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荆棘林,大火聚。峭壁深坑,无栖泊处。直饶伊瞥转一机,转得身,通得步。
瑞岩未敢轻相许,何故凤栖不在梧桐树。
百年优孟旧衣冠,合作登场傀儡看。过眼荣枯皆嚼蜡,切身经济是加餐。
游随极浦荣鸥远,梦倚归装一剑寒。只恐桑乾桥下水,笑人来去总无端。
荷到长戈,已禦尽、九关魑魅。尚记得、悲歌请剑,更阑相视。
惨澹烽烟边塞月,蹉跎冰雪孤臣泪。算名成、终竟负初心,如何是。
天难问,忧无已。真御史,奇男子。只我怀抑塞,愧君欲死。
宠辱自关天下计,荣枯休论人间世。愿无忘、珍惜百年身,君行矣。
生民垂欲陟春台,南斗妖氛绝点埃。典礼已随前代废,遗音犹怨后庭哀。
十年叹我垂垂老,万里怜君得得来。此语纵无多忌讳,缄题未可对人开。
莲社风流尚可寻,壶觞应拟就东林。旃檀岁久香犹积,薝卜霜凋草半侵。
五蕴尽从尘外断,三车还听夜来深。相逢更问无生偈,一卧青山任陆沉。
