罘对。
日月影动摇,岛屿光破碎。朝潮激天轮,夕汐裂地肺。
巨鲸若连山,奋鬣云昼晦。时见新罗船,墨点空青内。
广乘渺何所?归墟谁负戴?木张悉文雄,髯才更十倍。
归来述沧溟,始信九州大。
仁山营别墅,如在画图中。野鸟窥新绿,池鱼唼落红。
仙源差可拟,佳趣本难穷。时向闲庭立,浇花课小童。
试倚江亭棹。来执手,问君归计何早。宾僚攀挽,元戎举辟,正堪谈笑。
青衫两见书考,且暂屈、致身未老。料鹍鹏、须奋天池,骅骝宁恋篘草。
堪誇健笔挥斤,长材破的,积案如扫。霜台器重,兰省优容,十连仪表。
平生不在温饱,但行志、功名尽了。便归来、说似梅花,清樽细倒。
愔愔轩馆,蹙波纹、数叠湘帘垂地。庭树荫移斜照下,小立碧纱窗底。
枝簇轻红,篱扶瘦绿,秋色方清美。对花惆怅,迢遥人隔千里。
无聊独绕珍丛,寒泉自溉,默默愁心碎。几幅蛮笺书遍了,不尽万重离思。
画槛闲凭,幽芳共赏,往事依稀记。兵干扰攘,故乡名岁归未。
我昔登此山,山中觇泉脉。有涧如疋练,高挂倚天壁。
劈开万仞青,直走一痕碧。炎天雪霰飞,晴日冰雹射。
今来值时旱,深山愆雨泽。又开龙用壮,攫碎苍岩石。
此涧为壅塞,滴沥只微液。无复旧时观,苔存水流迹。
时有松鼠来,就饮足局蹐。风吹堕松花,鼠惊窜崖隙。
安得三日霖,复见泉百尺。清夜对弹琴,山月照虚白。
昔闻桓山鸟,四海各分飞。念我同生子,四女相因依。
辛苦效反哺,力尽心亦微。仲姊久长逝,泪落不可挥。
所遗我三人,恋母愿空违。伯也失所天,忍死鞠孤儿。
儿年近四十,与妇同分离。茕茕一孩女,遣嫁时来归。
上堂问祖母,终朝无苦饥。嗟予季与叔,相见时亦稀。
抚琴弹此曲,此曲声殊悲。
迢迢芳园树,露叶晨薿薿。秋风䬃然至,摇落势难已。
余怀正悱恻,蟋蟀偏入耳。展转夜未明,或卧或复起。
仰视朝曦升,与此亦相似。一日不再晨,时驶安可恃。
感叹千万端,沉忧惟一轨。何以见曩贤,一觞且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