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万钉宝带烂腰镮,赐宴新陪一笑欢。金马并游年最少,玉堂初直夜犹寒。
自嗟零落并颜鬓,晚得飞翔接羽翰。今日遽闻催递宿,不容多病养衰残。
昔年栖迹云林下,举头见山不见画。如今置身朝市间,开眼见画如见山。
山耶画耶置真假,具眼之人世间寡。景当好处背起楼,趣到佳时急驱马。
居山不见山中佳,厌饫林壑轻烟霞。一朝别山出城市,黑风黄日昏尘沙。
广庭曲巷通幽处,垒石栽花脩胜具。眼中彷佛虽逼真,毕竟人为靡天趣。
回思旧隐隔世间,欲一见之千万难。残缣断素才尺咫,倾囊倒箧不复悭。
君从何处得此幅,千里云山数间屋。远山淡淡横翠眉,近山亭亭削青玉。
山头处处飞白云,树头树尾晴轮囷。平林忽断天光露,暝色遥连雨气昏。
苍苔白石羊肠路,平麓盘盘几家住。就中老人华阳巾,手把琼芝滴清露。
山光水色相渺绵,渔舟泛月江吞天。长风浩浩起天末,高堂白日生云烟。
兴来却忆竹鹤老,见画何如见山好。人生即景须尽欢,寻仙何必蓬莱岛。
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
彩色世所重,虽新不代故。窃愁凉风至,吹我玉阶树。
君子恩未毕,零落在中路。
大江汇海何冥濛,水势欲挈狼山东。谁与中流欲砥柱,坐抚琴鹤临蛟宫。
崇川政绩垂千载,循吏仙吏无与同。忆昔下车吾暨阳,瀛澥荡潏戎披猖。
海艘驶绝众骇走,公独静镇严其防。诘奸除暴葺土疆,口碑啧啧传道旁。
苍波茫茫月轮曙,海邦竹马迎公去。儿童争识郭细侯,父老还歌廉叔度。
卅年宦辙江东遍,劲节清标见真面。绿树千山闻杜鹃,西泠回首花如霰。
一幅苍官黝色新,秋烟秋雨忆鲈莼。即今莫便思归老,沧海横流要此身。
落日岚气阴,斜照峰头赤。泸河卷雪来,激荡河连石。
底定定何时,盘马对绝壁。铁索系两岸,缚桥渡行客。
人影漾惊波,行空无辙迹。前滩势未平,后浪声转迫。
孽龙蟠深渊,长蛇赴大泽。惊魂定无时,王事敢求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